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速集团:开拓创新 加速京津冀同城化步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报记者 唐沙砂 李晓红

梁钰琪 罗萍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持续向纵深拓展。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和保障。

作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企业,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高速集团”)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立足主责主业,发挥国企担当,高质量完成了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京雄高速河北段”,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大交通保障项目“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0周年之际,由该集团承担的“张涿高速与北京市国道G109新线高速连通工程”也即将贯通。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高速集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高速先行、永争第一”,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所盼”,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拓展业务板块等,为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河北高速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到河北高速集团张涿高速与北京市国道G109新线高速连通工程小龙门隧道施工现场,以及京哈高速滦州服务区、京雄高速河北段进行调研采访,看到该集团着力提升工程质量,聚力打造便捷舒适高效畅行的智慧路、安全路、幸福路、绿色路,大幅提高服务品质,全面改善公众出行体验,提升大众的幸福指数。

协同联动 彰显国有企业政治担当

“预计3月底,小龙门隧道将掘进至京冀界,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目标。”负责张涿高速与北京市国道G109新线高速连通工程(以下简称“G109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邢彬表示。让他深感自豪的是,通过项目所有参建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不久,河北将新增一条进京高速通道,涿鹿将实现1小时通达北京。

3月上旬,本报记者走进了小龙门隧道施工现场。尽管当天天气阴冷,还下着小雪,但在施工现场,到处都是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G109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其中,G109新线高速连通工程(河北段)全长约2.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新建小龙门隧道1座,右线长2022米,左线长2152米;新建大桥2座、中桥1座、拼宽大桥1座;新建匝道及联络车道全长约2.4公里。小龙门隧道项目是该工程的重中之重,备受瞩目。

据G109项目副经理康俊介绍,小龙门隧道围岩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还有夏季洪灾及冬季低温施工等诸多难点,为了加快隧道施工,项目部新建斜井一座,全长721米,增加了工作面,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技术创新,建立安全生产智能化管控模式,创新风险防控手段,变“被动发现”为“主动预防”。

G109项目的承建单位,河北联蜀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联蜀公司”)是由河北高速集团所属工程技术公司与蜀道集团所属四川路桥集团共同合资设立,顺应河北交通行业转型发展步伐,也是河北高速集团整合资源力量、做强做优做大交通骨干企业的关键举措,是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们统筹谋划了‘一体四翼’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确保国家重大战略落实落地。”河北联蜀公司董事长李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G109项目是河北高速集团的重点项目,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公多次深入项目一线调研督导,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荣博亲自挂帅,成立了项目工作专班,并设立督导考核组和现场指挥部,紧盯施工现场,每日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召开碰头会,进行调度,加快推进工程进度。在“百日攻坚”劳动竞赛期间,以工序保循环,以循环保每天目标,以天保周,以周保月,该项目荣获2023年集团公司劳动竞赛活动样板工程示范标段荣誉。

站在新的改革起点,河北联蜀公司将强化党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以打造“共赢”文化为基点,兼容并蓄、协力并进、融合发展,让职工更有归属感幸福感,让公司效益实现更大突破,以实际行动为河北高速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京雄高速(河北段)的建设同样是由河北高速集团高质量完成的。2023年12月28日,京雄高速全线通车,由北京西南五环驾车至雄安新区实现1小时内通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交通项目,京雄高速是首都北京连接雄安新区最为便捷的直通高速公路,与京港澳、大广高速共同形成便捷顺畅、功能互补、安全可靠的区域高速公路网。

河北高速集团京雄分公司副总经理侯云龙告诉本报记者,京雄高速全线通车不仅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而且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对方便市民出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2023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京雄高速日均断面交通量较平时增长125%。为更好服务公众出行,该公司在收费站发放“雄安福地·大美雄安”宣传册,内容包含道路指南、雄安新区著名建筑及旅游景点,真正将企业发展融入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中。

本报记者从河北高速集团运营管理部工作人员刘亚川处了解到,该集团所辖进京津的高速有京雄高速、大广高速、京哈高速、延崇高速、京沪高速等12条段。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交通一体化为整体协同疏通了脉络,提供了保障,将京津冀三地紧密串联起来,畅通各经济要素的流动,让协同发展“跑”了起来。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年来,京津冀交通协同发展成效明显。三地交通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区域高铁里程已经达到2576公里,主要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三地互联的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也在改建新建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运营,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天津港与河北港口联动发展。世界级机场群、世界级港口群形态初步显现。

勇于创新 闯出服务升级新路径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进程中,河北高速集团坚持深化改革,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服务,实现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双提升,让“使用”和“通行”变得更有温度。

走进地处唐山的京哈高速滦州服务区综合体,具有现代感的门店设计,让人耳目一新。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十分考究的门店装饰,融入了滦州皮影、剪纸、评剧和唐山陶瓷等地域文化元素,通过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精巧的商业布局,营造出一个主题鲜明、文化突出、充满艺术感的服务区商业综合体。

“滦州服务区综合体是河北高速集团重点打造的服务区品质提升重点工程。”河北高速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燕赵驿行集团唐山分公司负责人夏金英告诉本报记者,滦州服务区综合体取消了过去自助餐等单一经营模式,不仅精心培育集团公司“那些好时光”自主品牌,还引入肯德基以及唐山地方特色名吃,价格亲民,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口味需求。结合乡村振兴推广“燕赵山水”助农产品,开辟“滦州会客厅”等汇聚地方特色产品。同时,基础性服务不断升级,比如,设置了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及第三卫生间,全天24小时开放,能够满足客流高峰时段的如厕需求。综合体内设置便民服务台,为广大司乘人员带来更舒适、更舒心的出行体验。

目前,滦州服务区已经建设成为集餐饮、购物、加油、汽修、停车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

燕赵驿行集团唐山分公司副总监祁永辉告诉本报记者,滦州服务区地理优势独特,正好位于京哈高速公路河北段的中间位置,很多到秦皇岛、北戴河游玩的京津游客,中途就会在滦州服务区休息。此前,他们在节假日高峰期的调查发现,在滦州服务区,89.7%的司乘人员是来自北京和天津。在祁永辉看来,滦州服务区只有做好服务、提升满意度,让来自北京和天津的司乘人员对河北的认知从感知到感动,再到共同发展,也就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滦州服务区这个小平台更能体现京津冀一家人、一家亲。

滦州服务区是河北高速燕赵驿行集团着力提升高速服务区品质的典型代表之一。燕赵驿行集团党委副书记、职工董事、工会主席杨学文告诉本报记者,近两年为唱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进行曲,扮亮“燕赵驿行·荷塘月色”颜值,该集团对管辖的104对服务区深入开展品质提升专项行动。这也是河北高速集团大力发展路衍经济,积极推进交旅融合,着力破难题、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自2023年初河北省出台旅游包车周末免费通行政策以来,该集团坚决落实好相关政策,全年旅游包车减免33.34万辆次,减免金额5899万元,有效助力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

河北高速集团不仅注重服务品质提升,更把安全保障放在重要位置。河北高速集团安全环保部部长甄伟超介绍,河北高速集团成立5个巡查组开展安全巡查,涵盖收费运营、工程建设、道路养护、服务区经营、危化品储运加工、金融投资等全部业务领域,认真整改巡查发现的典型问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建立“端-网-平台”一体化应急融合通信保障系统,实现“集团公司总部-路段分公司-基层站区-现场应急指挥”多层次应急,并根据应急通信车辆、通信设备等多类软硬件编制了全面系统的使用手册和管理制度,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破解安全发展难题,切实提升河北高速集团应对复杂交通环境和多源设备动态变化的能力。建立安全应急智能管控平台,坚决做到“去存量、遏增量、动态清零”。

同时,河北高速集团深入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打造“畅美舒安”高速通行环境。做好路域环境治理,制定清扫频率,充分利用高速清扫车加大清扫力度确保车道整洁。开展养护运行模式改革,施行养护作业计量制,推进高速公路标准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打造“畅、洁、绿、美”的行车环境。

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京津冀半小时、1小时交通圈已初具规模,空间上的一体化悄然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也让京津冀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获得感。

数智赋能 增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热议的重点话题。

智慧交通领域,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智慧交通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技术与交通运输创新融合,催生大量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了大量新消费,成为促进交通互联互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为推动京津冀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提供了重要支撑。”魏际刚表示。

作为河北高速集团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京雄高速是国内首批“智慧高速”示范路,“智慧公路”的理念贯穿京雄高速建设全过程。驱车行驶在京雄高速上,智慧交通的便捷通畅带给记者一种全新的体验。

沿着京雄高速公路一路前行,每隔40米就能看到一根白色灯杆,这些灯杆集成了智能感知、智慧照明、雾区诱导能力,采用可变亮度、可变色温的LED灯具,亮度可以根据天气和车流量状况进行自动调节,既保障了司乘人员的行车安全,又能降低能耗。同时,灯杆顶部搭载的摄像机不时转动,收集到的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道路两侧密集分布的能见度检测仪、路面状态检测器、车路通信设备、可变信息标志,构成了高速公路敏锐的视觉、听觉“神经网”。

在京雄高速收费站口,记者见到了“智能收费机器人”,集便捷化、智能化和人性化于一体,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据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京雄分公司机电管理中心负责人齐玉亮介绍,在京雄高速全线收费站口安装了14台“智能收费机器人”。其中,发卡机器人7台,目前发卡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每辆单车收费速度保持在20秒左右,收费机器人7台,大大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借助大数据、智能语音、4G/5G等技术,支持ETC、支付宝、微信等主要非现金支付手段,让公众体验了收费新途径,深受群众认可。

京雄高速能够实现“耳聪目明”,为车辆提供准全天候通行等智能服务,更离不开京雄智慧高速监控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

河北高速集团京雄分公司监控主管赵丹介绍,数字孪生系统通过车载激光点云和无人机航飞技术,采集了京雄高速全线的高精地图和沿线倾斜影像,建立的三维数字化的高精地图,在虚拟数字空间中对现实交通系统进行了仿真重建。数字孪生系统在百毫秒内可以识别车辆车牌、行驶速度、行驶车道等,既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也为京雄高速智慧路网的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

京雄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标志着我国智慧交通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京雄高速还将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智能化应用,为京雄两地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创造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侯云龙表示。

发展智慧交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河北高速集团响应国家和河北省委号召,加快构建“交通+”大产业格局,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聚集优质生产要素,延伸拓展产业链条。

杨荣博表示,2024年,他们将全面推广京哈高速智慧化改造成果,完成大广高速智慧化改造,加快形成具有河北高速特色的“准全天候通行”创新成果体系。推进构建区域级、1小时预警体系,实现高速公路全线公里级气象监测。推进京雄高速智能驾驶测试服务基地建设,布局智能驾驶测试市场。围绕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新基建,推动数据资产化,释放数字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