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习型组织 公关行业的一束微光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学习型组织,一直以来,被作为智业机构组织建设的一个目标。时光拨回到20年前,作为中国公关行业领航者蓝色光标,建成了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作为当时这个项目的负责者,从技术架构的设计,到知识管理内部运营规则,到每一篇浸润公关人心血的“知识内容”的上传,再到推动大家去阅读和撰写评论,再到根据大家阅读反馈给出分析等等,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切实体会了,专业知识共享带来的学习冲动。

自2010年初,正阳公关从2个半工位起步,10年的历程里,跨过了互联网时代,贯穿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公关行业已经充分的与社交媒体相融合,进一步与营销推广相融合,公关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与一直以来行业倡导的“专业致效”所要求的挑战,越来越大,再加上行业内人才流动率从过去的接近2年,到现在的不到1年,一定程度上,让一个系统内建构知识体系的愿景,变得越来越难。

2015年起,正阳开始为一些教育科技机构开始提供服务,那一年或更早的一年,被称之为在线教育元年,之后,因为协办教育服务领域内最大的行业盛会,全球教育科技大会(就是行业内通称的GET大会)的缘故,2016年,公司正式将品牌更名为正阳传播机构,一方面配合教育机构这一领域在选择供应商时第一印象的偏好,同时,也将业务重心逐渐转向教育行业,另一方面,也坚定将“更懂教育行业”作为组织的立身之本,同时将满足教育机构从品牌公关到整合营销,从公信力到获客力的需求,作为组织的成长方向。

历经5年多,从行业领军品牌,到细分赛道的独角兽品牌,再到诸多的中流砥柱型的机构,以及众多的新创企业,正阳累计服务的教育机构已接近百家。对一个计划成为“精细化小作坊”的机构而言,重提学习型组织的定位,并找到将这一定位有效落实的方法,从而促进组织的生命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仿佛再次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一般。

一直有人说,公关行业吃的是青春饭,在前面暴露年龄的描述里,确实是少了微信语言的活灵活现,这样的表现力,就留给新一波的正阳人,在后面的呈现里去表达吧。数年前带一位客户去香港拜访一位公关公司的创始人,年过五旬的她,说起当年为比尔盖茨安排首次在香港接受采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回溯到创立正阳前所供职的全球第二大的独立公关公司,万卓环球的两位创始人,都是年过6旬的成熟女性,其中一位曾经是微软的首任公关总监,这位可以称为阿姨的Pam女士,在与中国同事的Party中,直接跳到桌子上边唱边跳,丝毫不用为“正青春”做注解,只有激情与创造力。

我们和加入公关行业的85后,90后,95后们常说,这个行业是一个可以干一辈子的行业,既然要一辈子来干,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能力,并且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我们初步确定的学习目标里,懂媒体与媒体人,懂教育行业,懂品牌公关的关键作业要素是学习的基础,进阶的目标里是懂创意的产生与落地,懂项目和团队管理,懂整合营销的关键要素,再升阶的应该还会有许多,学习是一条不归路,那就学下去吧。

我们未来的推文里,应该更多的,是关于这些学习的分享,建立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技术有点挑战了,就让我们用碎片化的分享,用有步骤的学习来实现吧。

与服务各行各业呈现的热热闹闹的业务氛围相比较,专注一个领域,会显得冷清和孤单一些,当然,如果在这个领域里,挖的深一些,挖的宽一些,给之以时间,相信会是一个值得努力的过程。

这些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在眉州东坡吃饭的缘故,常常想起东坡先生的那段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开始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对于一位从业20多年的老公关人来说,确实,就像一束微光,希望这束光,带领一个小机构,走得更远,让机构中的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更有成长感。就着这时节,这下面的词续上: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