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与传承 华侨城云南奏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响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 凤凰网房产昆明站

在世博园大温室里赏云南特有的珍稀植物,探寻“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小学生们动手开展植物拓印……随着央视新闻特别节目走进云南昆明世博园,以“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云南省主场活动正式在华侨城云南公司旗下昆明世博园拉开序幕。

活动通过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展、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发布、生物多样性研学体验等一系列环节,进一步倡导多方参与、携手并进,加强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云南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举办,2022年,云南深度参与COP15第二阶段会议,向全世界展示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以文化和旅游为业主的在滇央企,华侨城云南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思想以及“三个定位”,积极参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以“五个持续”勇毅前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

持续呵护景区生态资源

焕发绿色、生态“新生机”

扎根、深耕云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华侨城云南公司深知,要想天更蓝、山更青、景更美,就必须坚持“生态大于天”的理念,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的底线,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作为让世界认识云南的重要窗口,1999年,昆明世博园就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向世界展示着生物多样性的美。20余年后,昆明世博园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共生理念,通过园区环境管理提升、园林园艺景观保护、新增植绿补绿置绿、加大引种力度等举措,守护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果,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昆明世博园植被覆盖率达76.7%,园区内的植物种类多达2551种,优良的生态给予了动植物生存的乐土,动植物与游客回馈自然以生命的张力。

眼下,轿子山杜鹃花迎来十多年来最好花期,山间“凤凰”也已翩然起舞,这是近年来昆明轿子山景区以“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理念下久久为功的答卷。轿子山积极将对环境有影响的旅游服务设施移至保护区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新建新山垭口至四方景索道的游客服务中心,有效减少车辆进入保护区;坚持使用打包型生态环保厕所,有效保护高山生态环境平衡稳定。

此外,昆明阳宗海持续开发与保护并举并重,打造花海、溪栖山谷自然公园;卧龙古渔村探索“生态+古建保护”新路径,建成湿地和乡村田园景观。这些项目皆以绿色筑底,厚植保护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焕发出“新生机”。

持续联结各方优质资源

打造景区更多“新亮点”

如果说,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沃土和养分,那政企携手、科研联动、互动合作等则为华侨城云南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更多智力支持和生长养料。生物多样性要“你我共参与”。

在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滇中第一山”的基础上,为全面展示昆明生物多样性之美,轿子山管护局和景区联合筹建的轿子山生物多样性展览馆2021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展览馆内展示了轿子山上鸟类、菌类、昆虫等140余种珍稀动植物资源等。游客可通过实物、标本、电子沙盘等多方式了解轿子山的生物多样,甚至还能戴上VR眼镜,720度全景观览。展览馆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人员6万余人次。博览馆既成为景区游览的一大亮点,也搭建起了景区与游客了解轿子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平台。

同时,为推动区域整体生态修复,轿子山景区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实地勘探调研,在景区四方景周边荒坡上修建了轿子山高山杜鹃园,种植和培育杜鹃花近2万株、128个品种,丰富了当地杜鹃品种的多样性,花开成海、美景不断,也吸引无数游客前往登山赏花。为了让游客一路体验美景,轿子山景区对四方景至下坪子7.2公里道路边坡实施了治理和生态修复,既确保了游客旅游出行的安全,也提升了景区沿线旅游品质,让游客出游放心、更舒心。

持续记录生物物种情况

景区不断喜扩“新家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云南就像一个生物多样性天然“宝藏地”,走进华侨城云南公司旗下各景区,见惯了的植物、动物满眼皆是,还有那些叫不出名的珍贵物种等你寻……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华侨城云南公司旗下景区生物多样性频繁“上新”,“新家底”愈发厚实。

香格里拉巴拉格宗景区生物多样性很丰富,亦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有着“动物乐园和植物宝库”之称,是高原雪山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目前,拥有种子植物913种;国家、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野生观赏植物达424种,云南八大名花中的杜鹃花、龙胆花、报春花、绿绒蒿、百合花和兰花等六大名花应有尽有。茂密的山地森林环境,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好场所,景区内哺乳动物有88种,鸟类达180种,其中,林麝、马麝、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1种。基于丰沃的资源禀赋,景区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植物基因库,药用植物有210种,如冬虫夏草、贝母、珠子参、雪莲花等等。

近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人员在保护区首次发现了兰科钗子股属的钗子股(Luisia morsei Rolfe);2022年,保护区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滇川大步甲、金裳凤蝶;2019年首次发现了褐渔鸮……作为滇中高原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和植被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典型缩影,昆明轿子山是滇中地区原生植被保存最为完好和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较为丰富的区域,同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目前有野生动物1611种,哺乳动物79种,鸟类260种,两栖爬行动物47种,生物多样性之美正绽放光彩。

持续拓展生物多样性体验

景区研学再添“新活力”

在精心呵护的基础上,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是通过进一步挖掘蕴藏在生物多样性中的观赏价值、教育属性、文化传承等可持续利用的“宝藏”。华侨城云南公司统筹各景区通过发挥自然禀赋、特色资源优势,结合自然科普、亲子研学等体验方式,打造出不同特色的研学体系,培养青少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提升大人孩子以及学校级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和重视,更好地做到全域体验、全域保护。

在云南省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场宣传活动现场,观众跟随央视新闻云上了解昆明世博园生物多样性和研学趣味体验。经过不断探索,世博园已建立七大研学课程体系,包括领略大好河山、感悟人文历史、亲近自然美育、探索自然奥秘、小小自然创想家、自然绘画体验、非遗手作体验,并推出24类专属研学体验活动,今年截至5月,已接待研学团队3万余人次。

此外,还有轿子山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垂直立体气候及动植物研学、民族风土文化、地质地貌和矿藏资源、冰雪研学五大研学体系。昆明九乡风景区以喀斯特溶洞地貌特色,形成山峰、峡谷、盆地、洼地、洞穴、暗河的多元地质生态景观;建立了地质科普、洞穴寻宝和农耕体验联动的研学课程体系。昆明阳宗海度假区探索高原湖泊、自然之美的山海研学之旅也备受消费者喜爱。这些课程的设立,吸引了游客多元化出游体验,也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直观体验中不断深化为众人的认知与行动。

持续发扬文化铸魂赋能

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魅力”

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人参与,形式多样。华侨城云南公司除了聚焦景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外,也统筹旗下文化演艺板块资源,用艺术创作、艺术传播的方式,一方面展示云南丰富的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交“融”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文化铸魂赋能的核心作用,持续强化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意识。

在2021年COP15第一阶段会议式开幕仪式上,华侨城云南公司旗下演艺股份公司(云南省歌舞剧院)编创并参演的民族歌舞节目《金鸟银鸟飞起来》《快乐拉祜》精彩亮相,通过全球直播向世界各地观众展现了云南民族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演员们身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在七彩高原上唱响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生命之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携手前行。

同时,华侨城云南公司旗下云南演艺集团发挥3个院团及一大批编、导、演、服、化、道、舞美等专业技能人才力量,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原创剧目,剧目生动反映了云南生态之美,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故事。特别是近期即将上演的大型杂技轻喜剧《野象谷》,立足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定位,讲述了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建设与生态保护、动植物保护如何平衡,演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的云南故事,充满了人民对和谐美好的的共同追寻。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作为深耕云南的文旅央企,华侨城云南公司在探索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路上,从未停步。未来仍将继续秉承生态文明理念,与各方携手,“你我共参与”,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形成“华侨城云南”实践,努力做实践者、领航者,让更多人体验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