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航2023年营业收入为1411亿元 同比增长166.74%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资本讯 2024年3月29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航”)公布其截至2023年12月31日12个月(期内)业绩:营业收入为1411.00亿元,同比增长166.74%;营业成本为1340.15亿元,同比增长61.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为10.46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86.19亿元。

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国航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391.04亿元,同比增长173.24%。客运收入1305.17亿元,同比增长240.81%;货邮运输收入41.65亿元,同比下降58.70%。

2023年,中国国航运输旅客1.25亿人次,同比增长178.25%。客运运力(ASK) 为2925.13亿可用座公里,同比增长164.15%。其中,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同比分别增长127.29%、916.63%和359.41%。旅客周转量(RPK)为2,141.73亿收入客公里,同比上升206.11%,其中,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同比分别上升163.34%、1455.84%和571.82%。客座率为73.22%,同比上升10.03个百分点。客公里收益为0.61元,同比下降3.96%。

2023年,中国国航共引进飞机23架,包括7架A350、3架A321NEO、3架A320NEO、1架B737-800和9架ARJ21-700,共退出飞机12架,包括3架A330-200、1架A320、7架B737-800和1架公务机。截至报告期末,中国国航的机队共有飞机905架,平均机龄9.36年。

安全态势保持平稳,安全基础更加牢固

中国国航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了安全生产平稳态势。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持续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关键环节,结合市场恢复各阶段特点和季节性环境变化开展专项风险评估,确保生产保障能力与航班运行实际相匹配。2023年顺利保障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抗震救灾等运输任务。

经营业绩大幅改善,效益攻坚取得成效

一年来,中国国航紧抓市场复苏机遇,深入实施提质增效,经营实现大幅减亏。把握国内主要机场时刻放量机会,持续升级快线品质,提高优势机型利用效率,扩大国内市场有效投入。高质量服务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航线复航增班,截至报告期末,国际及地区周航班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4%。维护市场秩序,加强销售组织和收益管理,收益水平保持稳定。深化客货联动,依托客机国际运力及枢纽网络,腹舱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深入实施降本增效,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全过程管控大项成本,强化成本费用预算外节支,实现降本增效。

强化标准质量管理,服务品质稳步提升

中国国航不断改进和提升航空服务品质。积极推进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重塑服务标准管理顶层设计,强化服务标准执行,推进成员企业关键服务标准一致性。打造优秀服务产品,加快投运品牌休息室,推动机上新产品上线,持续提升服务品牌形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加强航班正常性管理,优化客票退改签服务,提升旅客服务体验。加快推动服务数字化转型,完成机上餐饮预订管理系统的功能建设,持续优化移动端场景应用,稳步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

服务“国之大者”,彰显使命担当

中国国航牢记功能使命,坚决服务国家战略,履行好社会责任。服务区域战略取得新进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市场布局和航线网络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聚焦安全运行、服务营销、管理协同三大领域,形成集团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民航碳市场规则制定,发布集团“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地。履行社会责任彰显新担当,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连续6年获得最高等次评价。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国航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一年。据悉,中国国航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抓好安全生产、提质增效、改革深化,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国航(SH601111)$ $中国国航(0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