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一定是危险的吗?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每逢周五,大家期望上涨的心情会更迫切些,因为涨一天能高兴三天。七月底到八月初的两周,节目都是这么演的,市场氛围逐渐好转。

可惜的是,上周换了脚本。市场上连续传出医药反腐力度增大、碧桂园债务违约、社融数据不及预期等消息,让人们的神经再度紧绷起来。被大家称为“100+1”的新交易规则,也没能激发出市场的热情,最终出现了一根幅度较大的阴线。上周本人恰好在外地出差,和不少朋友聊起当前的经济形势,真切的感受到当下普遍存在的悲观情绪。实话实说,这种悲观预期和我的判断并不相同。

尽管在监管部门连续喊话后,市场表现令大多数人比较失望,但也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当前的行情。

例如医药反腐尽管造成了医药股连续一周左右的下跌,但上周开始跌幅就放缓了,实际造成的短期冲击并没有非常大。碧桂园违约看似是房地产行业又一颗危险的炸弹,但房地产股票相对于去年恒大违约造成的影响来说,要温和许多。我持有一些物业股,股价并没有击破去年的低位,说明人们对这种冲击早有预期,不像去年一般恐慌出逃。还有人担心外资出逃的问题,尽管今年外资对我国市场的投资情绪达到冰点,几乎是逃无可逃的程度,但我国股市并没有出现崩盘,从指数来说还维持在不涨不跌的水平上。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市场存在一种韧性,有一些如我们一样的资金在不断入场布局,抵消了种种做空力量的冲击。多重利空叠加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巨大跌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耐心观察、寻找其中可能出现的机遇呢?

上周我借医药股的下跌再度小幅增仓了0.5%的药企,虽然比例不大,但这是一种态度。

不能股票价格一下跌,就认为一定是企业经营出了什么问题。

也不要因为一天的股价下跌就自认吃亏。只要企业的长期基本面因素没发生根本性变化,股票的短期波动就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内在价值。

我曾经对许多问题展开详细分析,结论和市场上大多数人的认知差异很大。常常有人问到,为什么我看问题的结论总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呢?

多数人习惯以当前的涨跌来判断市场和个股,认为市场“总是正确的”。但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仅不能被市场左右,而且要在市场波动中独善其身发现机会。

价值投资必须是孤勇者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孤身走暗巷,对峙过绝望,以孤高的梦去战。

价值投资者就是这样,往往独立奋勇。

价值投资是用低价格买入高价值的股票,这里面有个暗含的逻辑,就是市场定价是错误的。

如果市场定价没有错误,价值投资就不可能实现。而市场价格是在某个时点上,所有投资者形成的共识。所以在做价值投资时,我们一直在寻找市场大多数人的错误判断带来的错误价格。

习惯性否定市场定价逻辑,是不少投资者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只有始终保持独立思考,习惯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才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和风险。所以想做好价值投资,必是孤勇者!

为什么我们的结论往往和其他人不一样呢?

结论的不同,来源于看问题角度的不同。

我们看问题的立场,始终站在企业的角度、长期的角度。因为我们投的是具体企业的长期经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以这样的角度评价每个事件的影响。我们想和大家详细介绍五种价值投资必备的“差异化视角”。

01

长期和短期的差异

短期利空是最好的买入点,因为短期冲击不会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本质逻辑。

投资中我们总说要长期投资,做时间的朋友,结果大家发现这朋友变脸的太快。

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肯定是对的,因为长期来看,优秀的企业会不断创造价值,这是基本常识。

但是对于同一个事件,长期和短期的分析结论往往是相反的,长期对的规律短期可能是无效的。这也是投资中的难点之一。或者说长期有效的策略必然会时不时的短期无效。

因为一旦一些行业或者企业遭遇黑天鹅事件,会引发市场的热烈关注和利空反映,悲观情绪的蔓延导致市场的暂时失衡。

而且,如果某些方法能够赚钱也必然会让吸引人们一拥而上,从而造成泡沫,最终导致股价偏离企业价值。

例如正在进行的医药反腐行动。从长期来说,减少行业销售内卷程度,以研发竞争替代销售竞争是确定无疑的好事。但是从短期来说,药企的销售格局被打乱、医生开药的动力减弱又会形成一些利空因素,市场大多数人会选择回避这种短期利空。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多数人的抛售恰好能把股价打压到更低的位置上,这样长期利好带来的盈利空间就会更大。

市场在短期是无效的,这是我们利用市场先生“低买高卖”获取超额收益的基础。市场在长期却又是有效的,这是我们低估买入后,“赚企业利润成长的钱”实现价值回归的源泉。当我们选择用长期角度看问题时,买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再例如曾经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肉制品”、“塑化剂白酒”事件,短期会影响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有巨大冲击的行业性利空。但从长期来看,人们对奶粉、肉制品、高端白酒的消费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日渐增长,曾经受影响的企业反而成了之后几年股市中的大牛股。如果从长期角度思考,当短期利空出现的时候,恰恰是这些股票的最佳买点。

02

整体和个体的差异

大多数行业性利好对企业来说是利空。

对于行业性利好的政策,市场总喜欢来一场大规模炒作,几乎所有相关的股票都会上涨。但是我们要仔细辨别,这种行业性的利好,是否会真正传递到企业呢?

我们假设一个行业规模扩张了五倍,但里面的企业数量扩张了十倍,那实际每个企业分得的蛋糕不但没有变大,反而可能变小了。

政策利好往往带来竞争的加剧。例如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对于新能源行业整体规模肯定是正向作用,但由于光伏、风电这些设备的门槛不够高,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极快,导致价格战越来越激烈,企业供给扩张速度远远大于行业需求扩张速度。看似企业规模扩大了,实际盈利却更加困难了。这就是为什么前两年那么多人看好新能源,我们却始终认为,新能源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但新能源企业在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非常有限。对于投资来说,选择这些企业的风险是很大的。

从行业去分析很容易犯这种错误:只看到了行业的利好而忽视了对于个体企业的利空,或只看到了行业的利空而忽视了对于个体企业的利好。

我们做投资,要始终扣住“企业”这个点进行分析。因为我们投资的是行业里的个体公司,并不是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