凌晨大动作!微软连夜发布50+ AI创新|关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AI带来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在今日凌晨的微软Build 2024开发者大会上,微软一口气推出了50余项更新,全面覆盖了从AI基础设施到模型产品落地的各个环节,展现了微软在AI领域的全方位布局和深厚实力。

大会上,微软公司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首先阐述了他对计算机技术的两大愿景:一是实现人机自然交互,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人类;二是利用AI技术助力人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有效地进行推理、计划和行动。这两大愿景无疑为微软在AI领域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随后,纳德拉详细介绍了微软在AI方面的最新进展。其中最受关注的是Team Copilot的推出,这款智能助手将从个人层面扩展到团队层面,协助团队完成各项工作。无论是在Teams、Loop还是Planner等协作工具中,Team Copilot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从会议主持到项目管理,无所不能。这一创新功能的推出,将极大提升团队协作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在AI基础设施方面,微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新的Azure AI平台带来了前沿模型和多模态功能,GPT-4o等先进模型的接入,使得Azure AI在生成式和对话式AI体验上达到了新高度。同时,微软还发布了专为云端规模化应用性能优化的Cobalt芯片,以及基于该芯片的Cobalt 100 Arm-based虚拟机。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全面优化,将进一步提升AI负载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此外,微软还通过Microsoft Fabric为开发者提供了实时智能的SaaS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不仅为数据分析人员提供了低代码或无代码的体验,还为专业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用户界面和灵活的开发套件,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而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压轴登场更是将大会推向了高潮。他为开发者们提出了两点建议,并宣布了公司即将推出的新模型。

奥特曼强调,行业已经久违了平台的变革,而现在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期。他鼓励开发者们要把握这个机遇,“此刻不应推迟计划或等待下一个机会,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时刻。未来数年,将有许多重大事件和新事物不断涌现。”

奥特曼通过手机革命的类比来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当手机革命开始,或是在2008、2009年真正蓬勃发展时,人们会宣称他们是一家移动公司,拥有移动应用。然而仅仅几年后,再也没有人这样宣称,因为这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他提醒说,虽然生成式AI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新技术,但它并不能替代构建优秀产品、公司或服务所需的扎实工作,“这样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演讲的结尾,奥特曼透露了OpenAI新模型的细节,他强调新的模态和整体智能将是下一个模型的核心,并承诺该模型将会更加智能、强大和安全。此外,他还预告了GPT-4o的即将到来,这款新模型将会更快,成本更低。这无疑为AI技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微软本场发布会的前一天,一场由字节跳动引发的大模型“价格战”正式打响:阿里旗下通义千问的多款模型价格大幅下调,最高降幅达97%;而百度直接将其两款主力大模型全面免费,并即刻生效。

据悉,阿里云此次降价力度空前,尤其是对标GPT-4的商业化模型Qwen-Long,其API输入价格直降97%,输出价格也大幅下降90%。这意味着企业用户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调用大模型,从而推动AI在更多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阿里的降价策略无疑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资金紧张、技术实力较弱的中小大模型厂商来说,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百度智能云的免费策略则更为激进,其两款主力模型ENIRESpeed和ENIRELite的全面免费,无疑将吸引大量企业用户试用和采用。百度的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其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毫无疑问,大模型“价格战”的背后,是各大厂商对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工具,谁能提供更优质、更便宜的大模型服务,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然,“价格战”势必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对于B端企业和AI应用初创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他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调用大模型,加快创新步伐,开发出更多商业化的大模型应用。但对于模型层的小厂商来说,这场“价格战”却可能是一场灾难,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

与国内AI大模型市场正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不同的是,微软在此次发布会上则鲜少提及商业化策略,更没有提到“价格战”,纳德拉仅简要提及“目前已有超过50000家组织使用Azure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