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柳投资体系(精华):最新解读冯柳弱者体系

发布于: 雪球转发:10回复:7喜欢:35

冯柳投资体系(精华):最新解读冯柳弱者体系(公众号内附冯柳文章全集、最新持仓)


语录一:核心是在负面思考的时候买入,下跌只是负面思考的表象,但不是所有下跌都代表充分的负面思考,有时不那么充分的上涨也可能是另一种负面思考。(解读:负面思考清单:有些上涨只是很虚的概念,基本面的需求并没有启动,事后往往会被证伪,这种基本面的逻辑是没有实际增长支撑的。另一种负面,即是企业或者行业出现负面的影响。)这个世界是复杂且充满变化的,我们挣的是角度和变化的钱而不是纠正市场错误的钱,市场是永远正确的关键是在其正确被反复证明后的逆向而行,一定要避开它的正确被展开的过程。大部分事物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当负面被充分体现后正面解读便可展开,即便暂时没有,但当其负面被如此显著的呈现出来后,积极的变化也会自然而来。(解读:股价所体现的是看多群体和看空群体妥协后达成的共识,是一种主流观点偏向,但与事实真相相同时,便是一种趋势,与之相反时,有时可能会是一种泡沫。

语录二:市场呈现的只是阶段性的共识,主流观点与事实偏差太大时,人们会认识到这个足够大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公司进行重新定价。市场对贪婪的错误行为的惩罚从未错误,对真相的呈现却可能会姗姗来迟)涨的时候是往好的方面想,跌的时候是往坏的方面想,每个涨跌都是一个角度和思维过程,理解市场就是去理解它在涨跌中的思考及侧重,然后将其融入到自身的研究中,市场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它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视角同时获得时间感和进程思维,因为市场在不同信息和状态下给出过非常多的定价、预期和思维过程,这里包含了极大的多样性和逻辑性,了解这些对我们的投资是非常有益的,可以更全面客观的去理解企业。当然,永远正确只是一个强调,因为角度维度的原因必然会伴生某些方面的不正确,但你必须先认识到它的正确才能理解不正确。另外,我们不能用事后的结果去评判事前的市场,那是完全不同的信息基础和可能性,它的正确只在当下。 (解读:短期的对错是由系统内的最强者裁决的(股票市场的最强者是,资金量占比最大的主流观点偏向的群体),而长期的对错必然是由事实形成的趋势裁决,当强者的逻辑与事实趋势相违时,系统大概率会崩溃(很大原因是主导者的认知影响着系统的走向。)但你必须保证你能坚定自己的判断,不被迫退出,坚持能活下来,真正等待真相来临的时刻。)

语录三:我比较喜欢去抄底,但对拐点型公司没有特别喜好,我把下跌分为杀估值、杀业绩(经营节奏)和杀逻辑。杀估值的最好,因为跌下来后导致其下跌的因素就解除了;杀业绩的就其次,但只要针对其经营节奏和变化进行投资也是很好的机会;最要小心的就是杀逻辑的,这个一般不建议参与,很难抄对。当然这三种杀跌有时会混在一起,有可能从杀估值开始然后业绩节奏变差最后发现原来是逻辑改变了,这就比较悲剧,所以一定要借助市场的智慧进行判断,用复杂去化解复杂,万不可自作聪明,这个市场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个人力量在巨复杂体系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要弃智和谦卑,用常识、信仰以及运气去面对。 (解读:抄底要建立坐标系,首先建立基本面的坐标系,第二要建立市场情绪和信息的坐标系,排除企业的最悲观情绪和最坏的情况,分清楚,影响的是企业的业绩、估值或者伤及了最基本的根源、成长逻辑,或者只是信息上的扰动,要做到风险可见,充分暴露了风险点,充分演绎,风险被定价,已经超跌,体现在股价上,在逆转点上可寻找出相反点,情绪,信息或者基本面上都能论证。)

语录四:在股市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方向和可能的变化才有价值,所以我不太追求效率,长时间的等待是我一直以来的经历,这并不影响回报。(解读:很多人会陷入误区,以为长线投资就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前提是对企业充分理解,寻找的是价值差或者成长性,或二者兼得。而且这还有个误区,就是以为买复杂的,会比买简单的赚的多,虽然买入条件复杂的,对这类能充分理解的群体相对会少,但买入条件的复杂并不会影响赔率,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寻找高赔率的机会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语录五:上海证券报:挖掘股票的策略是怎么样,选股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冯柳:好的生意模式同时还符合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这三个要求,可预期就是要搞明白1年内的业绩和估值情况,可展望就是要能大致感受出企业三年的发展路径,可想象就是要能对10年后的未来有所期盼,可以很模糊,但得有想头。前两条决定企业的业绩及可持续性,最后一条决定能否在估值上升的情况下表达业绩。(解读:在选股上,我遵循的一般是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和财务逻辑,在供需上寻找方向,在市场上收集反馈的信息,冯柳前辈的理论在这点上我有点理解不了。)

语录六:股市有很多阶段性认识造成的幻像,一旦有意外发生,就容易被改变。想要不被市场和信息牵引,最重要的是回到自己内心,回到逻辑和常识里去。我很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不那么在意事实,因为事实是需要证据的,它容易被改变。(解读:偏见、盲点和误区每个人都会有,这就像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都会犯错,你必须依赖科学的论证,系统的推理和独立地思考去对抗,市场是集体智慧表达的场所,用系统的复杂去对抗复杂。)

语录七:我以前常说投资要听三个声音,一是企业的声音,就是了解企业基本面,二是市场的声音,就是前面讲的借助市场智慧完善认识,三是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获得角度感和进程感的方式。毕竟主仓事关重大,长期持有的过程中又会碰到许多考验,极端情况下一定会放大自己内心的缺点,倾听和体会的过程就是通过增减不断假设和变换角度,每个人都会有仓位思维,都会有被屁股影响的时候,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人性,不用去对抗它,利用好自己的情绪,引动它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多层次的思考与总结。(解读:市场会无限放大人性的弱点,贪婪的时候,人们会越来越贪婪,偏执的话,人们会越来越偏执,悲观的时候人们会越来越悲观,恐惧的话,会越来越恐惧,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人们常常会责怪在其中犯的错误,但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你应该建立坐标系和科学的系统去对抗,就如恐惧,人们对未知的事物会天然的恐惧,如果你对这事物有很深的理解,那你心理就有确实性和进度条,对其中的恐惧感就会减少。)

语录八:我会找风险点,找大得失的所在,找能够把聪明人吓傻的时候。我不要求自己很高明,因为要做高明的判断太难了,我只是尽量让自己不被得失牵引,做个局外的旁观者。一个公司再好,如果没有风险点、担忧点,我都很少去介入。我希望去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我没有能力挣智力跟水平的钱,但我愿意承担风险,聪明人太多,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不多。当然,承担风险的前提是风险被充分暴露与定价,我愿意去承担现实风险,但会回避理论风险。当风险已成为现实,大家都在担忧的时候,我会去积极承担它,理论风险是在逻辑上、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但大家认为它暂时不会发生。(解读:冯柳前辈的逆向思维是“假逆向”,是防守型投资,讲究的是寻找风险点,思考的是困境逆转,但对买入要求是有很高的讲究,如果没有理解透彻就轻易介入,要不介入过早,在负面展开的过程中,接刀。要不介入错了,要不没有寻找到逆转点就介入。真正的逆向是要做到寻找到事实与现在主流观点偏向的重要分歧之处,而形式上的逆向,你是可以认同现在的主流观点偏向的,只要风险充分暴露,充分定价,经过了市场充分演绎。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有时候市场的变化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只要在绝对低位,利空出尽,等待积极的变化就可以了。)

语录八:我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当它错的时候,那就不是市场。什么是市场?我跟你两个人的交易是市场吗?不是,真正的市场是多元的,很多参与主体在里面交换,这才是市场。当市场被一个观点所主宰,大部分人都从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市场就丧失了其多样性,那就不是真正的市场。当市场是多元构成的时候它是不可测的,而当其主要矛盾减少到足以被认知的时候,它就变得容易判断和确定,这个时候它就不是一个稳定状态了。所以我会在它很容易判断的状态下去思考逆向的可能性,因为这往往是不可持续的。(解读:对市场的认知,每个人的语言体系不同,我更愿意说成,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的部分有效,市场的部分失效,市场的失效都是在什么阶段,会呈现什么特征。市场的有效性,群体的多样性,信息源的丰富性、观点的多样性和受到的关注度高的时候,市场的有效性的程度会相对较高。在每个维度都可以拓展,如信息层面,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与传播的量级都会影响市场的波动)

语录九:我喜欢去找共识,什么叫共识?一只股票为什么会波动?研究半天才找到理由的是争议性的而非共识性的,你到软件上和论坛上扫一眼,五分钟就知道理由的才是共识性的。所以,越不花时间的研究越高效,我很少做深度研究,因为你要花这么多功夫才能理解的东西,一定不是共识,结果你可能付出很多,还没有收获。当然,找到共识,也不见得值得参与,共识有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我们还需要找到常识,常识是不需要论证的。我会在共识跟常识不一致的时候做逆向,共识跟常识一致时做顺向,找到共识依靠常识,在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逆向,在不可被改变的共识上做顺向。(解读:当主流观点偏向(群体达成的共识)与事实相反时,逆向操作,当主流观点偏向与事实相同时,顺势操作。主流观点的偏导很容易推动一种股票价格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如果与事实真相完全背离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泡沫,而这就是索罗斯相关反身性中所说的正反馈环,只有当泡沫足够大,错误足够大时,人们才会认识到这种错误。)

语录十:的体系是一个赔率优先体系,不是概率优先,概率优先体系是集中投资,比如深度研究就是概率优先,强调能力圈,要看到未来五年、十年。赔率优先不在意单只股票做对做错,只在意是否遵循了自己的系统。当然我有时也会很集中,因为在开始买的时候,可能只是框架分析,但在持有的过程中,可能会慢慢了解,变成了深度研究。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概率赔率统一的情况我就加仓集中,但因为是个容错体系,总假定自己一定会错,所以内心是有分散倾向的。当我是弱者的时候,我一定是分散的,当我感觉是强者的时候会集中。一只股票持有很久之后,我可能变成强者,这时候可以去做真正的逆向,去做观点的交换,而弱者做的只是假逆向而已。(解读:这个问题要思考赔率与概率的问题,上涨发生的概率,也就是你对这家公司的理解程度,即是确定性,如果是赔率越高,确定性越高,则越集中,而对赔率的认知分两个层次,一、股票上涨的幅度和下跌的幅度的对比,二、股票上涨的幅度和下跌的幅度乘以本金。)

语录十一:就是内心认为交易对手是正确的,对方认为它不好,我也同意,我只是去期待变化,只是因为其风险暴露了,可以不被伤害的去等待改变,这就是弱者体系。强者体系是你说差,但我认为好,你觉得贵但我觉得便宜,这才是真正的逆向,针锋相对的观点交换,有主见做大分歧。而弱者体系在大是大非的分歧面前,是要回避的,只能是寻找达成共识以后的改变契机而已。(解读:对逆向的再一次诠释,对困境逆转,要理解他所说的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的含义 ,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只要建立了坐标系,你才有方向感,抄底更多是低位,首先要论证的是方向。)

语录十二:我们强调买的便宜并不是为了提高回报,而是为了保留修正的权利,因为优秀可以在过程中判断,伟大却只能是事后的总结,它需要机缘和一些意外因素。事后的确定在事前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通过进程中的不断观察来验证,这就需要一个维持和修正的过程,而过高的价格从一开始就剥夺了你修正的权利。(解读:很多人会臆想,不够客观,也不是为了寻找事实真相,这是投资中常犯的错误,往往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即是真相,而事实往往会呈现出多样性,我在早期也经常会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但偏执地不承认,市场往往会不断的放大你这种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会犯错,考验的是,你快速纠错的能力,要有不断修正,通过市场反馈呈现的逻辑来较对自己的逻辑的能力,自己的判断是逻辑而不是事实,观点是很廉价的,谁都会有观点,但有些观点可信度是很差的,与事实真相背离太远。)

语录十三我觉得对那种可以重建的系统,你只需要保证自己能跟随系统重建,不加杠杆不做会被迫退出的行为,平时也不做急于求成的事情,尽量让自己处于可恢复和可重建的状态即可。而对于那种不能被重建的系统风险,我的意见也是不逃离,因为我们就是系统中的一员,我们的命运必然和系统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应该接受的宿命。(解读:满仓和高度集中,其实对选股、建仓条件与买入条件要求很高的,巴菲特也有句名言,其实有点误导小散的“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十年,你就不要持有这只股十分钟”,让小散误以为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这句话是有句大前提的,就是你买的股是十倍以上的股,对选股的要求 是极高的。)

语录十四:我会辅以看图,但不是根据图形来判断未来,而是借助图形理解基本面,我的看图更多是做历史归因分析,去界定它在过去是一家什么样性质的公司。市场的历史走势会告诉你一家公司是否容易被意外干扰,像历史上每次利空出来股价不跌或者下跌后很快被收复,就叫做不可被改变的逻辑;如果利空出来后迅速大跌,直到出现一个反向信息才能够收复,这就叫可被改变的逻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帮手,要学会聆听市场的声音。(解读:市场反馈的声音,反馈的方式和反馈的渠道,这也是我近期在思考的,往往被错杀的,高关注度,在没有出现反向的信号前,很容易就会被修复,只要你对企业足够了解,很多时候,你会通过企业解读出很多更深层次的信号。)

语录十五:2017年上半年,我的产品业绩不理想,主要因为这之前做错了几笔,所以上半年一直在调仓,既然错了那自然是边跌边卖,而买的股票也都不是蓝筹,又是左侧进入一买就跌,所以调仓时净值会回落。我那时面临的选择是要不要加入蓝筹牛市,跟上市场,摆脱那个阶段的焦虑。但当时蓝筹股处于牛市中间状态,属于会被信息和资金偏好改变走势的类型,需要有很高的敏感度,而那不是我所擅长的,所以我决定还是遵循自己的体系,虽然上半年没怎么赚钱,但下半年倒也补上了,就是有半年时间跑输大家,不是太好看。但就压力来说确实不大,因为每个人都有低谷,都有艰难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客观规律,也一直有心理准备。跑输市场的时候我可能也会反省多一点,看看自己哪里有犯错,如果错了就去改变,但很多时候只是节奏错开了,不是真的错了,那就会坦然些。(解读:情绪、节奏不对,低潮,你看大神都是人,是人都会有这些问题,小散想的是完全解放这些问题,用克服人性的弱点去对抗,而大神的视角,是与系统去对抗。)

语录十六我喜欢条件简单的公司,但由于高仓位的需要,有时也会持有不符合标准的公司,这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我的思考点是:哪个的假设条件更少。有可能我会从一个涨幅空间100%的股票换成一只涨幅空间只有50%的股票,只是因为它条件更少,更简单。我的重点是哪个更舒服、更令人放心。(解读:对抗和化解风险最好的办法是在选股的时候去规避,最大的风险是在牛市的时候买到了低质量的股,在永久性丧失本金和波动性风险的认识上,你的理解来自于对企业的认知。)

语录十七有情绪有煎熬是好事,它会引动你的思考,不要去对抗和控制自己的人性。你已经很不舒服了,却告诉自己,不要不舒服,要坚持,这是不对的。因为市场有无数种方式去放大它,且一定会有你无法承受的时候,所以不但不要对抗和回避,还得主动放大它,履霜坚冰至,要告诉自己,我不舒服了,肯定有哪里不对,得立刻去解决它,别等到失去理智去被动处理的时候。要利用好自己的情绪,这会让你更关注这只股票,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所以,别人都先研究再买,我是先买再研究,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心过去,把情绪代进去。觉得它好就先买,感觉不够就加,一直加到自己害怕再减,千万不要积累自己的需求,而是快速满足它,这样你才能越过自己的需求去体会,而非欲念牵引。很多人说我买卖股票很随意,我是先参与再研究,这就是我的体系。我以前说做投资要聆听三个声音:聆听企业的声音,聆听市场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其实已经无关事实了,这个企业好不好、未来会不会涨,跟你是不是要拿住它是两码事。当你不舒服又解决不了的时候,就可以放弃它,未来哪怕会涨十倍,现在也要放弃,因为它现在都已经让你不舒服了,未来一定还会有更考验的时候。当然,舒服不舒服跟你的了解很相关。一个人对你恶言以对肯定会不舒服,但是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理解了,就没那么不舒服了。所以,我焦虑的时候就会不断审视检讨,到底是哪个地方让我焦虑了,什么东西让我不安,我能不能理解,如果我能理解且能合理解释,就加仓,不能理解,就剁掉,这跟事实无关,跟我内心感受和能力圈有关。(解读:市场上群体的思维进程和主流观点的偏向与自己判断的逻辑不吻合的时候,人们容易焦虑,而要等待真相,就是等候企业发出的声音,冯柳前辈有句话说“逻辑与事实的正确,这是长线与中线的区分界限”,有些逻辑看似很对,仅仅是主流群体都认同的观点,而不是事实形成的真相。长线翻牌交易,是每个人都在等业绩,等新的信号。当信号变得越来越明显时,群体会达成新的共识,这时可见,慢慢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语录十八:冯柳:很多人以为我天赋很好,其实恰相反。这不是谦虚,因为我们在人群中会有个很自然的相互比较和自我认识。只是天赋越高的人,碰到的问题就会越少,那他构建的体系,很可能越不完备,越不适用于他人。诗必穷而后工,天赋低的人会碰到足够多的问题,才有可能构建更完整的体系。芒格说,知道自己会在哪死就不去那里。所以我给自己划了很多框框,让自己尽可能躲在里面,而天赋高的人去哪都活得很好,那他给自己的各种限制自然就会少很多。(解读:索罗斯是嗅觉灵敏,属于聪明型的,他能预测到市场下一阶段的共识以及可能发生的现象,像巴老是属于迟钝感的,以不变应万变,就待在那不动。)

语录十九:因为我习惯做选择,能够在已有的范围内做出相对好的选择,所以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这样我能更好地进行选择。我不太擅长琢磨大方向的变化,这需要学习能力和对新东西的接受能力。这么多年,我很少独立做研究,因为不擅长,所以我从来都是做白马不做黑马。通常我会把别人研究好的而我觉得有道理的东西全部列出来,然后从中挑选。(解读:这里要理解一个维度,就是白马,白马是大家已经达成的共识,最起码是短期内不会崩裂的共识,黑马是市场的主流观点的偏向还没有覆盖到的领域,属于市场盲点,对强研究和深度理解要求性很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都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如果你不能辨别真假,对错,你是无法进行投资的。)

语录二十:我希望得到的研究支持不是结论,因为给了我结论反而让我不知道如何决策。我希望大家把所有的可能性,无论好坏都列给我,最好结合历史上涨跌的原因,然后我就知道如何选择。我希望知道在股票涨跌的时候市场在想什么,最好有一个进程图,这样我就知道如何选择。不是我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是我觉得是市场展现出一个逻辑,又展现出另一个逻辑,我会思考倾向于选择哪一个逻辑。我们参与市场的时候,要听最强者的声音,尊重对手,跌的时候要听看空的人的声音,涨的时候听看多的人的声音。市场是不断交替的,多的理由和空的理由都存在,市场演绎多的时候,要记住那里还有一个空的理由,当多方的理由不充分时,就选择加入空方。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我的研究见解,更多是我的猜测和选边。这个世界没有真相,我们认为的真相往往是一种偏见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的逻辑。这个世界太复杂,我们没有办法充分认知。我认为市场都是对的,关键是我们什么时候去选择相信什么。所以,我不进行研究,一般做选择。研究员能把一家公司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罗列给我,同时又有倾向性的观点,这样对我帮助更大,方便我更好地进行选择。我最需要的是全面的呈现,当然最好是和过去股票波动结合起来的呈现,这样我能够去做选择。我做这么多年股票,大部分的研究预测都没有实现,有些人奇怪,为什么我经常能在股价的最低区域去买,认为我的研究超越了市场,但其实并没有,我也是读别人的研究报告,只是我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选择。我非常重视主导趋势的逻辑,在下跌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看多的逻辑放在一边,全面理解看空的逻辑,当觉得看空的逻辑已经体现后,再去想看多的逻辑,过早思考看多的逻辑容易出现偏见。要站对大时代、大潮流,在鸡毛蒜皮里选择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散户的研究大多很片面,并且容易陷入偏见,所以我自己不怎么做研究。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你看见了未来,同时相信你所看见的未来。但我不相信自己能看见未来,所以会更多地基于赔率。市场会展现多种逻辑,当一种逻辑被反映了,我选择相信没有被市场反映的逻辑。当然,我希望以后在大家的帮助下,能够更多地做研究。你们有研究能力,可以这样去深入研究,但是研究完你们得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研究是对的,为什么不是偏见。从我自身来讲,回顾我这么多年的研究,发现大部分都是偏见。(解读:偏见、站在大方向上研究,涨跌逻辑的呈现与市场上最强者的声音。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投资中很多人会产生幻觉,所见即是真相。你要理解,市场上,决定市场上的信息发生改变时,主导逻辑和主要矛盾点就会发生改变,而且你要分清楚这种改变是来源于企业本身还是二级市场本身,因为信息基准的不同,人们采取的决策也会发生改变。)孙庆瑞:所有逻辑的出发点,以需求端为引导。根据需求是否满足及满足程度的多少去进行选择,至于需求什么时候爆发我并不确定。

语录二十一:抄底是为弥补研究能力的不足,所以希望在最负面的情境下进场。但是,抄底必须是站在最强者的逻辑上,把最悲观的逻辑列出来,当觉得最悲观的逻辑成立也不怕时,才可以去抄。用下跌的逻辑来证明跌不动,千万不能在下跌时通过对上涨空间的论证来证明跌不动,而是本身跌不动才可能有后期的上涨。我们的行为是站在了市场的对立面,但心要顺应市场、要理解它,把注意力放在现有趋势的主导逻辑上,放在最强者身上,这是对对手的尊重。(解读:要深刻理解股票系统内的最强者是谁,怎么判断长期的最强者和短期的最强者,短期的最强者是,占据资金量最大的一方的主流观点偏向的群体,长期的最强者是以事实形成的趋势和真相。)

语录二十二:研究有边际效益问题,要找效益大的地方投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要求,大部分时候只要同步于市场进行理解就可以了,但被市场多频次演绎后就得在市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超越、要和市场比深度和远度,极端共识区域就得尽量找市场认识的相反点、要和市场比角度,这几个层次的难度是递进的,所以要有阶段认识能力相辅助才容易进行。(解读:研究一定要做到超越市场的认知,寻求市场下一阶段的共识,在对市场的认识上,可以做到几个层次,站的时间和高维度上,看的更远,看见市场的相反点。冯柳前辈这里提了一个概念,我思考了很久,“极端共识区域”,这里有两个范畴,第一,基本面的的钟摆,认识到基本面的顶底两端,第二市场,市场有三个维度,信息、情绪(购买的意愿,悲观、乐观)以及流动性(市场的购买力),在极端共识区域往往会呈现出明确的方向信号,这是时候,就要认识到,这两个维度是同频还是相互抵消。)

语录二十三、研究有三个着力点,产品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格局研究(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路径和可把握程度)、股价阶段分析(可以帮助解决视角力度以及预期的程度理解)阶段分析能解决赔率分布问题,基本面研究可以解决空间、方向和信心问题,阶段认识是相对次要的辅助工具,不能夸大但也不能没有守正出奇求变,研究上的“正”就是逻辑风格,这个要稳定,不能功利性的变来变去,但视角要灵活,这是“奇”,要不停的转换视角去看待问题。再就是要有挖掘变化的能力,这是超额收益的来源。尽量寻找虚实结合的标的,实是落脚点和确定性,绝不能错;虚是展望、是臆想,也是大利润的来源,上面说的求变就是这意思,既然是变化中的那自然不能太追求准确,有个大概就可以了,对了是命好,错了就拉倒,所以要严肃活泼的进行研究,严谨的寻找确定性,也要敢于不那么严谨的拥抱不确定,冲它而来但别为它过分支付。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跌令实的更实,因为价钱便宜了,涨令虚处显得确定,因为得到市场的确认和佐证了,这就是虚实结合带来的效果,如果涨几十个点就让人有想卖的感觉,那就说明虚处不足,就不太可能是好选择,最后也许连那几十个点也不容易挣到。反过来也是一样,跌了不敢重仓加的就说明实处不够,要多检讨下自己对确定性的把握能力。一般来说,长牛好票都是那种能持续化虚为实、以实展虚且不断良性循环的。(解读: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思考支撑点,就是市场预期(有时候是一种主流观点的偏向),你要思考出,这是虚的,还是实的,虚的,在翻牌(公告、业绩以及企业释放出信号)后证伪,预期有时候会提前演绎,这并不代表,就不成立,如果逻辑和未来证实的真相相吻,那股价就不会回撤,虚的必然会下跌。)

语录二十四最好在跌的时候研究票,即便是上升过程也尽量选择回调的时候做研究,不是从操作角度,而是从研究的冷静客观和时间从容出发,负面情绪下得出的乐观判断也比正面情绪下的乐观判断更容易准确也谨慎。信息的价值与被市场演绎的频次负相关,但不能以市场是否都知道该信息来衡量其有效性,只要未对其进行恰当的演绎,则该信息是否被广为人知并不重要,毕竟会有很多因素压抑市场对信息的体现和理解。反之,即便是市场完全未知的信息,如果股价已经演绎过了,其价值仍旧要相应的给予折扣。顶底两端是最重要范畴,这个清楚了才会有方向感,所以要对各重要阶段的顶底进行标注,找出当时对应的基本面和估值体系,然后将其与当下对比,找出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建立基本面坐标体系,这样可以有参照,就容易有方向感,这需要对基本面和整个估值体系及逻辑和市场心理进行理解。顶底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很宽,不能用一个数量来界定,关键看在你逻辑风格中是否可逆。不同投资周期的研究要求也是不同的,长线落脚点是事实与可能性,中线落脚点是预期与市场的匹配,短线落脚点是情绪及信息扰动,这三点经常会不统一,但有时会相通,只是呈现方式与周全性不同。市场在不断变化,企业也在不断变化,变化是常态,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多方向的反复审视,对世界有敬畏心,这个敬畏就是要认识到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出现意外的,所以要尽量让自己处于有保护的状态,尽量多的假设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解读:我对这段的思考点,在于,信息演绎的程度,就是市场对一些明显证实逻辑的信息的解读,我把这种解读成几种层次:一种是还未演绎、部分演绎,大部分演绎与过分演绎,如果过分演绎必然是透支了上涨逻辑,演绎的程度与充分不充分,这种判断来源于你对企业理解的深度。每个阶段的决定性因素,都是其落角点,这个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尽相同,这点我不过分解读。)

语录二十五一般来说,大家对短线、中线、长线的定义是以时间长短来进行划分,三五天走的是短线,抱牢股票放几年的为长线。这种分类没错,但却没有意义,对操作没有帮助。下面我要用的分类方法不是以表观时间进行划分,而是以其操作内涵来表现。(解读:第一次读到这,我被深深震惊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划分,高手在布局上就赢了你半子,这种视角思考很奇特,也只真正接近本质的。)

语录二十六什么是短线?短线就是尊重市场、依势而为,它没有多少标的物的选择限制,只讲究高买然后更高地卖,对利润不设要求,但对亏损严格禁止,有3点以上赢利把握就可入场。它不要求对企业基本面的熟悉掌握,但需要良好的市场嗅觉和严格的纪律。其关键的一点是顺势,也就是说,如果势道不改,就可以一直持股,像过去的科技股牛市时,往往一涨就是几个月,这种时候你虽然报着短线的想法入场,但万不可因利润超过了想象或时间超过了预期而过早退场。所以说,敢于胜利、怯于失败是短线操作的精髓!而中线就不一样了,它需要对基本面有充分掌握,对价格估值系统有良好的认识,它的标的物应该是那些经营相对稳定、没有有大起大落的企业,当市场低估时买进,高估时卖出,讲究的是低买高卖,预期利润目标在20%以上方可入场,同时设8%的止损位。它要求你是价格的发现者,勇于做大多数人所不敢做的事,要求你理解市场但不完全跟从市场。那长线呢?很多人认为这是最容易做的,只要买进不动就可以了,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在所有的操作策略中,长线的要求最高。他需要对企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有着更为坚强的控制,他了解积累和成长的非凡威力,清楚把握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以投资的心态分享企业的成长。他的标的物是千里挑一,他对利润的要求是数以10倍计,在这样的机会面前它不会惧怕任何亏损,不会设置除基本面外的任何止损指标,因为在十倍速股票的面前,哪怕50%以上的亏损都是微不足道的,对它来说,买进不卖是最好的策略,自信、尊重客观价值、不理会乃至勇于对抗市场是必备的投资品质,日常20%30%的波动在这样的前景面前是不应去考虑的,不要放弃在大牛股上的部位,不在大牛股上做空是永远需牢记的训条。只有这样,股票才能够真正成为改变一生的东西。(解读:每个人的划分区间,与界定方式都不同,但值得借鉴。)

语录二十七我们发现最大的波动往往是在突破绝对边界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你觉得极不合理的估值位置往往是隐含了最大的机遇或者风险。我觉得市场是一个博弈游戏,大家一定要明白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知道与其他人的优劣差距在哪里,然后才能相应的做策略选择。像我自己对白酒的领悟相对好点,算半个内行,所以敢等底牌做长线,哪怕当时在外人看来估值高到离谱,但我心里对未来有个大概认识,愿在里面参与调整,很多时候都是看了一个牌后再去等下个牌的揭开,中间有过很多次震荡,有时也会有担心,怕把到手的利润吐回去,但觉得自己能理解这个行业,所以也就克服了这些情绪坚持下来。有人以市场不同阶段的巨大差异来论证市场错误的存在,我觉得是不恰当的,其实从上面的简例可以看到,无论过程中如何定价,待底牌揭开时都会与之前的逻辑定价不同,我们不能用翻牌后的结果来否定之前的估值逻辑,因为前后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是决定市场的信息因素起变化了,而非市场错误,这也是我经常说的非后验原则,逻辑正确和事实正确是两码事,而这才是决定中线与长线区别的核心之处。并且,虽然我不想说市场永远正确这样的话,但即便它是错的,你也该假认它正确。不和能决定你命运的人去争执对抗傻讲道理是我过去读史时的体会,对错是由强者来裁定的,其他人只应去观察决定强弱的因素和其改变的契机,否则就是政治上的幼稚与迂腐。像有些票炒的很离谱,有人说应该去放空,认为不符合估值常识,我说那文革也很不合理,你刚开始就能找到无数经济和社会上的证据来否定它,但它也持续了10年之久,站到它对立面的人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而如果你等到M逝世后再来表态或许还可从中获益,所以找到导致其癫狂的主因并等待其变化的时机远比评判对错更有意义。当然,也许有人会不介意去忍受较长时间的寂寞与痛苦去等待光明,以此弥补掉我们有可能对时机的把握不足,但前提是你得避免毁灭性的打击以活到胜利到来的时刻,故而拒绝负债买入与决不做空是原则性前提,这也是巴非特的坚持,从这点来看,巴老对市场同样是存有敬畏的。(解读:等底牌做长线,其实有时候考验的是一个投资者的方方面面,这里延伸出一个思考,就是很多人觉得逆向思维,那问题来了,逆向是一个投资者必备的,还是不必要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思考点,是先验逻辑,如果是事后验证,那信息基础发生改变,你看到的真相会更全面,不同的信息基准不同,人们形成的决策不同,这里可以思考出,你可以借助市场反馈出的逻辑,来辅助思考看待各方群体思考点)

语录二十八:对市场的理解一般来说基本面研究解决的是强度、时长问题,市场研究解决的是节奏、人性问题,虽然理论上前者是基础,但实务中后者的作用会更直接些且知道作用力的外加方式也能起到辅助前者的功能。而要研究市场就得先建立恰当的市场观,也就是如何去处理自己与市场的关系。我们知道它是个互换需求的场所,特点是有较多的层次和维度,比如个体整体、短期长期、相对绝对以及衍生出来的不同策略和逻辑立场等,其核心是多样性,动机以及逻辑的多样构成了这个需求交换场所。大部分人都不傻,他们的思维行动和认知方式也是通过正反馈形成的,区别仅在于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反馈机制,所以我们要承认市场在不同维度上的合理性,这是市场该得到尊重的理论基础,而多维思维就是帮我们尽量理解各群体的出发点,站在更高维度比如整体长期绝对角度上去形成认知捕捉机遇。屁股决定脑袋是人的通性,改变维度立场往往比更聪明的思考更有效,当然这需要我们舍弃一般意义上的激励评价反馈模式。另外,市场在不同阶段和方面是有其效率区分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效率区分来制定相应的判断和策略。一般来说低效市场的机会多,但实现的慢,高效市场则反之。两种市场对投资人的要求也不同,低效市场要求深度、耐心、毅力与自信,高效市场则要求广度和应对同时配以一定的纠错及跟随能力。所以要首先判断好自己参与的是哪类型市场,然后才能界定出自己与市场的相互关系。如果是低效领域就要明白正因为市场的低效才给了难得的机遇,就要经得起折腾和等待,不能在时间的消磨与反复中动摇了信心。如果是高效领域就得以市场为先,不能固执己见、要有开放的学习心态。一般来说群体越多、思维方式越不同的市场效率会越高,因为参与思考和表态的人多,而市场是集体智慧的最好表达场所,只有在参与群体数量不足以完成集体思维表达、或是数量足但情绪同质化丧失独立性时对抗市场才会有意义。我常和朋友说顶底都是在大众整体正确时才显现的,这个时候往往伴随着最确定的信息和走势,而只有最确定的正确才能导致人群的一致性行为及维度坍塌,市场也就丧失了其宝贵的多样性与智慧表达,也就是说,当市场多样性减少时它就处于低效阶段,多样性完全丧失时它就处于无效的非市场状态,所以市场永远正确的定语是恰当的,因为当它不正确时已不能称之为市场。(解读:这里的思考点是,一、市场方向的可见与不可见,二、市场的有效性,部分有效与部分失效与无效,这里延伸出一个思考问题,市场的定价机制是怎样形成的,市场的修复与纠错是怎样体现的?)

语录二十九市场研究需要借助多种工具,对工具的态度和使用能力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市场的理解。如果把基本面比作路况、情绪控制能力比作胆量的话,再路熟胆大也没手持电筒的陌路胆怯之人行走轻松,加上每个人在情绪控制上都有其生物局限,尊重而非挑战这种局限才是智慧之举,这就需要借助工具的力量。我觉得在实际思考中应以基本面为体、市场分析为用、估值图形等工具为变,只要在这个框架里不孤立或错维使用就不会造成表多不知时的局面,毕竟位点清晰是和坐标的多维相联系的。如果我们把涨跌看作是市场的思考结果,图形结构就是把这一系列思考串起来形成的思路过程,它可以帮我们了解研究对象被市场演化和理解的进程与阶段,解决不同条件下的思考着力点,因为投资之难主要在于多方向矛盾信息的同时呈现及不同条件下的主次转换,图形对市场状态的标记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侧重,它不该用于预测,而应是揭示过程及可能性、展现市场对事物信息的理解角度和程度、同时也方便认清自己在牌局中的位置。当然,图形理解和基本面研究一样,都需要有过滤杂音和低效信息的能力,这涉及到相关的知识和理解,不在这次的话题之内。以上是我的一些简单认识,有些部分没有具体展开,希望不会影响到理解。最后顺便再聊下上面提到的牌局位置,老巴的牌局傻瓜说大家都听过,有人问如何联系到股市中来,我说很简单,对着图形进行前推沙演就好了,把自己代入到过去的时点,找到重要的顶底发生区域,如果在当时的信息情况下不能得出之后的演变判断,那就说明这个游戏里有比你更高明的参与者,我们只能在逻辑延展时进行跟随而非对抗。(解读:股票市场可以看成一种拍卖场,看空和看多的群体在博弈,决定的因素是,哪一方的资金量占据优势,k线图结合市场上呈现的各方逻辑和信息基础,以很好理解出这个市场在思考什么。你把它当作一个脾气古怪的市场先生。结合基本面的钟摆,就能清晰看见自己所站的位置。)

语录三十 建立认识和反馈的对应系统。比如你是做价值投资的,那你的反馈源就必须放到企业中去,以企业拥有者的角度从经营层面对你的认识进行反馈。如果你是以市场回报进行反馈的,那就必须拥有对市场的认识能力。这两方面各有利弊,前者的特点是相对简单,主要由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资本的合理回报决定的。后者的特点是机会增多、幻觉也增多,且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难度更大,需对接两个系统,属于升级阶段,毕竟先有价值然后才有价值交换的场所,市场是价值基础上的衍生物,是价值通过人性的映射,它由价值决定但又会复杂于价值。所以对市场的认识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把两种反馈源协调起来,否则容易造成反馈错乱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认识。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样太难,为了避免混乱只以企业拥有者的态度进行反馈也是可以。这样会简单很多,但是也容易陷入主观,失去了市场对你提供的帮助。很多人说巴菲特不关注或蔑视市场,但我认为他只是不太关注常态市场,你看他在极端市场时比谁都兴奋和敏锐,很多人只看到他对市场先生的讥讽,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讥讽出现的时点本身就是关注与利用的结果。(解读:我对这一部分的思考还不成体系,我建立的坐标,基本以基本面为本体,市场反馈为用,寻找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传导价值释放出的强烈信号。)

语录三十一:对市场的理解,建立钟摆模型市场是个生态系统,常态是多维并存和多维制约,各维正态分布且相互制约,这个制约的随机偶然性导致了常态市场的不可知,这期间我们很难利用市场,只能以价值投资为主线去参与并对该阶段市场进程做到事后理解以便未来形成连贯认知就可以了。那市场可知状态是什么阶段呢,很简单,就是维度向两端扩散,相互间的制约关系弱化,这会形成阶段性行情的明朗,但也往往意味着市场进入非常态构造区间,它不是一个精确时点和绝对可知的概念,而是一个过程,长度由确定性的被认知显形速度决定,同时显形速度推动确定性进一步的被认知加强,直到过分的升维降维同时进行形成共振。比如都知道贵了,但高维的认为长期因素的明朗足以修复价格的高昂、忽视了这种明朗是市场演化尾声带来的错觉性加强,低维的认为短期能涨就行了忽视了个体逻辑不适用于整体的悖论状态,而正态分布的中间维则迅速萎缩,维度制约消失,市场也就完成极限构造进入可利用阶段,当然这些判断的关键还是在于维度确定性是否被错觉性加强,这就需要对基本面的把握同时借助图形长期结构的演变来帮助理解。我们再以钟摆为例,任意给你张钟摆截图你是无法判断它下一步的摆向的,但如果给的是极限位置的图你就能很轻易判断出它未来的方向,当然这个极限位置需要你对该钟情况的了解,也就是它的基本面能支持它摆动到哪里,市场只是在此基础上参杂了更多不同维度的摆动使得呈现了更复杂的结构,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得出市场是不可知或可知的,关键要看它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结构同时对应的是何种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顶底的构造区间一定是简单可认知的,这和我之前文章里说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极限概念而非低估概念是一个道理,没有什么比清算更极限的吧,而极限往往是简单确定可认知的,这才是信心和赔率的来源,市场认识和价值认识的方法其实是相通的。(解读:思考点是错觉性加强,我的领悟是索罗斯相关反身性,在正循环与负循环中的思考。正反馈环的三个加强:修复加强,成长性加强,错觉性加强(偏离内在价值)负反馈环的三个削弱:泡沫削弱,恐慌强化,坚定者留守(一种声音)热度和活跃性变得最低,低于内在价值。抄底要注意,负面清单(情绪)展开的过程。)

语录三十二后个阶段虽然也都是长期持仓投资,但背后的心理活动不同了,进入到把价值放到市场理解中去审视的阶段。前个时期我是没有市场概念的,属于远离市场的纯价值派别,后个时期是我把市场理解反馈到价值判断的阶段,虽然两个阶段的表观行动差不多,但背后的决策判断数量有很大不同,过程的困扰后期也要少点。另外,对市场认识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掉重大失误,但它对挣钱帮助不大,因为中间的不可知阶段呈现高度的复杂性,所以需要我们借助基本面的理解来度过常态市场。(解读:市场是人性的放大镜,把价值放在市场上理解必须会结合市场人性和信息,定价机制,每个阶段呈现的又会不一样。)

语录三十三我对指数关注的少,就只谈谈目前比较热的成长股投资吧。我们可以把市场划分为低风险、潜在风险和绝对风险三个阶段,低风险阶段就是看错了也不会亏钱,像我去年初做大族时其实是判断错了它的业绩增长,但并没有影响到获利。而潜在风险阶段就是必须要判断对,对了一定赚钱,错了肯定会亏钱。绝对风险状态就是你判断对了也会亏钱的,哪怕达到或超过预期也会亏钱。(在对风险的划分上,我一般会区分为,波动性风险,永久丧失本金风险与隐藏风险与暴露风险,每个人对负面的理解和解读又会不一样,安全边际的建立很大程度来自于你对风险的识别能力与规避。)

语录三十四我过去十年实际上是以高成长投资为主,去年下半年改投了低估值股票。并不是我放弃了成长理念,只是我认为万物皆有价,当价格补偿到了一定程度,则应该相应的转换立场。我可以为了企业的成长去等待,去憧憬企业的未来,但是我不会为这个憧憬支付太多额外代价,我把企业的成长当作安全边际,然后立足于当下来支付价格。过去的市场体系里的估值差对成长股有利,成长20-30倍,非成长股也有15-20倍,市场没有区分开成长和非成长,投资人为成长支付的溢价不十分明显,但现在的估值差已经扩大到3到5倍之多,只有极度精准的成长判断才能够覆盖掉风险利差。其次,过去的成长股大部分是在存量的基础上展望增量,而增量格局一般由存量格局来确定,这样在存量可见的局面下可推导性强、确定度高,所以集中投资模式是可行的。但现在这种新经济局势下就不太一样,主要由供给创造需求,以增量为主,没有存量作为参考,而增量往往爆发迅速,对外部投资者来说常常措手不及,要参与可以,要么撞大运要么分散投资,而一旦分散的话,整体平均后能给你提供的超额收益又不见得能弥补风险差了,而两难境界又恰好是我不愿面对的,这是我从成长投资转向防守的主要原因,当然从事后来看,这样的转换产生了一些遗憾。(解读:风格的转换很大程度来源于操作资金的变化,在 我的理解中,资金量大了,寻求稳,主要赔率又变化不大。)

语录三十五人性和情绪只是影响市场的一个维度而已,只是阶段性的约束,长期不是主导性的。我们对这些不能贴的太近。就像以前学小提琴,老师告诉我不要把耳朵贴音箱的太近,那样会觉得拉的挺好听,但别人未必觉得。市场研究和基本面研究一样都需要有个过滤无效信息和杂音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每天都有现实层面的信息变化,如果你所有的信息都去处理的话基本面投资没法做。我们肯定要有自己的维度和框架去过滤杂音,这样价值投资才不会无所适从,市场研究也一样。索罗斯以前说每天上班的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这其实就是区分和过滤的意思。(解读:市场上有很多噪音,观点是很廉价的,没有经过深研究的,可信度不同,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很多信息源不真实的信息,没有经过有效的验证只会误导人,只有经过仔细的思考的才有价值,所以要懂得过滤,而且一个信息源得到的信息要通过另一个信息源去验证,才能论证真伪。)

语录三十六有两种机会,一是涨出来的、一是跌出来的,就我个人的偏好来说,我不太喜欢后者,因为空间是由跌出来的幅度决定,相对有限。而前者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越涨越低估的股票,因为在20进入的时候,我们的预期是不到20%的增长,这样的目标价一般在30元,也就是50个点不到的空间,而一旦涨到30以上的时候,由于趋势加强导致对预期的更乐观推动,市场开始憧憬50%的增长速度,估值定价往往可以到75乃至100以上,这样就变成了原先50个点的利润目标在涨了以后反而扩大到2到3倍以上,而且由于趋势与预期的加强和明朗,后期目标的实现往往比前期更迅速快捷。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个极限值,在75目标实现后,理智的人会发现,如果说20%到50%增长率在理论上有实现可能的话,超过50%的增长则是很难预期的,这样在没有新增预期来推动趋势继续加强的情况下,趋势就会变的相对平缓,从而在技术上呈现顶部特征,继而引发重新思考和趋势与预期的反向共振,负反馈就开始发生。所以说,能否产生新增的更高预期来维持趋势进一步强化是我们参与游戏的关键。(解读:如果股价单边下跌,容易压抑群体的预期,反而容易出现超预期的现象,如果单边上涨,容易抬高群体的预期,反而容易不及预期。而一个股价会不会继续上涨是因为,有没有新的强烈预期和估值模型的抬升。)一个高质量的问题,会决定你提升你的新的认知,你的认知又会反作用于你的决策,你的决策会作用在你的行动中,所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是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中的。

收藏了冯柳炒股心得pdf版和文集录,需要的留言回复,冯柳,免费领取

全部讨论

2021-08-25 07:18

冯柳

2021-01-23 12:31

冯柳

2020-06-25 23:16

冯柳

2020-06-13 17:49

冯柳

2020-06-09 11:01

冯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