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核心观点

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必然要求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更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关切,从而进一步突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在主题上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价值特性。

解码新质生产力(2)

赵培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反映了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社会及其演进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因此,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从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始终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最高目的的伟大理论。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由此实现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主题,是由马克思主义确立的、一切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立意深远,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遵循,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就。毫无疑问,新质生产力理论从主题上看,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并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在实现全面发展阶段上的新需要,进而一脉相承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主题。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理解为“自然的历史进程”,生产力的发展对于这一进程具有决定性、基础性意义。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必然要求立足于新发展阶段,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更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关切,从而进一步突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在主题上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价值特性。

从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基础。人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人的感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同时,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体现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作用。完整准确地认识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变革性力量,应从人的实践活动的主客观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着眼。从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来看,推进人的创新性实践活动,要进一步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彰显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因此,科技创新既需要深化和拓展基础领域的理论研究,更要在前沿科技领域,诸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可控核聚变、量子科技等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着力发展。从新质生产力对人的实践生活的革命性影响看,要进一步深化对创新科技的革命性和颠覆性影响的认识与研究,密切关注人的实践生活的新需求,加快新质生产力向现实转化、前沿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转换,进而充分把握人类未来发展趋势,增强民族国家综合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最广泛的人民性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发展生产力绝不单纯地意味着物质力量的发展,人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曾指出:“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克思曾立足于西欧现代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既充分肯定了现代资产阶级对解放生产力所作的巨大贡献,同时也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根源,并在此基础之上,阐发了广大工人阶级在推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革命性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从最广泛的人民性着眼。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看,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生产关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特别是在科技现代化领域,通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集中协调配置资源、有效发挥资源效益。从推进科技创新的主体看,既要充分重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和创新性研究的作用,同时更要重视社会生产本身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正如马克思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是某个阶级或阶层的事,也不是哪个部门或领域独有的责任,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最广泛的人民性,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人的价值实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类及其社会的解放进程。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尚不充分,人的自由、人的价值在历史进程中也并未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这一基本事实高度关切,通过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对片面地、脱离人的价值来谈论生产力进步与发展的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文中,马克思曾指出:“在现代制度下,生产力不仅在于它也许使人的劳动更有效或者使自然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更富于成效,而且它同样还在于使劳动更加便宜或者使劳动对工人来说生产效率更低了。”在这种社会关系下,生产力的片面发展“把人贬低为一种创造财富的‘力量’”,成为工具。因此,从人的维度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需要高度关注生产力发展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性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目的在于切实有效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并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同14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在实现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协同发展、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人的价值一定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进一步高扬。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