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是确定性利好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周股市冲高后展开震荡。虽然官媒接二连三喊话,指导性政策密集出台,市场情绪显著好转,但并没有出现人们想象中的大幅上涨。市场似乎还在等待更多细则制定,给股市带来实质性利好。

对于我的持仓来说,这周却并不平静,因为重仓的医药行业受到一则消息的干扰:国家开始对医药领域展开反腐行动。市场把这个消息视为重大利空,医药股票连续下跌。近日,医药股延续跌势,特别是创新药企业出现跳水走势。

医药行业受到集采政策影响,本就处于低潮期,此次反腐可谓雪上加霜。这让我想起十年前的白酒行业,先有“国八条”出台,又遭遇塑化剂事件,接二连三的利空终于砸出白酒行业最大的一次机会。在面对历史性机遇的时候,我的持仓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波折和挑战,需要拥有严密的计划、极度的耐心,才能迎来市场的转机。

当看到反腐消息出现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医药行业的机会比我们之前预想更大了。这个判断迅速得到了验证,医药行业中一些相对抗跌的龙头企业,没能顶住这次反腐事件的压力,开始大幅下挫。股票价格跌得越深,我就会增持越多的仓位,所以上周开始,我又买入了一些成熟药企的股票,医药行业持仓占比也达到40%。这样的比例,既给予此次历史性大机会足够重视,也不会太过于冒进。如果医药股继续下跌,还有能力继续增仓。在保持净值波动相对稳定的同时,希望尽可能把握市场悲观情绪赐予的良机。

也许有朋友会问,反腐政策到底是不是利空,我为什么敢于这么笃定的加仓医药股呢?这周就来详细聊聊医疗反腐。

医疗反腐反什么?利空还是利好?

对药企而言,要想将药物完成商业化,与医院、医生的沟通不可避免。而带金销售、人情推动、学术推动等则成为药企与医生沟通的主要方式。

这些方式也不同程度的带有利益输送性质。其中“带金销售”模式比较简单粗暴,直接通过回扣推动药品销售。这也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打击的行为。

随着医药分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药代表备案制等医改新政的落地,传统“带金销售”模式也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更合规的学术推广模式。不过,形式更隐蔽、多样化的“带金销售”行为依然存在。另外,学术营销费用也一直是药企重要开支。

医疗贪腐本质原因还是医生权利太大,既诊断疾病,又销售药物,这就很难不产生利益的倾斜。权力的过度集中,这是贪腐频发最核心的原因。

表面来看反腐是对医院和医生的灰色收入的整顿,实则是对医疗行业中厂商、供货商等中间流动的成本进行管控,这些成本最终会以“药价”形式转嫁给消费者承担。

所以,对医药生产商而言,反腐是在削减销售成本。长期看,反腐不仅不是利空,反而是确定无疑的利好。

某种程度上反腐和集采是等价等效的政策。

集采通过压低药价,药企难以负担灰色收入,自然就会减少腐败的支出。

反腐打压了灰色收入的部分,其实是对集采的必要补充。因为集采大幅降低了药价,如果药企销售成本不能随之减少,药企长期生存就会非常艰难。

医疗反腐是必然的

中国医药产业起步较晚,在技术上与海外龙头药企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尽管难以做到真正的创新,但达到“me too”般的伪创新却是不少企业都能够做到的事情。这就导致国内很多细分市场中,各家产品的区别并不大,很难依靠纯疗效去征服市场。创新药市场尚且如此,更不要提竞争更加激烈的仿制药和医疗器械了。

在疗效无法彻底征服市场的情况下,利益输送便成为很多药企抢占市场的秘诀。潜移默化间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基于这种内卷的情况,腐败就成为我国医药产业挥之不去的梦魇。

贪腐影响的不仅仅是营销费用占比增加,更从本质上误导一代中国医药产业人走向过分看重销售的歧途。

短期来看,反腐会影响部分药企的销售进度,但得到的是更加健康和清朗的大环境,为未来长期的收益空间和行业高质量增长打下基础。

1、重塑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利润分配

整个产业链在集采和反腐背景下会重新分配每个环节的利润率

由于集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灰色收入,反腐又进一步消灭这个部分,这样厂商减轻了灰色支出的压力,病人减少了用药成本,医院也会通过医改补充弥补这部分收入。

2、降低医疗成本、减少社会负面效应

反腐对居民而言是降低医疗成本的必要措施,也是降低社会负面效应的必要措施。

腐败最终承担者是居民,居高不下的看病成本会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

纠正医药领域和医疗服务之中不正之风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国家治理医药腐败,是为了净化医药行业生态,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公正,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另外,医疗行业的声誉和信誉确实需要提升,纯洁医药队伍,也能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为什么市场认为反腐是利空?

有两方面原因:

1、大家认为反腐会影响医生开药的积极性,影响到医生的收入,从而影响医药行业的整体销售。

2、反腐会重新塑造企业竞争格局。通过反腐,各企业的销售费用降低,导致各企业卖药的能力会重新洗牌。

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政策?

1、从短期来讲,医生多开药的倾向可能受到抑制。

但从长期来说,医药发展不由医生决定,而是建立在患者的需求之上。

通过反腐,让医生在给患者开药的时候,医生无需考虑利益,只需对症下药开出药方。把医药行业的本质回归到治病救人上。

2、以前对药企能力的评价是销售能力决定的。其中很重要的环节是关系网,这种关系网是建立在灰色收入条件下。一旦这种关系网被打破后,药企处于充分竞争的业态,很难再通过出售药品获得暴利,对药企的评价反而回归到药物的品质上。

反腐对药企发展是正向促进作用,消减了销售费用,反而会促进其研发投入。

对药企能力的评价转向临床药效上,实质是对药企未来竞争能力的重塑。

反腐对不同药企的不同影响?

①对辅助药(中药、中成药)影响:

从短期来看是直接受害者。

因为主治药物是病人的“刚需”,辅助药就成为医生多开药的重灾区。反腐减少了辅助药的开药和销售,将会形成潜在利空。

②对创新药影响:

短期集中利空,长期集中利好。

短期内,削减销售费用会对创新药企业产生较大影响,这是由创新药本身的特征决定的。因为创新药是过去没有的产品,需要药企投入更多费用进行宣传推广。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创新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占比都非常高,如果这些费用受到控制,会对新药上市产生较大影响。

但从长期来看,创新药企业却最受益于反腐。

因为无论是科创板、18A的推出,还是创新药审评审批的持续提速,都阐明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创新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医疗反腐也好,医疗改革也罢,本质都是减少产业内耗的可能,倡导医药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创新之上,以临床药效来决定药企利润。而创新药企业正是在临床药效上走在最前沿的一批药企。

另外,过去被迫承担的高额销售成本下降了,更有利于创新药企做出利润。

③对成熟型药企影响:

重新分配了竞争格局。

销售导向型药企会受到更大阻力,研发导向型药企则受到影响较小。

集采与反腐都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让药企重新将注意力聚到到创新之上。中国医药产业想要真正崛起,依靠的一定不是销售,而是研发上的创新。基于此,医药反腐风暴是绝对利好。或许这种变化短期时间无法显现,但却只有这样点滴的积累,才能让我们有站在全球医药产业顶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