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8

分享:

教育产业如何实现资本化?我们专门开了个会帮你找答案 

2016-11-03 为创业者服务的 方创资本

教育行业是否依然值得投资?教育产业如何实现资本化?10月29日,由方创和一村资本联合举办的“尖峰聚焦·2016教育高端私享会”在上海思南公馆圆满落幕,来自全国教育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创业企业领袖,关注教育产业并购的上市公司高层代表,以及律师、会计师、教育投资人士5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教育产业化、资本化道路。

我们从中挑选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在其中得到一些启发,也欢迎跟我们互动探讨。以下,Enjoy:

1. 教育行业的估值为什么贵?贵在哪里?

主持人:一村资本董事总经理 刘晶

讨论嘉宾:电光科技董事 施隆、小熊尼奥创始人 熊建明、力迈国际教育CEO 刘柯(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教育行业的估值到底高不高?刘晶用这样的一个案例来说明。

当新南洋股价还是5元一股时,一家原本准备投资的机构因考虑到估值太高,在最后一刻临阵退出。此后,新南洋的股价一路飙升,一度升到55元,现在基本稳定在30多元,市值已达百亿元。

估值高低到底如何评判?教育行业是否依然值得投资?

估值高低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小熊尼奥创始人熊建明认为,虽然小熊尼奥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企业,而更多算是儿童品牌,但是估值的核心原则是相似的。在此原则指引下,小熊尼奥日前刚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2.5亿元,华西集团跟投,方创担任了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本次融资总额超越了此前已披露的AR/VR初创企业融资金额,成为国内AR/VR创业公司的最大一笔融资。

力迈国际教育的CEO刘柯则结合自身经验,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行业估值高的原因

第一,就国际教育而言,首先是教育标的稀缺,开办门槛较高;

第二,教育是刚需,存在大量客户;

第三,教育标的现金流好。他总结说,在实际融资时,估值还是需要参照行业操作,一般看以往的流水,和未来的业绩对赌。

传统产业具有周期性,而教育行业周期性不明显、现金流好、又是轻资产,是很好的标的。”上市公司电光科技董事施隆对投资教育行业也很有兴趣,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教育标的涉及特殊的财务和法律问题,在财务和法律问题规范后,会呈现真实的收入、利润水平,这个时候的标的估值可能与最开始的标的估值又不一样了。

最后主持人刘晶曾走访过上千家上市公司,也与多家教育初创公司有过深度接触,他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道,要从供需角度来理解估值,一方面由于法律等问题,合适的注入上市公司的教育标的少,另一方面大量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需要转型,都在看教育标的。所以,有可能注入上市公司的标的估值目前来看较高,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可能还会继续火热。

2. 细数在线教育这些年走过的坑

主持人:一村资本董事总经理 刘晶

讨论嘉宾:高顿教育创始人 李锋、环球网校CEO 伊贵业、金英杰创始人 赵鸿峰、华壹资本管理合伙人 章晓辉(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互联网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新趋势,并占有重要地位。根据 GSV Edu 报告预测, 2012 年,全球在线教育产业规模为 909 亿美元,2017 年预计将达到 2550 亿美元,实现 23% 的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在线教育已成为教育行业的未来趋势,但它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具体有哪些坑,怎样避免这些坑,让我们来听听嘉宾的经验之谈。

在这个环节,广电电气投资部负责人章晓辉首先对上一个问题(教育行业的估值问题)补充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教育企业的估值贵并不让人意外,这其实是互联网模式的特性:当业务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它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使得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很难用PE模型去评估

大家都知道教育行业的天花板高,但这并不是说你粘上“教育”这两个字就身价不菲,在教育行业这个圈子,想提高自己的估值还是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得有充分的理由让投资人信服。

再说回在线教育。中国在线教育这些年尝试过了很多路,走过很多坑,有些人是开拓者,有些人是牺牲者,但令人高兴的是今天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章晓辉认为未来的在线教育行业依然会是以线上线下互补的模式为主,而具体会不会跟其他互联网行业一样出现寡头局面,现在还很难下定论。

在线教育扎根于互联网,但互联网投资思维适用于在线教育吗?环球网校CEO伊贵业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环球网校03年起家,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在线教育企业。一直以来,尽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线教育是大趋势,但真正能对在线教育保持信心和耐心的少之又少。包括环球网校自己,在初期都没有真正把在线教育当做战略发展方向,那时的教育从业者站在利益角度并不认为在线教育会超越线下教育,所以在资金投入和信心投入方面不足,这导致在线教育在初期发展速度缓慢。伊贵业称这个时期为在线教育的“困难时期”。

从2012年开始,资本开始拥抱在线教育领域,这个时期加重了资金投入,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

随着技术积累,伊贵业认为在线教育有两个好的方向:智能学习和VR这两个方向完全可以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上超越线下教育,但难点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内容投入,并且通过至少3-5年的积累,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事实上,资本和在线教育结合初期烧了很多钱,希望短期内迎来爆发,但他们最终还是失望了。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传统互联网投资思维在在线教育这条路上很难走通。

互联网模式讲究快,市场环境比较浮躁,而教育本身是个慢环,需要积累,想要把在线教育做大做强,就要真正懂得互联网,又真正懂得教育,找到折中的办法,二者才能相处的更好。

无独有偶,高顿教育创始人李锋也认为在线教育需要“特殊对待”。他认为在线教育和互联网其他行业差异非常大,重内容、重积累本身就是快不来的,如果可以给在线教育多些耐心和信心,它一定能给你惊喜

另外,他认为每个创业团队包括在线教育团队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和长处,只有专注做自己团队擅长的事,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持续的发展,盲目跟风,最终可能会饮恨而终。

金英杰创始人赵鸿峰把金英杰称为在线教育行业的“破坏者”。

金英杰在拿到第一笔融资之后,就把线上产品全部免费。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拉动线下教材的销售和线下高端班的销售。

但后来证实线上产品全部免费是一个误区,不利于用户付费习惯的培养,线下的销售也没有达到预期,于是重新采用部分免费,核心内容收费的形式。他认为通过掌握大量的优质师资力量,来提高课程质量,是在线教育线上发展的好路子。

在线教育不能采用单一模式,必须要推出复合型产品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赵鸿峰认为线上线下结合是在线教育的主流,也是当下的必然,想要和资本对话,就必须先做到细分领域的龙头,才有理由让资本保持耐心,紧接着利用资本的力量扩展业务,进入更多教育领域。

最后,主持人刘晶对本环节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明确发展方向,而资本和在线教育的磨合一定会越来越好。在资本的力量下,在线教育的黄金年代将提前到来。

3. 幼教如何实现全国化品牌经营?

主持人:方创合伙人 Alan

讨论嘉宾:美吉姆CEO 刘俊君、金色梯田创始人 龙铤、星期八小镇创始人 印岚、四季教育董事长 田培庆、晶晶国际教育代表 王迪(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主持人Alan首先说了一个例子:2010年至今,我国幼教重要政策密集出台,掣肘幼教发展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幼教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方创服务的项目中,就有一家这样的企业,它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个问题,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进行跨区域发展,那要如何实现幼教企业的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品牌经营呢?

为此晶晶教育代表王迪认为,幼教企业想要打破地域限时,做到全国化品牌经营,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标准化。从招生模式到师资招募、再到教育管理体系等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一套清晰明确的标准流程,才可以让品牌拥有更强大的扩张力,才有去其他区域扩张的可能。

信息化。随着品牌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也会随之增长,这个时候进行ERP、OA系统建设,完善企业的数据处理水平,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内控能力。

生态链搭建,通过搭建品牌生态链,能够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幼教企业跨区域的能力。

四季教育董事长田培庆认为,目前绝大部分跨地域的教育企业都有惨痛的教训。他认为幼教企业跨区域经营的关键在于建设核心。这个核心指的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教育重点在于“教”,足够强大的师资储备是教育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同时,教育行业的地域之分十分明显,每个地方的教法不一样、课程不一样,想要做到跨区域经营,必须做到“课程本地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

星期八小镇创始人印岚认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管理必须标准化,包括品牌输出、产品设计、人才输出等等必须要统一标准。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按照标准来做。

在跨区域经营的过程中,有时不光是教材不一样,各地的风俗习惯、消费理念、消费认知度都有很明显的差异,企业一定要根据本地市场做出差异化经营。

金色梯田幼儿园是扎根于湖南地区的幼教企业。创始人龙铤认为,跨区域不能盲目进行,企业一定要确保把自己的大本营做扎实,在跨区域经营之前,不断验证自己的模式,不断累积经验,根据不同地域作出不同方针,步步为营,最终实现品牌全国经营。

美吉姆是一家全球化的早教品牌,CEO 刘俊君站在全球化的角度认为,现阶段我国好的幼教内容是稀缺的,并且知识产权也很昂贵,他建议企业把眼光投向国际,吸取欧美国家的幼教经营经验,购买价格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产权,充实自己的品牌内容。同时,不能因为跨区域就放弃质量把关,各地教学市场有差异,但教学质量一定要统一标准。

他还强调,幼教品牌全球化扩张一定要做到人才储备全球化,这样才能在跨区域经营的同时把品牌融入当地,离开这个要素,幼教品牌全球化只是空谈。

主持人Alan关注教育行业多年,他认为虽然各个企业在教育领域有一些细微区分,但对于幼教品牌的全国化经营有很多共鸣,不管是做跨区域经营,还是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品牌经营都需要:

第一把自己的“内功”练好,内容、产品、管理、信息化等等各个方面做好做扎实;

第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当地文化、风俗匹配制定的经营模式是品牌跨区域经营的关键;

第三把好质量关,招揽全国化、全球化的人才,壮大自己的师资力量。

对于想要尝试跨区域经营的教育企业,Alan建议先试点运营,尝试把企业的模式复制到试点城市,获取更多的经验和信心。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