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芬达IPO:募投与实际经营互相矛盾 或与“三创四新”标准存在不符 曾被上饶海关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数年前,家居行业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一股狂潮,家具、家装、门窗、瓷砖等泛家居领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许多企业以IPO为目标,竞相进入资本市场,希望借助这一波行业红利,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然而,2023年后,行业热潮突然退去,2024年更是陷入低迷,导致许多企业的IPO之路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串被阻挡的上市梦想。

对于泛家居行业而言,这是一段从火热到寒冬的转折时期。曾经繁荣的市场环境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房地产行业的低迷而失去光泽。

与其他行业相比,泛家居领域的IPO之路似乎更加曲折。家居市场在过去的规模化增长曾带来短暂的繁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消费市场的萎缩和业绩增长的压力。

资本市场的动荡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对家居行业的信心,让许多企业的IPO计划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深交所上市委4月27日发布公告,江西艾芬达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芬达”)的创业板首发申请获通过。然而,在整个经济环境趋于紧缩的背景下,艾芬达的IPO申请迟迟未提交注册。

这一延迟反映了企业面对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谨慎。艾芬达是一家主营卫浴烘干架、烘干器、毛巾架、散热器和阀门生产的企业,专注于暖通科技领域。

公司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挑战:如何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增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能力?这些问题迫使泛家居类企业重新思考其战略和业务模式。

2020年,艾芬达曾终止上市辅导。

艾芬达的家族长路

在资本市场上,一家企业的股权结构和实际控制人认定,往往比简单的财务数据更复杂,也更能反映企业内部的权力运作方式。

江西艾芬达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芬达”)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其实际控制权的构成方式引人关注。

艾芬达最初由吴剑斌、吴剑军、吴剑敏共同出资成立,然而在18年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吴剑斌成为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而他的妻子包旖云和岳父包家忠也成了股东。

这样的家族关系在企业股权中的体现,引发了不少关于“共同实际控制人”的讨论。

包旖云曾是国航空姐,和吴剑斌年龄相差13岁。吴剑斌持有艾芬达44%的表决权,而包家忠则是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持股7.05%。

这些股权关系中的细节,尤其是家族成员在公司中的角色,引发了关于公司治理和潜在利益冲突的担忧。

根据深交所的规定,如果实际控制人的配偶、直系亲属持有公司股份超过5%,或者在公司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并对公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就应该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艾芬达的案例中,包旖云持有润丰电子的股权,并担任艾芬达的董事,但并没有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这个问题在上市审核过程中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为什么包旖云没有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艾芬达的解释是,包旖云虽然是公司董事,但她没有在公司担任实质性职务,也没有直接持有艾芬达的股份。

对于包家忠,公司的解释是,他虽持有股份,但不参与公司经营。因此,他们不应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这种解释看似合情合理,但让人担忧。因为这样的解释方式,可能为未来的“绕道减持”提供了便利。

一旦实际控制人通过“假离婚”等方式转移股份,这种解释可能被利用来规避监管,进而带来证券市场的风险。

证监会在今年7月发布了一项新规定,明确指出不得以离婚等方式规避减持限制。这一规定让人联想到艾芬达的股权结构和解释方式,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解释方式可能意味着未来会有违规减持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治理不确定性。

此外,包旖云与吴剑斌之间13岁的年龄差距也让人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老少配”关系的婚姻稳定性较低。

如果他们未来真的离婚,可能对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家族控股的企业,特别需要在股权关系上保持透明,以避免潜在的违规行为和市场风险。艾芬达在IPO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确保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符合监管要求。

募投与实际经营互相矛盾

艾芬达科技一直是中国暖通家居领域的重要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公司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

然而,其IPO募资计划与实际经营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其中包括产能利用率低迷、募投项目位置存在疑点,以及业绩下滑等一系列问题。

艾芬达的主要产品是卫浴毛巾架和暖通零配件,这两个产品的销量和产能利用率在2022年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数据显示,卫浴毛巾架的产能利用率在2021年还接近99%,而在2022年则降到了79%。

暖通零配件的产能利用率同样不乐观,从2021年的80.84%跌至2022年的69.06%。

在这种情况下,艾芬达的募资计划却将大量资金用于扩产,拟建设两条新的生产线,这让人不禁疑问:公司是否真的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消化这些新增产能?

在招股书中,艾芬达提到的募投项目地点位于江西省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然而,实际的环评报告表明,这一地点已经纳入了整体搬迁规划。

早在2021年7月,艾芬达就与当地政府签署了拆迁补充协议书,但在2022年3月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中,募投项目的地点依然选在了被拆迁范围内,并且一期工程已经在2022年11月竣工。

这一矛盾让人怀疑:艾芬达的生产线是否会在建成后不久就被拆迁?这样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和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除了产能和项目位置的不确定性,艾芬达的业绩在2022年也显现出明显的下滑迹象。报告期内,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8.23%,这与2021年的增长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分别只有2022年全年的51%和33%,即便考虑到行业的季节性波动,全年业绩的下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市场对于公司募资扩产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而公司自身的现金流波动和子公司持续亏损也增加了人们对其盈利能力的担忧。

面对这些挑战,艾芬达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解释募投项目和业绩下滑的原因,更要证明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

或与“三创四新”标准存在不符

随着中国市场对家居需求的增长,艾芬达的业绩曾一度稳步增长。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艾芬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652.00万元、80,006.28万元和76,221.75万元,虽然在2021年有了明显增长,但2022年营业收入却出现下滑。

同时,公司的净利润也呈现波动,分别为1,292.72万元、7,007.60万元和9,313.10万元,波动幅度较大。

这种业绩的不稳定性,成为艾芬达在资本市场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报告期内,艾芬达主要以外销为主,这使得汇率波动对其业绩产生了巨大影响。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艾芬达的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89.37%、89.93%和92.37%。公司的产品主要以美元、欧元和英镑等外币进行结算。

如果汇率下降,公司在结算时折算成人民币的金额将会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到营业收入和利润,甚至会导致汇兑损失。

报告期内,艾芬达的汇兑损益波动明显,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1,169.04万元和470.14万元,而2022年却达到了-834.61万元。

如此巨大的汇兑损失,导致公司的经营业绩面临不利影响。

除了汇兑损失,艾芬达的研发投入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2019-2021年,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75%、3.36%和3.17%,这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研发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不足10%,而专科以下学历的比例却接近8成。这种研发能力的不足,使得艾芬达在创新方面的表现受到了质疑。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艾芬达在境内拥有626项专利,但在这些专利中,真正能够构成技术壁垒的发明专利只有58项。

这些发明专利中有23项是通过受让取得的,也就是说,艾芬达的发明专利中有近四成是从其他公司或个人手中购买而来的。

此外,艾芬达在2020年9月14日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然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得低于10%。

然而,2022年,艾芬达的研发人员占比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这可能对其高新技术企业的地位构成威胁。

艾芬达的经营模式主要以ODM模式为主,也就是为国外卫浴和暖通品牌零售商进行贴牌生产。这种模式虽然能够降低研发成本,但也意味着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招股书中,艾芬达坦言行业内的底层技术相对成熟,生产技术和基础原理没有本质差异。这种情况下,艾芬达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同时,艾芬达在2020年曾因汇率问题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从而终止了精选层挂牌申请。这也表明,汇率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多么严重。而艾芬达的毛巾架业务主要依赖外销,这无疑增加了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

对于这样一家备受汇率影响、研发能力不足、业绩波动较大的公司,资本市场会给予怎样的回应?

笔者认为艾芬达是否符合创业板的“三创四新”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虽然艾芬达在其领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但在创新、研发投入和技术独特性方面可能不足以满足创业板的高科技、高创新要求。

特别是其主要业务模式是ODM,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这在创业板上可能不是一个理想的定位。

这表明,艾芬达创业板的定位和前景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符合“三创四新”的标准,艾芬达可能需要在研发、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答案或许会在未来揭晓,但对于艾芬达来说,这段旅程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