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安州: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秀水样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时报调查

唐平 伏红梅

兴修广场,20万元;硬化道路,10万元;帮扶病重残疾人,8万元;疏浚沟渠,28万元……“七一”建党节前夕,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各行政村陆续召开村民大会,随着村干部亮“家底”、交“作业”,村民们发现,集体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集体资金积累大幅度增加,各项公益开支又有明显提升……

在乡村振兴、兴村富民的大背景下,镇村如何通过健全基层服务机制、盘活资源、产业赋能等形式,持续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集体经济又如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为绘就山青、水秀、河畅的美丽画卷增色添彩?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探访了坐落在川西北的全国重点城镇——秀水镇。

兴产业 赋能量

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接下来还要修补堰塘、路面……”见到石红村村民周启军时,他正带领几个村民进行着按劳取酬的“有偿”服务。老周表示,曾长期在外打工的他如今能在家门口工作,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全靠村里兴办的公司。

石红村辖15个村民小组,有1659户4162人,整村劳动力2100余人,常年在外务工1400余人,农村剩余劳动力600余人,集体经济更是薄弱。2021年4月,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由村党组织牵头,以村集体经济控股成立了“石红村企业管理公司”,再分别由该公司全额控股成立“宏马堰建筑劳务公司”、参股成立“佳翔农民劳务专业合作社”。自此,该村形成“一村多业”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企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缝衔接”。

“将村内劳动力按年龄、文化、技能、需求等分类建册、按需分工。企业有长期效益,村民有稳定收入,双方参与的积极性都高。”秀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殷华介绍说。截至目前,公司和劳务合作社已与30余家企业、农家生态休闲屋、种植养殖合作社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参与农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种植业、养殖业、生态农业等项目建设,2023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石红村只是一个缩影。全镇18个村,如今已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8个,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77万元。整治塘堰沟渠24处,兴修群众休闲场地3个,合计16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余盏,亮化道路40余公里。

“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改善了基层公益服务长期有心无力的状况,也为做大做强产业、富裕农民创造了新的条件。”殷华说。

村联合 镇统筹

奏响规模经济发展“交响乐”

位于东升干道三王庙街的社区养老综合体施工工地上,10余名工人正在拉卷尺、挥锤、开槽、切割……现场忙碌而有序。

“社区养老综合体由区宜享汇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享汇’)负责,该公司由正园社区、锦龙社区及4个行政村共同出资成立。”秀水镇党委副书记何鹏介绍说,近年来,大量项目和资金不断向农村倾斜,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村集体经济规模不大、“造血”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村级无收入、少积累的问题解决了,如何进一步突破壁垒、做大做强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围绕“村村入股、村村参与、村村分红”的目标,探索出村与村、村与社区、村与企业联合等多种发展模式。全镇21个村(包括社区)打破自身局限共同出资入股,先后成立“粟粒初心”“秀丰源”“宜享汇”3家公司,创新“资产梳理+收储整合+改造提升+项目招引+多元合作”“强村公司+乡镇+企业+村集体+农村劳动力”“强村公司+专业施工队+乡村工匠+闲置劳动力”等形式,总结出“127”分红机制,“145”分配机制,变“不能”为“能”,极大地整合了各方资源,撬动了市场,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动作”的后面还有“动作”。为更好发挥镇的引领、统筹、桥梁与纽带作用,2023年7月,该镇成立了全市首批企业服务(培育)中心,以“有事必应,无事勿扰”为原则,为企业、村民提供信息收集、技能培训等服务,形成镇、村、企业共绘集体经济发展新蓝图的格局。年初,该镇又一次迎来新机遇,被确立为全市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的10个试点镇之一。

“历经合村并镇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镇村组织架构更加合理,资源更加集中,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要素更加突出,以小规模、个体化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很难做大做强经济,集体化、规模化是必由之路。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将使强村富民之路更加行稳致远。”秀水镇党委书记冯胜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