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小结与23年展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一、数据

1、今年收益

2、三年收益

今年收益-11.53%(A股和港股亏损占比3:7),虽然跑赢了沪深300上证指数,但是跑输了53%的股友。主要原因是1-3月大幅加仓资金,其次是加入的资金买入的是并不了解的港股。归集来说就是资金投入没有计划,买入认知不足的交易所的新股票。

三年累计来收益率虽然都跑赢了指数,但是资金投入缺是属于20年小仓位,21年两倍小仓位,22年3.5倍小仓位。回看起来典型的右侧追高买入,三年累计收益乘数是63%,但实际资金累计收益是30%。

二、今年的几点体会

1、市场情绪与股价的关系

市场情绪好比弹簧,会压缩股价也会拉高股价,弹簧中点就是合理利润和合理估值下的价格(没有情绪弹力的影响),企业确定性越高合理估值参考价值越大。情绪打压下跌越大的股票在情绪好转时反弹最猛(前提企业盈利逻辑没有变化)。情绪拉高股价后一旦情绪停止那么下跌同样非常迅速。合理价格区间小,时间短很难把握,所以选择低估时分笔买入,高估时分笔卖出会是不错的策略。

2、港股与A股的估值差异非常大

港股的走势更加极端和迅速,需要忍受更大的估值波动。小米腾讯、新东方在线、京东等能够5个月涨8倍,也能把护城河高确定性的价值股打三折,高成长性的成长股打一折。而且这些波动实现的时间要远远小于A股。另外港股的财报结构以及繁体字对于理解起来会有诸多不习惯。A股相对而言对小散而言要友善很多。

3、股票交易需选择不变或者大致不变的参照

股价=利润*PE。利润通过跟踪企业运营和举措能够大致预估企业近期半年至一年数值的80%左右。PE则更多属于情绪引起的短期很难预测,但是拉长看则跟无风险收益是正相关的,所以估计三年后的PE约等于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15-25)再辅以历史区间调节就能大概得到三年后的合理PE,剩下的就是跟踪企业三年后的盈利即可。

茅台、海天、中免、这类2C且行业消费龙头的竞争格局稳定,经营数据比较容易跟踪,业务模式也比较简单所以预测利润相对更容易。只需要选择在明细低估的时候买入后等待企业盈利或者明显高估即可实现获利。

三、明年的几点思路

1、计划交易+交易计划

确认资金的分配,有多少可以用于股票投资,多少用于生活(三年的开销之和),多少用于其他投资。

选择有前景的行业或者被明显低估的行业;选择行业的龙头、龙二或者低估潜力企业。

根据企业未来利润进行估值,然后采用倒金字塔,1、2、4;或者1、2、3买入,卖出也是1、2、4;或者1、2、3。

减少出手次数,没有到预定的出手范围不要出手,拉开交易价差,15%-25%的波段做低吸高抛。波段操作部分不要超过个股仓位的30%,以免卖飞。

2、持仓适度聚焦

业务简单、便于理解和跟踪能够预估利润的消费属性企业或者长期看属于全球竞争或者价格优势的制造企业。金融和地产类高杠杆看不懂的不去,首选制造生成类型的企业。

持仓数量控制在四个行业6个企业,单个行业限定40%,一定不能贪多。买入前对企业有了解,能估计大概价值和区分高估和低估。消费、消费属性医疗、家电制造、光伏新能源,前面两个行业是面向国内为主,后面两个行业更多的立足点是海外进展。

3、增加企业日常运营跟踪&降低价格关注

减少关注价格波动的看盘,通过软件设定买点提醒和自动卖出的软件实施。买入后持续关注企业经营的数据和经营举措,以企业所有者角度分析评估企业的动作,对于企业的盈利是增强还是削弱。然后据此来调整盈利预期以及仓位调整。

4、盈利目标

只要能够做到上面三点,收益一定不会差。基于明年疫情放开个项生活和经营恢复,但国外消费减弱以及贸易战看不到销退的两大背景下,期望收益在15%-30%。相信在国家大的政策调整下国内经济能够得到明显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