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是地产行业的未来吗——绿城管理控股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4

前两天简单聊了聊$绿城中国(03900)$ ,干脆今天一鼓作气,把$绿城管理控股(09979)$ 的一些思考也谈一谈。

为什么要有代建这种模式存在?

早年开发房地产项目,其实没啥门槛,因为利润空间足够大,竞争没那么激烈,各种手续也不规范,有很多操作的空间。所以基本上只要胆子大,有个草台班子就能干,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所以全国才能有那么多的房地产公司。

然而时至今日,大环境已经不一样了。土地越来越贵,拿地时候利润空间就不大;销售也不顺畅,稍微滞销一点资金成本就能把净利润吃掉;预售越来越正规,不能啥也没有就开始卖;销售回款有监管,不能像以前一样随便用了。种种因素导致,留给开发的利润越来越低,稍微经营效率低一点,高管们中间捞一点,员工数量冗余一点,可能就赚不了什么钱了。尤其是招拍挂这种公开透明的土地,拿地前大家已经把利润算的很明白了,操盘效率高的公司能把价格喊到效率低的公司不赚钱的地步,这就会让经营效率低的公司无法存活。

也就是说,当你不得已必须要做一些地产项目的时候,很可能找一个效率高的代建公司比自己干要又快又好又省钱,并且代建公司还能赚到几个点的利润。所以政府、国企、金融机构、地方城投以及一些有资源非公开拿地但没能力开发的公司,找代建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代建有没有门槛呢?

乍一看,全国会盖房子的房地产企业多如牛毛,盖房子好像没啥门槛,但其实代建是有门槛的。第一,就是刚才讲到的效率门槛,你得自己开发效率高才能去代建,国企这种自己效率就低的肯定干不了。第二,之前张市长讲过一句话,甲方不是那么容易变乙方的,这就是一个文化门槛,公司的团队当惯了甲方大爷,想去当乙方孙子赚钱,不那么容易。第三,这个行业毕竟是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谈的,先发优势、规模优势是门槛,甲方一看你这么多样板案例,他自己写报告也容易跟领导交待啊,出了什么问题也好甩锅:反正我已经选了市场第一的了,出问题不能怪我。

所以这个行业虽然护城河没有那么宽,但确实是有一些的,现在的领先优势并不那么容易被竞争蚕食,我比较看好绿城管理在未来多年内继续是代建市场的老大。同时,有护城河也能保证现在的业务利润率相对稳定,至少不会短时间内因为竞争而导致利润率快速下降。

代建未来的市场有多大?

2023年绿管中报关于前景展望有这么一段描述: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期開發規模將在10億平方米左右,其中由政府主導的保障房、租賃類物業新增供應佔比將超過30%;金融機構紓困類及主動涉房類投資佔比將進一步提升至20%;剩餘50%市場規模將由國企央企主導。在更多非專業開發企業介入房地產業務的背景下,專業的代建服務需求將穩步增長,中國的代建行業滲透率預計將達30%以上。

我们姑且认为财报中的预测通常是偏乐观的,也就是说乐观的看,未来的业绩空间还有3倍以上。并且,城市更新的需求是持续性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长时间保持在一定的规模,到那个时候,代建公司的成长性虽然没有了,但可能会成为一个稳定的现金奶牛企业。

绿城管理值多少钱?

如果单纯从现在的财务数据看,10倍PE,持续几年30%的成长,简单低估的令人发指,30%的成长怎么也得有个50倍PE了,当年的茅台也不过如此。当然了,绿管比不了茅台,护城河、业绩空间都远远不如,这样的成长性确实不好判断能持续多久。但从未来空间看,忽略市占率可能的提升、以及规模提升之后的利润率改善,如果业绩能成长3倍,按现在的市值分红率能到20%+。对于一家稳健持续经营、不需要什么资产就能赚真金白银,然后几乎全部分掉的现金奶牛公司来说,分红率不应该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出太多才对,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值可能还有4-5倍的空间。

全部讨论

01-23 15:16

好文。请教代建市场未来增长怎么看,绿管还能保持每年30%新拓面积和新拓费用增长吗

01-05 15:32

行业门槛:
1.品牌。特别是商业代建,甲方不敢找一个暴雷民企做代建,即便对方同样有能力,品牌问题影响项目销售。
2.资金。甲方希望代建能带资小盘入股,分摊风险,代建方背后有没有资金爸爸很关键。绿管有绿城和AMC两个爸爸。
#绿城管理控股#

01-16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