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主板IPO辅导近3年后,龙能电力改道北交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吃补贴

作者:郑敏芳

编辑:松壑

5月15日,新三板公司浙江龙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能电力”)发布公告称其已经向浙江证监局递交变更上市板块的辅导备案申请。

在此之前,龙能电力原本计划登陆深交所主板,期间还经历了近3年的辅导,但最终仍是决定改道北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龙能电力的控股股东系卧龙电驱(600580.SH),后者持有其43.07%的股份。

随着龙能电力改道北交所,也宣告卧龙电驱筹划多年的分拆子公司主板上市计划就此告吹。

从基本面来看,龙能电力业绩近年来收入呈现增长态势。作为一家以光伏业务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商,龙能电力主要产品及服务为电力和光伏电站EPC。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别为1.69亿元、2.22亿元和3.0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85亿元和0.81亿元。

亮眼的数据背后,对政府补贴电费的依赖以及回款问题都是摆在龙能电力面前的现实难题。

2023年上半年,政府补贴电费为龙能电力贡献了0.50亿元的收入,占当期收入的比例达到42.73%。

不仅如此,补贴还存在回款慢的问题。

2023年上半年,龙能电力的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金额为3.19亿元,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在9成左右,占2023年全年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100%。

01

近3年的辅导

2021年6月,卧龙电驱就开始筹划子公司龙能电力的上市,上市目标系深交所主板。

当月,龙能电力就在财通证券的辅导下向浙江证监局递交了备案申请。

直至2024年5月14日,龙能电力已经完成了11期辅导工作。

这意味着,龙能电力的主板IPO辅导期将近3年。

在这漫长3年里,中间还穿插着卧龙电驱因未及时披露担保事项而遭到上交所的警示——2022年1月,上交所向卧龙电驱下发警示函,指出其未及时披露实际为控股股东卧龙控股担保了8.12亿元的进展情况。

愈拖愈久的辅导期之下,卧龙电驱对于分拆龙能电力主板上市事件或许早已萌生退意。

2023年10月,卧龙电驱董事会通过了龙能电力拟挂牌新三板的议案。次年5月10日龙能电力便成功挂牌新三板。

此后龙能电力便发布公告称决定将上市板块从主板变更为北交所。

“现公司基于自身发展规划等因素考虑,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交所主板 上市的计划变更为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于2024 年5月11日向浙江证监局提交了变更辅导备案板块的申请。”龙能电力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卧龙电驱即使坚持分拆龙能电力冲刺主板IPO,不确定性仍较高。

一方面,今年以来,A股分拆上市的热度已经有所降温。

据信风(ID:TradeWind01)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郑煤机(601717.SH)、潍柴动力(000338.SZ)、上汽集团(600104.SH)、沃尔核材(002130.SZ)、拓邦股份(002139.SZ)、大族激光(002008.SZ)、科达制造(600499.SH)等共计不少于7家公司终止分拆子公司沪深上市。

不仅如此,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还强调要从严监管分拆上市。

“目前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沪深上市的话,基本上比较难了,除非项目本身非常有亮点。”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另一方面,目前主板定位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

龙能电力的业绩和同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申报材料显示,龙能电力太阳能(000591.SZ)、浙江新能(600032.SH)、晶科科技(601778.SH)和芯能科技(603105.SH)列为可比公司,但这4家公司2023年的收入均值为47.8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均值为7.02亿元。

2023年,龙能电力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仅为3.06亿元、0.81亿元,显然与同业存在较大的差距。

02

补贴还能再吃“10年”

龙能电力的业务分成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和EPC(承包光伏电站的建设)两部分。

其中,投资运营光伏电站是龙能电力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2022年分别创收1.63亿元、2.16亿元,占比均接近100%。

目前龙能电力运营的电站以分布式光伏电站为主,主要位于浙江、江西、山东和安徽等省份。

截至2023年6月末,龙能电力投入运营的光伏电站数已经达到62个,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310.48MW,其中分布式项目数为61个,装机容量为230.48MW。

从整体业绩增长情况来看,龙能电力表现稳健。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别为1.69亿元、2.22亿元和3.0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8亿元、0.85亿元和0.81亿元,其中2023年归母净利润略微下滑4.65%。

但这一数据背后,却是龙能电力对于政府补贴具有一定的依赖。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龙能电力的政府补贴电费收入分别为0.80亿元、0.96亿元和0.5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均接近5成。

龙能电力还能持续获得补贴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运营的光伏电站建造时间在2014年至2017年,补贴持续时间为20年。根据2017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已经投运并取得补贴政策的光伏电站不受后期补贴政策调整影响。

这意味着,龙能电力从政府补贴电费中斩获收入的“好日子”或在2034年开始陆续结束。

“吃补贴”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如今横亘在龙能电力面前的难题,还在于补贴的回款风险。

截至2023年末,龙能电力的应收账款金额达到3.95亿元,占当期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129.08%。

由于龙能电力并未更新2023年具体情况,信风(ID:TradeWind01)粗略参照了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龙能电力的应收账款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补贴。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龙能电力的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金额分别为2.64亿元、2.62亿元和3.19亿元,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均在9成左右。

2022年,龙能电力的应收账款前五名公司均为各地的电网公司,分别是位于山东省、江西省、辽宁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的电力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1.16亿元、0.75亿元、0.28亿元、0.18亿元和0.17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合计达到87.39%。

回款风险成为了悬在龙能电力头上的一把剑。

对此,股转系统在龙能电力递交新三板挂牌申请时也提出了回款风险的担忧。

“结合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账龄结构、回款周期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对比情况,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较大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回款风险。”股转系统指出。

根据龙能电力的解释,来自电网的应收账款实质是可再生能源补贴,这些补贴的实际承担者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以及各地的政府,因此回款风险较小。

“可再生能源国补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承担,可再生能源省补及地方补贴由省级及省级以下政府承担,该部分款项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因此公司不存在较大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回款风险。”龙能电力指出。

回款慢确实是行业的共同问题。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龙能电力的3家可比公司太阳能、浙江新能、晶科科技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均超过了10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3年的回款依旧不理想。

截至2023年末,龙能电力收到的回款为0.40亿元,回款比例仅为1成左右。

龙能电力能否如愿登陆北交所,市场仍在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