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华尔街”太谷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回复:3喜欢:2

作者:晋东

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搞活旅游经济,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尊重历史。

来说说太谷。

一、商业中心

1、晋绅刘大鹏《退想斋日记》: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二十一日,“太谷为晋川第一富区也,大商大贾多荟萃于此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二十二日,适遇冬标之期,“太谷一邑,富甲于晋,为吾省银钱荟萃之区。今寓此,见夫街市之中,商旅往来,肩扛元宝,手握朱提(银的代称),如水之流,滔滔不断”。

2、清唐晏所撰杂史《庚子西行记事》中:“十八日往太谷,去省二日程,未至二十里,榆柳夹道,路平如砥,旅店整洁,肴馔丰腆,酒则黄白均有,肴则南北俱备。盖其地为晋省富户所萃,非如是不足邀其顾盼也。县有大寺(即东寺),时方开会(即庙会),百货毕至,上自古玩奇珍、衣服皮张;下至农具菽粟及花梨木镶大理石桌椅、至有七堂。其余旧字画、玉器、古铜,仿佛北京琉璃厂之火神庙,有过之无不及。余于古董市见宣德铸覆祥云炉一,刘伴阮制蟠龙砂壶一,又岳礼自书诗册,字類王铎,诗则渔洋派也。狐貂之裘到处皆是,价亦不昂。太谷产梨极美,以指弹之,即水出不止。《三都赋》太谷之梨或即此与。有酒、饭馆均不恶,人家住屋,多连楼相接,仿佛沪上。登城一望,瓦屋栉比,高楼云构,多有以金碧饰其门者。每日,晨卖小食者多汤圆、烧麦、蒸山药之类。嗜阿芙蓉,十室而九也。”

3、清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定商会章程,通行各省勒令照办。各省一般均在省会城市成立省级商会组织,开展以规范行为主体的活动。太谷商人的社会声望和资金实力,决定了“山西省总商会”在太谷成立。“山西省总商会”,不设在省城太原,而设在太谷,说明太谷确系全省公认的商务繁富之区。

4、民国九年(1920),日本人编的《中国省别全志》中:“太谷自古以来就是物资集散的中心市场,并作为山西资本家的发源地而闻名于世,商业繁盛实为全省之冠。”

上图是“广升远”药号所在,现为津晋商会

5、民国十五年(1926)12月,由山西省教育厅编辑处编辑发行的《商业课本》第一册第二十三课,这样介绍太谷:“太谷是全省的第一商区。在商业界的势力,可以左右全省金融,城内商号栉比,又多为批发庄,他的支庄,遍布于全国。山西中部的商业,首推祁、太、平、榆,但祁、平、榆三处,固然各有所长,如祁县的茶庄、平遥的票庄,尤其轰动一时。不过要总括起来,还不能与太谷等量齐观,他们的历史,也不能与太谷同日而语。在明朝的时候,外国人和中国通商,独在澳门一隅,我们北省距澳门很远,没有人敢放洋前往,唯太谷人具有长远眼光,首先去澳门行商。至于在中国境内,三百年前,就有太谷客商的足迹,那更不用说了。所以参茸庄、绸缎庄、棉茧庄、洋布庄,这些较大的商铺,都是太谷创办的,其它钱行、布行、铁器行、竹器行、南京杂货行,亦莫不占有先进的地位。太谷有许多大商铺,所卖的货物别处没有,因此全省的商务就自然集中于太谷一县。省南的平、蒲、绛、解,省北的忻、代、宁、保,以至大朔、归绥,各处的行商贩客,莫不来太谷采办货物,运回本处销售。如果以寻常的眼光看来,太谷居然成一个商埠了。自火车通行以后,中部各县以及北省距京绥路近的贩商,虽多亲到外省办货,但是太谷主要货物的销路并没有减退。至于韩侯岭南的客商,仍是来太谷采办一切。这都是规模雄大,信用素著的缘故。”

图为“广升誉”药号所在地

6、大约民国二十四年(1935),国民政府要员邵元冲考察太谷见闻:“参观时许,即进城一观,县长等陪行。太谷昔为山西票商荟萃之地,商业极为繁盛,一切物质建设及人民生活,均极优越,其住宅建筑尤为国人所艳称。近二十年来,银行业代之而起,而太谷民生乃日见凋敝。十时,至孔庸之宅一观,占地约三十亩,院宇数百间,工作极丽,然不合居宅之用,闻购时只一、二万金云。又观普慈寺古塔,传建于晋代,规模颇弘。午由县长约餐于万香楼。并至各古玩肆,购得碑帖及明刻本《王平前瑞》等数种及太谷著名之药品丸散等数种。”

7、民国二十六年(1937)《中国实业志-山西卷》记:“太谷在票号全盛时代,原为山西全省之商业重心,也即华北之金融枢纽。东联天津北出口外,南通河南抵郑州以向两湖两广,复过徐州抵苏州以控两江,西去陕甘入四川以达云南,商业势力遍及全国。”

二、金融中心

1、太谷商人首创“标期结算制”。“太谷标”,是由太谷曹家与蒙俄交易时产生的“标期结算制”,后成为当时晋商经营的通例。标期结算就是商号以赊销交易业务,票号或钱庄按标期进行结算,是一种信誉度很高的合同经营。民国三十三年(1944),由卫聚贤编撰的《山西票号史》记:“即以标期而言,山西之标分两种:一为‘太谷标’,即太谷一县之标;一为‘太汾标’,即太原府所属之祁县、榆次与汾州府所属之平遥、介休之标。在地域上讲,太谷也不是独偏于东而另划一区,实系太谷在当时经济上占大势力。其一县之势力可抵榆次、祁县、平遥、介休等数县,故独为一标。且各路运汇来之现银,先集中于太谷,办收交、开利率,悉以太谷为先为准。”形成以太谷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清偿和支付体系。每当过标时,太谷县城作为北部中国最大的批发市场和银钱汇兑中心,运货、运现之车辆川流不息。正如民国二十年(1931)版《太谷县志》载:“百货所及,列为市廛,行者不得顾,御者不得旋”。

2、太谷“周行镜宝”,信誉卓著,全国流通。

清代货币实行银钱平行本位,以银为主,以钱为辅。银锭一般最重50两。标期过标现银结算时,由于各地白银成色不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融化白银、清除不纯成分后重新铸造。过标时,现银运到太谷后,一律按照谷帮票号规定的金融标则“谷钱平”标准,即“998”成色,在太谷重新熔铸。加盖“周行镜宝”钢印或打上“太谷重铸”字样后,才能流通,其成色比山西“2.4”标准还高。民国三十三年(1944)卫聚贤《山西票号史》记:“又省库所收之银,其元宝上有太谷孟家银炉所印‘孟合’二字,即可以足银使用而不作化验,可知太谷县在当时经济势力之大”。 太谷作为“过标”结算地,银炉业十分发达,民国初年尚有五家正常营业,为保证白银“998”成色,“周行镜宝”钢印要由各家银炉轮流掌管,每家一年,互相监督,如果不达标则不能盖印。所以,太谷“周行镜宝”银锭在全国享有盛誉。

图为清代太谷县、山西官钱“周行镜宝”银元宝

3、晋商后期的突出代表孔祥熙论晋商:“要知道全世界最会理财、最会办金融事业的是犹太人。英国人当中,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我们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办了几百年的票号,在金融理财方面是天才,有传统的经验”;“我国以往的经济大权,大抵攥在山西太谷、祁县、平遥三县人士手中,尤以我生长的地方——太谷为中心”;“当汇兑业极盛时,晋省祁、太、平三县即有二十余家(汇兑庄),其支店遍于全国各大商埠,晋商不啻执全国金融之牛耳,皇库收银饷,非有太谷字样不收”;“当我小的时候,太谷简直阔得不得了。每逢过标的时候,‘协成乾’、‘志成信’的柜上、院里都堆满了元宝,别的字号也都仿佛。所以外人叫我们太谷为‘小北京’、‘水陆码头’”。

4、民国十八年(1929),由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蒋梦麟、次长马叙伦签署发行的中等学校适用地理教科书《中华最新形势图》这样介绍太谷:“当省垣之直南,商业发达,居民富庶,夙昔票商策源之所。当其汇兑业盛时,内地各省莫不设有支店,谓全国经济之权,操于本县人之手,诚非夸言。”

5、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笔下的太谷城:“太谷是一座四方的城,城墙高峻整新,城内的富户,也都有三四丈高的厚墙围绕,每家俨然自成一个小城,只可惜街道太污秽了。在一二百年前,山西是北中国的银窟,太谷便是中国的银窟。”

6、民国二十五年(1936)始,史学家卫聚贤深入山西调查票号,民国三十三年(1944)编撰的《山西票号史》记:“山西之金融中心,确系太谷。”卫聚贤《山西票号史》将“太谷帮”列为“太、祁、平”三帮之首,认为太谷比平遥、祁县的金融发展为大,故以太谷帮为首。在清代太谷很多大商号都兼营汇兑业务,这也体现出太谷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齐头并进、相携共生的特点和传统。从物流上看,太谷为“旱码头”;从资金流上看,太谷是银钱汇兑的“金码头”。票号出现以后,山西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太谷很快成为中心的中心。

7、山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孔祥毅曾述:明清时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山西,主要是太谷、祁县、平遥,但是山西的金融中心在太谷。清光绪末年,山西票号在全国、全省统计,全国范围内票号家数最多的是北京,共31家,其次是天津24家,再次是上海22家、汉口22家。山西省内票号家数最多的是太谷,共22家,其次是祁县19家,再次是太原13家、平遥13家。太谷的票号家数可比上海、汉口,太谷的票号密度居全国之冠。

8、2001年9月1日,成一创作的小说《白银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将太谷称作“白银谷”,以太谷县北洸村曹家为原型,立体展现晋商独创票号之秘史般的金融传奇。小说相继改编拍摄成45集电视连续剧《白银谷》、电影《白银帝国》与观众见面。

以上(一、二)足以说明,明清及民国时期,太谷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商业、金融业中心,被誉为“旱码头”、“金太谷”、“白银谷”、“小北京”、“仿佛沪上”、“中国的银窟”、“中国传统的金融中心”等,不容置疑!

三、“中国的华尔街”出处

1、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七月二十九日,《独立评论》(第111号)刊载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的《太谷之行》:“太谷——中国过去的华尔街(Wall Street)。太谷的居民有十二万五千人,其中约十一万人是农人。太谷、祁县、平遥邻近的三个县,为昔日全国金融的中枢。太谷又为三县中之首要。”

2、1984年,美国作家罗比-尤恩森所著《宋氏三姐妹》(世界知识出版社)中:民国四年(1915),宋蔼龄随丈夫(孔祥熙)第一次回太谷老家,“蔼龄坐在一顶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里,孔祥熙则骑着马。使这位新娘吃惊的是,这次旅行结束时,她看到了中国内地最奢侈的生活情景。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谷县城,街面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钱号、店铺繁华喧闹,豪宅大院鳞次栉比,这里被称作‘中国的华尔街’”。

综上(一、二、三),太谷被称作“中国的华尔街”依据充分、实至名归!如果其他区县自诩为“中国的华尔街”,显然与“诚实守信”的晋商精神相悖,有移花接木的嫌疑,笔者不敢苟同。

图为“广升誉”东家孟广誉的宅院,后转给了孔家,现为孔祥熙故居

后记

孔祥熙宅园位于太谷古城上观巷,属清代中期建筑,已于2000年开发开放;太谷古城整体保护性开发,已于2023年全面启动。一般,游客经古城南大街、甜水巷,到达上观巷的孔宅。

建议将美国作家罗比-尤恩森所著《宋氏三姐妹》中的这段记述(蔼龄坐在一顶十六个农民抬着的轿子里,孔祥熙则骑着马。使这位新娘吃惊的是,这次旅行结束时,她看到了中国内地最奢侈的生活情景。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谷县城,街面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钱号、店铺繁华喧闹,豪宅大院鳞次栉比,这里被称作“中国的华尔街”)以砖雕形式展陈于甜水巷东口南侧的墙立面上,促进孔宅景点与古城景区紧密联系,加深游客对太谷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历史烙印:“中国的华尔街”,唯指太谷,无他。

$广誉远(SH600771)$ #山西#

全部讨论

05-05 14:09

太谷,这名字听起来就超凡脱俗,有种孕育初升太阳之山谷的感觉,承载着再创巅峰的希望

05-06 00:42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