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兴蓉环境(SZ000598)$

为何公用事业涨价不会带来再通胀?

具体而言,公用事业涨价无法带来再通胀的原因来自三方面。


一是需求偏弱下,价格传导不畅,各行业难以形成统一的涨价力量。我们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公用事业涨价的完全影响时,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上下游成本上涨能够完全传导。而在现实中,这个假设难以完全实现,许多行业可能出现只有成本上升、价格并未上调的情况,难以形成各行业的涨价合力。

第二,从实际来看,水电燃气和高铁往往是局部调价,很少统一涨价,意味着水电燃料和高铁费全面上涨5%本身是难以实现的假设。比如本轮涨价,一线城市中上海是在2023年底上调水价,广州是在2024年5月通过调价听证会。调价节奏错开,各地区很难在同一时期内形成统一涨价的力量,体现在整体CPI和PPI价格上会更温和。可以从水电燃料和交通费CPI历史涨幅中得到验证,这两项价格从2001年后,年度涨幅从未超过10%,2010年后从未超过5%,同时、全面涨价较难实现。

三是公用事业涨价带来CPI增长的持续性不强。以北京上海为例,2014年5月1日起,北京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定价机制,当月北京市水电燃料CPI环比上涨4.6%,但此后CPI环比增长迅速回到接近0的水平。相似地,2021年10月,遵循《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上海市调高了居民水价,当月水电燃料CPI环比增长2.8%,而其后三个月水电燃料CPI的环比增长回落至0.0%、-0.3%、0.8%。在本轮公用事业涨价中,上海于2024年1月调高了居民水价,当月水电燃料CPI环比增长1.2%,而随后2月和3月仅为0.0%和-0.1%。从CPI同比来看,公用事业涨价也只能推高12个月同比增速,12个月后随着基数效应减退,涨价影响也会逐步消减。

$重庆水务(SH6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