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9喜欢:5
李振国对财新称,自己的选择还是“谨慎稳健”,不做赔钱、失血业务,认为隆基绿能在技术、质量上还有竞争力,只待熬过这一轮优胜劣汰的过程,等待行业形成新局面。他无法准确判断产业链何时回复到正常位置
当下,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上游硅料盈利,中游硅片微利、电池组件则全线亏损,终端产品组件的成本账已毫厘必争,“即使‘一体化’,1元/瓦能有微利,低于0.99元/瓦基本就亏了。”
李振国向财新解释称,在光伏全产业链里,多晶硅料、拉棒切片、组件环节几乎没有大的平台性技术进步空间,唯剩电池片在量产效率上还有提升空间。
李振国看好氢能,认为其高密度且绿色,将是非电部分转型的关键介质。“未来将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非电领域需要用绿色能量替代,也就是大概有三分之一的电得拿去制氢,(绿氢)前景不言而喻。未来必须转绿氢,大家不要抱侥幸心理。”
问及欧美在技术上对中国光伏“弯道超车”可能性时,李振国有些不以为然,并称“隆基在异质结(HJT)、钙钛矿上保有世界纪录,也储备了下一代晶硅—钙钛矿双节叠层电池等技术”。
中国光伏企业更需抓住海外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新一轮“再全球化”。“产能走出去,是不得不做和必须做的事。”李振国表态,产能“走出去”是隆基的战略考量。

全部讨论

2023-12-01 13:37

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隆基绿能是毋庸置疑最安全的企业,但隆基在过去两年中放慢了扩产脚步方留存下了如此多的现金储备,换言之便是这些资金本应成为产能,所以对于隆基来说,未来的发展目前仍然未定,还需等待BC电池量产及相关技术推进的情况,但无论如何,在这场光伏寒冬之中,隆基作为最晚发力的那一位,也成为了牌桌上最有实力的竞争者。

2023-11-30 15:04

吹破天的BC咋不敢提了?

2023-12-02 10:38

说到底,还是中国的融资空间太大了。 有个赚钱的产业链,就一拥而入,最后大家都死,剩下几个也要死不活。详情请参考中国房地产

2023-12-01 14:57

出清不大可能了,现在某些友商就是不断借贷扩张产能,亏损也要抢夺市占率,融资渠道太多了,人家能跟你撑个五年十年的。

2023-12-01 13:33

在2023 SNEC领袖对话环节,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给出了一个数字:380GW。这是中国光伏产业在2021年之前,倾尽十几年建设而成的全产业链规模,也是SNEC举办的前18个月时间里中国光伏产业创造的惊人奇迹。换句话说,便是光伏企业过去18个月的新增产能已经能赶上过去10多年的产能。

2023-12-01 13:30

都这样想,都逆市扩产能,原因有2,一是羊群效应,二是管理层的小算盘,成了有功,不成是法不责众!

2023-11-30 19:21

现在就看市场用多长时间来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