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盛博药估值浅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1喜欢:7

这两年以来,$腾盛博药-B(02137)$ 股价持续的下跌,2021年上市之初,股价一度冲到52元,即400多亿市值,当时是带着XG中和抗体的光环,当中和抗体失败之后,伴随着A股港股市场的遇冷,股价也从最高点52元跌到了2元。

要说公司上市以来踩的坑,不管公司如何解释,BRII-196/198都是失败的,13.7亿的投入,收回来5000万,真叫人唏嘘,希望管理层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吧。但是,纵观整个ZG药品市场,也只有腾盛博药开发成功了XG特效药,这也证明的公司的实力。

那么问题来了,腾盛到底值多少钱,这个我认为不能从手握现金来估算,毕竟手里的现金只是安全垫,是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用的,没有营收,这个钱会一年比一年少。

公司目前拥有乙肝、HIV、抑郁症等几个重要管线,之前洪老板曾经说过,只要公司有一条管线成功,那么公司就成功了。我认为,确实如此!

拿乙肝管线来说,在预防方面,PreHevbri即将上市,由于乙肝预防目前已经成熟市场,近年市场空间约13亿美元/年,即90多亿人民币,至于腾盛能拿到多少份额,这个无法估计,毕竟新一代疫苗从保护程度,起效时间,都比这前的疫苗要好。

在乙肝治疗方面分两部分,从近期的纳入国家突破性药品目录来看,BRII-179是有可能优先上市的,如果BRII-179能与现有珠峰项目合作,来提高干扰素治疗后的复阳问题,是非常适合的。BRI-2218/3434,要等明年48周数据出来看效果,24周看是很不错的,个人对此保持乐观预期。

我国乙肝人数8000-9000万,每年新发约90万人左右,目前干扰素治疗一年时间,大约需要1万元左右费用。如果公司在乙肝治疗方面获得成功,那么假如现存乙肝患者每年有3%(240万人)的人会选择治疗,叠加新发感染共计330万人,如果定价与干扰素相似,则年营收330亿人民币。同样的18A康方生物,上半年36亿营收,全年假设72亿,现在市值363亿,药明生物,22年150亿营收,现在市值1200亿。那么腾盛如果330亿营收,市值又该是多少呢?

另外VIR在2023年欧肝会公布的2218+3434在治疗HDV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治愈率从20%提升到80%,全球感染人数1200万人。

用这样的一组同类企业估值进行横向对比,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对腾盛的未来的预期估值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对于腾盛我觉得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不要拘泥于短期的一点涨跌波动,要坚定信念,不要被外界的一些声音所影响。很多人拿退出港股通来说事,退出港股通腾盛就没价值了吗?所有管线就等于失败了吗?就归零了吗?很多人拿这个来说事。要知道,腾盛现在的市值仅仅18亿,如果乙肝治疗成功,我认为市值起码10倍起步。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需要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习惯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精彩讨论

落辰落辰2023-12-08 20:47

老掉牙的鸡汤,无非说这是好公司,做的药物很有前途,你们要相信他,上一个这样说的还是Andy,➕杠杆买腾盛,天天在雪球吹票的,最后亏的裤衩子都不剩。

桓瑞泰之2023-12-09 10:42

对于腾盛我觉得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不要拘泥于短期的一点涨跌波动,要坚定信念,不要被外界的一些声音所影响。
非常赞同!

神船中国造2023-12-08 23:59

小盛子还是有拥趸的,洪博士要加油!

全部讨论

2023-12-08 23:59

小盛子还是有拥趸的,洪博士要加油!

2023-12-08 20:47

老掉牙的鸡汤,无非说这是好公司,做的药物很有前途,你们要相信他,上一个这样说的还是Andy,➕杠杆买腾盛,天天在雪球吹票的,最后亏的裤衩子都不剩。

2023-12-09 10:42

对于腾盛我觉得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不要拘泥于短期的一点涨跌波动,要坚定信念,不要被外界的一些声音所影响。
非常赞同!

2023-12-08 21:05

我也看好。不过我会等着退出港股通,被外资做空腰斩后用港股账户再买一些

2023-12-08 20:48

对了,这股退港股通后还会腰斩,提前给你预告一下。

2023-12-10 08:26

看评论腾盛割的韭菜真多,骂声不断

2023-12-09 11:01

新冠药是腾盛博研发的吗?不懂不要乱说,腾盛的新冠药是清华教授研发的,腾盛博有鬼研发能力网页链接{中国首个抗新冠抗体药物的诞生-清华大学医学院 (tsinghua.edu.cn)}

2023-12-08 21:43

能守到今天,也是打算长期持股的,坚持自己的选择!

2023-12-08 20:29

时间的玫瑰吗!我再跟它跑5年

2023-12-31 16:48

都是如果;其实没人知道,这个药结果如何。
话说,这些研发费用,其实,是不是大部分都花在临床试验上面了?并没有像其他行业这样的“研发”,他们更多是“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