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干货有笑点,绝妙的投行段子集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有干货有笑点,绝妙的投行段子集锦!

全部来自网络,流风回雪 收集整理

1 良心企业家

网友说,由于新三板门槛的提高,券商立项难度加大,他们做新三板项目,开始这样了:签合同可以,别给我钱,否则立不了项退款不易。股改?好说,免费给你做。 企业老板一看这券商真好,主动付过一笔钱来,………banker看见这钱,满脑袋黑线………

2 一万元

网友说,一家上市公司的资管计划需要审计,找了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候选,上市公司董事长亲自砍价,最后用了报价29万的事务所,而报价30万的,不肯降价,直接出局。——网友点评:董事长亲自干这活,说明公司内控有问题。紧跟着另一网友点评:省点儿是点儿,有这样锱铢必较的董事长,这样的上市公司靠谱儿。

3 一家亲

视野版主讲故事:某项目,会计师太忙,眼看进度赶不上,这时候,天下中介一家亲,券商妹子出手帮忙刷底稿了! 因此,券商投行招聘时要求cpa背景这门槛真是非常对非常有用啊!律师背景的也可以多招几个,具体效果你懂的!——网友点评:我从事审计民工十二年,,从没碰到过这么厚道的券商!!!

4 挂牌狂热

一家行业颇传统的小公司,老板狂热想去新三板,坚决认为一挂牌就能发财,热烈寻找券商给做推荐,此时,大小券商纷纷提高立项门槛,直接导致这家企业根本无人肯做,它最终去省内股权交易所挂牌了(当然木有任何人肯投它)。感谢券商严格把关立项标准,否则这企业的巨额中介费就砸出去了!——网友点评:三板中介费没多少,但是,对于这家,那就是巨款啊!

5 两小时车程

两位资深保代都做新三板,他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所在公司不同,但是,他们肯做的新三板都是距离北京两小时车程之内的。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吗?或者这能不能发展成为行业惯例?——网友点评:这俩保代都是已经结婚了的吧?!

6 背景过硬

视野版主讲故事:cpa出身的banker总是不同的。聊天聊到合并,他说当年w公司合并业务,2400余家分公司,几万余条调整,二十人的团队经过七个月研究出合并模板……,作为四大经理毕业的券商,谈起四大,精气神马上就上来了。

7 专业前妻

某些地区,为了促进企业挂牌,当地政府召集中介,亲陪评估挂牌可能,企业如有困难立马解决,所以,很多企业解决了土地纠纷等痼疾,有的企业还索回了老板前妻搬走的旧账本!——网友点评:这前妻,专业水平不低,是不是中介出来的?

8 倾盖如故

视野版主讲故事:四大出身的券商a去客户上市公司,遇到另一家券商b(严重怀疑是去抢生意的),于是邀其火锅,a自称是这家公司的审计师,一顿火锅谈了很多抽凭分析之类的审计程序,b听了非常开心,遂约好俩人做一辈子好兄弟。这个故事的教益是:……还有多少好兄弟是这样来的!——网友点评:火锅不能乱吃,基友不能乱交。另一网友表示:我家前领导总是自称是法律顾问。

9敬业之道

网友说,一些“投行文”描写的投行日常过于装b。——但是,这些流传甚广的装b文成功宣传投行并且吸引了大批粉丝,导致同等级别、薪酬、技术含量的岗位,“投行岗”比“投资岗”总能吸引更多简历。嗯,在隔行如隔山的情况下,搞定外行比搞定内行更为重要,所以,装b也是敬业之道,效果刚刚滴。——网友点评:圈里一段子,某保代去酒吧玩,撩小妹,说年薪几百万,胳膊伸出来,被小妹鄙视“装什么B啊,年薪几百万还戴卡西欧”,保代哥夺门而出。

10 好政府

据说最新的招商引税办法是:给土地,给厂房,给壳,只要你来我这就行。给a股壳啊!童鞋们!当地政府全力支持你去借壳啊!企业借壳之后,各种运作,壳费很快就回来的。这样,已经有某市成功吸引了优秀给力企业!

11 保壳

第四季度,保壳工作任务紧迫。投资经理们看bp,看项目,尽调,出差,………好辛苦啊好辛苦,嗯,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要保的壳已经被老板淡定卖掉啦。——网友点评:然后,这个差旅费要进“保密经费”才合适。

12 泡沫时代

网友说,去年一个互联网企业,公司成立不到半个月一毛收入都没有,就三个应用倒腾出四个概念,收购方初期给出估值3个亿。

13 先爽一把

新三板报告期,实际控制人变更案例非常多,根本原因可能在于:a股ipo禁止变实控,而新三板允许,所以,企业们小宇宙爆发,赶紧变,使劲变,不变白不变,至于是否符合以后的IPO旅途,则,先不管!——网友点评:新三板实际控制人变更需要论述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轻易是不操刀做这种变化的,除非是代持还原…控股股东变化倒是常有,也不影响,披露即可。

14 品味

网友说,在一些券商直投的眼里,利润不足一亿的,都是小老板。但是,为了工作要求,我们可以把持股占大头的老板都称为大老板,把颜值显得年轻的都称为小老板,把拟挂牌企业称为准上市公司,这样,不仅企业高兴,也显得自己特别有品位!

15 勇者闯天下

网友说,三板转IPO,已经报会的企业里面有一些资管计划或者理财产品持股的,那可能是在硬闯,理由:“反正占股也不多,我也不是第一家这样的,先报上试试,不行再整改”,中介有劝,老板不听,于是就这样了。额,这个故事的教益是:未过会的安排,不一定是成熟案例!——网友点评:都这样,碰运气啊、排个位子也好的。新三板放开私募资管持股就不错了,IPO肯定打回来穿透计算,超200质量好的再说整改,不好的直接劝退。要么就等证券法修改吧。

16 倍有面子

视野版主讲故事:一家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就把代码和简称制成特大的字,挂在公司门口、办公楼顶。额,在小地方,能在新三板上市,还是很有面子的。——网友点评:对非一线城市来说,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就是当地的大公司了!!有很多县市一个企业都没有呢!另一网友:去面试上市公司,都没脸提曾做过很多个新三板。

17 背锅侠

关于“某券商自称修改评级报告以示自己勤奋工作”的事情,隔壁网友说:“顶级券商,迎检是合规专利,作为统一出口去沟通,所有检查所需资料,都是合规收集审核提供,业务部门被禁止说话,如果监管指定要和业务部门的人沟通,合规的人一定会在场陪同,——然后,如果出事,锅就合规背了。”——网友点评:合规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专业背锅!

18 大券商

一家企业ipo,选了大券商,项目组全部资深保代,老板甚感欣慰,然后发现保代们更喜欢做再融资,不喜欢ipo,也不重视这个项目! 然后,果断换了券商,找了个重视自己的………——网友点评:再融资有勾兑的空间,IPO限定23倍市盈,哪有些空间啊,干死活与活活的差别。

19 买壳

资产方要求中介带着壳主飞过去看他们,讨论借壳事宜,中介和壳主如约飞去,谈了很久,资产方高管说:“这事我们做不了主”。

20 市值管理

网友说,很多老板、甚至所谓的中介,宁愿要50亿到80亿溢价60%的壳,而不要30亿到70亿,说溢价了130%,太高。因此呢,这导致一些壳主,先搞一把市值管理把市值炒上去再卖,并且,人家这时候根本就不打算溢价卖。好吧,精通市值管理的大咖们,你们愿意为壳服务吗?

21 投资经验

一网友说,天使轮就找fa的项目他肯定不投,理由:“好的创始人都会认识一堆巨牛的投资人”。

22 二股东

网友想借壳,说,愿意通过换股去做上市公司第二股东,与大股东一起同发展共进步。因为资产小,不做第一大股东。这不是并购吗?他说这就不是并购,是借壳,是借壳,是借壳!——网友点评:我觉得这是套现,套现!

23 树倒

网友说,一家公司ipo被否,然后,核心人员技术骨干都要辞职离开,各自创业去了,理由是,有技术,市场也熟。

24 有钱没处投

一网友获知某新三板公司想融资,积极主动推荐资金方,拨打该公司披露的联系电话,一星期都没打通,额,只能上网求助“谁认识某某公司?我想给他们送钱啊!求搭桥牵线啊!”——网友点评:找我们吧!

25 是谁追谁

上市公司谈过但是没买(太贵)的企业去了新三板,然后继续寻求上市公司并购,这可以理解为:“人家都挂新三板啦你们赶紧追求否则晚啦“,也可以理解为“挂新三板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卖不掉我等你回头来求我买啊”

26 不是骗子

网友说,02、03年那时候,和著名VC一起拜访某知名站长,说想投,站长根本不信,“啥风投啊,忽悠谁呢”,大家都努力滴证明自己不是骗子……

27 偏爱土产

一家企业想ipo,求券商要求上海本地券商,理由是沟通方便。———话说,投行界要不要推出原产地证书之类的东东,以便增强客户的认同感?

28 大师养成记

“我们为企业寻找上市公司并购方,设计并可以一票否决交易架构,只有我们能为并购交易提供最核心的资金支持,也只有我们能持续提供并购之后的持续金融服务”——略论过桥金主怎样成为并购大师。

29 三板不好做

网友说,新三板火爆时,很多律师都跃跃欲试,认为这种没原告没被告不和法院打交道的工作挺好,但是当他们发现需要做那么多尽调反馈有那么多风险时,很多人都泄气了。

30 我的客户

一家证券公司的资管部门,在为一个资产寻找上市公司买家。问为何不交给并购部投行部,答曰:这是我们部门的客户。………据说,真有不少券商的部门们是各干各的,而不是协同作战………因此,营业部忙着ipo,资管部忙并购,投行部忙开户……均有可能?

31 冰火两重天

由于各家券商的新三板立项标准不同,在这家无法达到立项门槛的企业,可以在另一家券商做进创新层。

32 怎样霸气

新三板公司,遇到一件事情,券商和会计师踢皮球,都说自己不会做。问了这俩中介的名字,果断判断: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扯皮问题,解决方案就是请企业去骂中介,直到不推诿为止。——网友点评:真正霸气的客户,是直接去券商办公室(20层),说,不给解决,就跳楼。

33 头衔

投行新技能get:如果您的头衔是“董事总经理”、“董事副总经理”,不妨在印制精美名片的时候,在“董事”后面加一个空格。当然,俩空格也行。

34 补偿?补偿!

遇到这样的拟借壳方:第一,找壳,第二,现金买,第三,问壳方:如果买壳后重组不成功,壳主怎么兜底补偿我的损失?

35 过度敬业

券商发现企业内控制度糟糕,建议完善。企业说,我们水平低,你们来。会计师说,我们干不了,券商来吧。……于是券商投行在忙着给企业搞制度……额,我想说的是,企业不是不会做,而是,懒!如果把该企业自己做的都这样热心承担起来,……加班熬夜别喊累啊……

36 中国好股东

视野网友做投后管理,是列出了清单式服务项目,悉心对被投企业进行帮扶,从战略到战术,从营销到内控,………这么体贴的股东哪里去找?!感动的都要哭了,眼泪流下来之前,网友慢慢滴说:“我们这都是要收费的项目”

37 借壳部门

“投行内化”是大公司的趋势。这句话是对的。一家地产公司,设立了“投行事业部”,部门员工的头衔是“业务董事”,负责找找a股壳,让公司能借壳上市。

38 实话实说

网友讲故事。一公司融资路演,老板说:“其实我们账上还有一亿没地方花,是上一轮投资者非逼着我们再做一轮。”然后全场投资人目光一同射向稳坐第一排的上一轮投资人……

39 贵在折腾

新三板的壳故事:一公司,卖掉自己的新三板壳,然后再买一个壳,仍然挂在新三板。 贵在折腾!

40 尽调技巧

视野网友讲故事:做尽调,可以和企业的人混熟、喝酒,大谈旅游,无意中套问他是否去过赌博胜地,如果去过,那么不要给他投资,因为,好赌的人是无节制的。还可以大谈家务,看其家庭情况如何,两口子不爱的情况下,“配偶提供担保”基本不靠谱,因为,无爱的人可以出卖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