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谨慎,我大胆;美年健康的持有逻辑(1)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回复:43喜欢:16

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是谈谈我对美年健康的看法,不具有买卖建议,希望正反观点的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有个前提,莫要抬杠,用事实和缜密的逻辑说话!

我看好一家公司,首先看他所处的行业,再看竞争对手和企业本身。行业关乎着企业的未来和确定性。行业让企业拥有不同的起点和终点。好的行业,一方面是收益;一方面是市场的追捧。收益与市场像一台“永动机”一样相互轮转着,互相成就对方,最终回归现实慢慢平静下来。所以,好的行业必有好的价格,或许迟来但一定会到。如果不到,要不就是行业本身有争议,要么就是政策面或者企业本身存在问题。

好的行业市场就会向他靠拢,靠拢的人多了,就是泡沫了,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要在形成泡沫以前,寻找好的行业,好的公司。但是这个过程一定是慎重且理性的。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吸收他人见解与看法,查找相关资料并仔细探究,保持稳定理性的心态,收获的可能性才能大一些。

体检行业的确定性

美国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研究人员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的“90%VS10%”规律,即通过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90%的个人和企业的医疗费用会降低到原来的10%;而未做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10%的人,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

而目前我国的医疗模式是:9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疾病的中晚期治疗阶段,中晚期病人比例高,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实行的新医改旨在解决看病难及看病贵的难题,定期的全面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是解决看病贵的根本途径。

在宏观层面,人口结构的变化、国家政策的演绎均为健康体检创造了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的大环境。

第一,在当前医保控费大背景下,为保证居民健康水平,国家卫生工作战略从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向“抓预防、治未病”转移而“健康中国2030”政策的出台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最强的政策推手,健康体检行业正是完善“抓预防、治未病”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是建立中国人健康管理和健康档案的第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第二,人口结构老龄化注定未来 10 年是体检需求爆发期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处于上升期,但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显著,60岁以上的群体增长最快,但整体基数上 15-59 岁人口为 9.16 亿人,仍是我国人口主体。我们看到这个人口主体是 60 后至 90 后其中 60 后和 70 后是透支健康做到经济腾飞的一代,而 80 后和90后是现在的劳动主体,同时也是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快速成长的群体。未来 10 年我们将会看到的是 60、70 后逐渐老去,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需求迫切,而他们的子女 80、90 后的健康观念取得进步且相关支出的意愿更强,因此在需求与支付的共同支出下体检行业注定成为大健康领域的超级市场。


第三,对比发达国家健全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体系,我国健康体检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虽然医院+专业体检机构的检验总量(不含基层初级单项检测数据)超过 3 亿人次左右, 但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不足30%(有些数据,大概占35%左右)。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健康管理高度成熟的国家,其健康体检的人口比例分别为 97%、72%和 72%。健康体检的人口比例值也将是我国未来健康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预示着我国健康体检行业的人次仍具备3倍以上的成长空间(2倍以上较为现实一些,个人认为2030年前后,人次比例可以达到50%左右)。

(预测2024年健康体检规模有3784亿,专业机构市场规模有558亿元。)

第四,与医院诊疗服务相比,体检服务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同时,目前健康体检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健康体检机构基本上是社会资本投资的盈利性医疗机构;体检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其 “低竞争、高利润、稳发展”的经营特点。 

(与其他医疗服务行业,进行一个对比)

(1、这里的市场规模大概是18年左右,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体检市场规模大于眼科,口腔科等。

2、美年健康虽然设备依赖度高,但是集中采购,反而价格可以压的低。

3、美年健康的服务流程标准很重要。)

在微观层面,企业的文化推行带动的员工体检福利、个人健康支付意愿以及商业保险的逐渐介入,成为体检行业发展的多擎动力。

第一,企业的员工福利体检与入职体检的开展是成就体检行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也是现在体检行业总占比最高的团检客户的主要来源。我认为企业的体检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给员工的福利,因为是福利属性所以未来一定长期存在,且渐渐成为员工福利的必要条件(跟五险一金之类的一样,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进行员工体检,市场存在很大空间);一方面,企业也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例如食品行业要求员工满足一定的健康标准,从而对食品负责。还有以防员工有重大疾病风险,保护员工的同时,也是规避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第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转变是推动体检行业升级的主要引擎。

收入水平和健康观念是体检行业需求爆发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个人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到 2017 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6 万元/年,比 2013 年的 1.8 万 元/年提高了 42%。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人们的健康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大幅提高,从 1995 年人均 110 元/年医疗保健支出,到 2013 年达到 912 元/年,再到 2017 年人均 1451 元/年,医疗保健支出水平提高了 13 倍,可以说健康观念的进步速度远超收入水平的提高速度。对比高收入国家,中国的医疗保健支出水平从 1995 年只有高收入国家人均支出水平的 4.7%,上升到 2013年的人均支出水平 21.7%,但仍具有较大差距。

现在体检、健康、疾病、就医是经常出现的话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对健康格外重视。

第三,商业健康险的逐渐推广将成为体检行业潜在的增量引擎。如上文所说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的“90%VS10%”规律,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人群的个人医疗费用会大幅降低,而未做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人,后期的医疗费用是巨大的。由于商业健康险的商业属性,加之我国尚未建成有效的健康档案体系,对于商业医疗保险来说,有效和持续的体检将成为最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

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第四,就行业本身来说,体检企业具备很多的延伸服务,这些服务未来都是盈利收入的增长点。例如,疫苗的施打、保健品的销售、慢病的管理及预防、就诊对接等等。

今天就跟大家先分析到行业的确定性,我再继续整理竞争对手和企业本身的问题。如果点赞多,关注多,讨论多,我就快点写,如果没有,我就懒得写,懒得查找资料了[困顿][狗头]要求不高,点赞和关注各20个。

美年我最看中的就是它的行业赛道,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不管它的竞争对手如何,只要它能稳定发展与经营,市场足够大,足够美年吃的,狼多肉也多,狼王还能多吃肉。但是美年是那个狼王吗?行业确定性高,那美年就一定高确定性吗?请看下回分解。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中泰证券、开源证券、川财证券、前瞻研究院、中商情报网等)我门路窄,这些都是花钱买的研报,如果有不花钱也可以看的行业报告、证券研报可以给我分享分享哈)[狗头]

$美年健康(SZ002044)$ $国际医学(SZ000516)$ $广誉远(SH600771)$

全部讨论

看到最近的新闻,美年健康真的很难起来,看看老板俞熔,他的精力都用在新的产业上,然后就是利益输送,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更多的公司上市,可以圈更多的钱,体检行业跟之前民营医院一样都被这些玩资本的搞坏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说说爱康国宾和美年健康这些年的事情,爱康老板张黎刚,之前在网易,后来的艺龙,上市后都被赶了出来,爱康最初压根就没想通过体检去发展,之前应该是想做类似联合健康的事情,可惜当时国人不吃那一套,公司要生存,后来发现体检可以挣钱,就转做体检了,爱康通过收购西康路国宾全面开始转型做体检了,其实最早的国宾是上海最早开始体检的门诊部,当时的服务和质量都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很多上海三甲医院都是认可国宾的体检报告。资本进来后,体检行业味道就变了,体检质控就差太多了,体检中心招不到好的医疗人员,在化验方面选用的试剂都是便宜的,设备都是淘汰的为主。之前张黎刚公开质疑其他体检机构的行为,但实际上爱康也是大量存在,张黎刚虽然有能力,资本高手,但格局差了点,爱康国宾合作共赢是很困难的。美年教授,健康的老板俞熔之前搞房地产,网上介绍父母大学教授,但实际他是正宗的官二代,有强大家庭背书,这也是他能在资本圈里能玩的转的原因。资本都是没有情怀的,做体检最行业都不是把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开始就是想怎么通过杠杆和资本的手段,快速的扩张和收购,以达到上市的目的。俞熔也只是乐于玩资本,不是说要一门心思把体检搞好。其实从本质来说,涉及民生的医疗商业化本身都是畸形的,包括如其他眼科,整形,口腔等。

2021-08-19 21:44

健康体检行业是好,管理层要加油努力经营,服务好价格贵点,大家是非常愿意做回头客的。这是重点!

2021-08-19 21:10

2021-08-20 01:40

突然想到一点,您下篇文章可以分析一下基因检测领域的机会和风险吗?美因独立上市大股东又是美年,是为了基因检测市场的探索吗?望您不吝赐教

美年体检质量做好,布局下沉到小城市,未来上限可以无限高。布局完成完全可以不在体检上挣三瓜俩枣的,光是数据就能挣嗨喽(参考微信之于腾讯,当然比不了微信在即时通讯的地位,有那么一点微信的感觉),这是降维打击,数据足够多就可以变现,可以和药厂合作,可以和保险合作,甚至可以和食品厂合作。(个人拙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2021-08-19 23:10

做波段抢反弹的话还不到时候,长期投的话你这篇文章并不能解答我的疑惑。现在公立医院生意下降,以前体检这样的冷门部门现在也成香饽饽了,美年想要做起来,除非门店转成门诊。

2021-08-19 22:16

细致认真

2022-06-22 01:00

在这里说逻辑,说了他们也拿不住 哈哈哈!

2021-09-16 11:29

再好的赛道老板不行,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2021-08-22 14:05

商誉这么高,并购的时候是否会涉及到利益输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