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协同创新产业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台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天津讯(刘菲菲)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新天津生态城紧紧围绕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速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推动一批北京科技研发成果在生态城落地转化,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承接标志性项目疏解,打造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生态城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聚焦“串链、补链、强链”主动对接首都资源,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实验基地开工建设,与北科建集团合作建成投用直播电商产业园,联合中国电子集团建设智慧科技产业园和天津软件园……目前,生态城已累计引进央企各级总部41家。2023年,新增引进北京单位在津落地项目14个、总投资41.9亿元,较上年翻一番。

产业体系融合,融入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近日,北京华峰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峰测控”)第7000台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即将交付使用。华峰测控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测试机供应商,1993年成立于北京,生态城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于2018年3月吸引企业在生态城布设生产线并引入研发团队。2019年11月,企业在生态城扩大生产,投资6.6亿元建设产业化基地,该项目也是天津市首个集成电路先进测试设备产业化基地项目。2021年9月,基地正式投产,实现了生产效率和研发能力的双提升。今年年底,企业在生态城建设的研发大楼也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极大地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吸引更多产业人才在生态城聚集。

围绕智能科技服务、文化健康旅游、绿色建筑与开发三大主导产业,生态城积极融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体系,累计引进落户北京背景企业超过5000家,占区域全部企业比例在40%以上。

科技创新协同,培育京津冀创新产业“应用地”。协同创新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2015年7月20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生态城管委会与清华大学合作,在生态城设立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天津电子院”)。9年来,清华天津电子院立足京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科研成果在天津转化、产业化,助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创新。清华天津电子院累计挖掘清华大学成果转化项目118个,在津孵化企业43家,累计孵化聚集企业140余家,其中带有“清华基因”的企业占比60%以上。

生态城以科技创新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先后引入Think Big孵化器、启迪之星孵化器、北航星空众创空间、北科建数字经济孵化器等专业科技创新载体,区域整体孵化面积达3.4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各创新载体累计引入企业1400余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比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