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我的第一次国库券交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的第一次国库券交易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大约是在80年代后期,有几个月,我父母工资都没有发全,因为余下部分工资扣了买国库券。我只记得本来我家是每三天吃一次肉,但是那几个月我们家是一周吃一次肉,每次吃肉我妈妈都省着吃,让我多吃。

吃肉的问题我解决了,但是我的精神文明没有解决,那个时候我每个月有1元钱的零花钱,可以自由支配。但是那几个月,我没有零花钱,看到同学们在校门口吃麻辣豆腐串,我口里直冒唾液。

古代是饥寒起盗心,但是到了我这里是口馋起盗心,我胆子很小,不像我们同学小偷小摸,同时我自命清高,常常以君子作为自己的行为模范,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到家里。家里的钱一分一毫都是有用的,买酱油钱,打醋的钱都是规划得仔仔细细,如果我动了手脚,就会原形毕露。

有一天,我路过我们县城的中心花园,看到几个农民工气质但是城里人打扮的中青年男性在压低声音吆喝:“国库券,有没有?要不要卖国库券?”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识字了,我一下子有了灵感,在我们家五斗柜抽屉里面不是还是几张刚发行的国库券吗?

在周三的下午,是我们学校老师集体学习时间,学生放假,家长依然上班。我一个人呆着屋里,趁爸妈上班去了,就开始行动。父母的卧室是木门,但是木门顶上有一个横开的玻璃小窗,我搭上两个高板凳,按照体育老师前滚翻的技巧,先把头伸进活动的玻璃小窗,但我是个小胖子,头过了,身子却怎么也过不了,身体就这样卡住了。我正在焦急的时候,想起科学老师交给我们的知识,只要头能够过去,那么整个人都能过去。抱着对科学的信心,我一狠心,身子一用力,我一下子就通过了小窗,但是门后没有板凳,我直接落地,把屁股差点摔成两半。但是成功翻越小窗的成就感迅速战胜了疼痛,我直接找到五斗柜最下面一层,发现了淡蓝色的几张国库券,我还拿起国库券上面的字仔细读起来,现在只记得“支援国家建设”,其他记不住了。成功得手后,我从屋内打开房门,直奔中心花园。

到了中心花园,那几个国库券中青年,对于我的到来丝毫没有半点惊奇,看来已经有不少小孩子这么做了。年长的那个,留着小胡子,熟练地对我说:“这张十元钱的国库券,我出7元8角收了。怎么样?”我哪里想得到还价,只想把钱拿到手,于是很快成交。

拿了七元八角,我吃了根雪糕,买一两本漫画书,最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因为国库券兑付时间较长,我的家长也没有过多注意,所以几年后,我也没有被发现。

但是国库券的买卖,让年幼的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面值十元的国库券只能兑付7.8元?这可是上个月扣了10元工资换来的?

其实我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国库券是有息债券,为啥还会跌破面值?我想,唯一能够解释的是80年末,居民预期通货膨胀率很高,如果国库券用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那么就很有可能跌破发行面值。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国库券是用“扣”的方式,而非自愿购买的方式。事实上在80年代末期物价闯关的时候,当年彩电1600元,次年彩电就3200元。

10月25日,我国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我不禁想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但是此时此刻并非彼时彼刻,彼时人口红利,城镇化率10%,中国经济尚未融入全球经济。此时人口中度老龄化,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房地产泡沫。同样的配方,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CPI要重回高位,以前是需求旺盛拉动,而此次是货币增发导致的过多的货币追逐商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