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助力县域、乡村旅游跑出“加速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热点 本报记者 吕红星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综合效益越来越强。游客进“淄”赶“烤”、“尔滨”出圈、天水“热辣滚烫”、贵州“村超”和“村BA”火热进行,各类小众目的地受到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五一”假期,在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备受欢迎的同时,县城游和乡村游的热度也持续攀升,成为消费新热点。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县域、乡村旅游手段日益多元化

近年来,各地农信机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全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以金融“活水”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金融机构主要采取以下手段支持县域、乡村旅游发展。一是为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题,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二是针对乡村旅游的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如特色消费信贷产品等,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金融需求。三是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政府、企业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性的贷款服务,帮助农民和乡村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如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等。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会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如旅游保险、旅游投资理财产品等,满足游客和乡村旅游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还会加强与地方政府、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乡村振兴天然的“同盟军”,农村金融机构在助力县域、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有很大优势。

“农村金融机构长期聚焦本地,深耕下沉金融服务市场,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有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金融需求。”杜阳表示。

在刘春生看来,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地缘、亲缘优势,网点遍布乡村,服务网络完善,能够直接为乡村旅游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也是县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优势。

国有大行竞争之下的农金机构要作出改变

应该看到,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旅游方面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在国有大行纷纷下沉的大环境之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很大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2023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从加大信贷投放、推进产品创新、开展综合服务等方面,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根据《通知》要求,中国银行将乡村旅游项目库列为重点融资考察对象,为乡村旅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流动资金贷款、银团贷款、债券承销等。同时,对于项目库内的经营主体,中国银行在贷款定价、融资期限、服务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

在杜阳看来,相比国有大行的优势,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方面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

第一,针对乡村旅游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乡村旅游多元化、特色化的需求。

第二,乡村旅游项目风险评估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农村金融机构在项目审批和风险管理方面面临挑战。

第三,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部分乡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较少,金融服务便利性较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四,绿色金融发展尚待深化。当前绿色金融服务在乡村旅游领域的应用尚不充分,需要金融机构加大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力度,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可持续的融资支持。

第五,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新兴金融科技手段在乡村旅游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广泛,金融服务效率和便利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刘春生看来,乡村旅游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等特点,这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同时,乡村旅游项目的评估和审批流程繁琐,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效率。此外,乡村旅游项目的抵押物种类有限,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一些乡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不强。

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将面临更广阔的前景。

“未来,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农村金融机构将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农村金融机构将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旅游市场,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随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金融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将更有信心和能力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刘春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