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伏笔 “滇”藏人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 凤凰网房产昆明站

春风吹拂昆明城,一池滇水映天光。

2024年2月27日,云南网络正能量建设推进会在昆明召开。会上,《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彩云之南独特而迷人的生活画卷。

在这幅长3分47秒的视频画卷中,“遇上了跨越山海的红嘴鸥”与波光粼粼的湖面共舞,演绎着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然而,近在眼前的草海之滨,还隐藏着一种别样的云南生活,那便是宋时的典雅与风韵:

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山势连绵起伏,呈现出山水人居的自然和谐景致。湖边有人物渔舟相伴,色彩艳丽,充满趣味,为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便是北宋三大家之一董源笔下的南派开山力作《潇湘图》所描绘的宋时人间烟火。

经历了唐末五代十国的战乱,人们再次迎来了一个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时代。

彼时,与北宋依稀接壤的,乃是南诏大理国治下的拓东城(昆明),作为“面向宋盟”的“东京”都城,正逐步取代昆阳(晋宁),成为以滇池为中心的经济、文化、理想之城。

在大理与大宋依稀共存三百年的伏笔之下,络绎于滇池湖畔的风雅之士们在兴建土木时,亦受到宋时“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影响:

寄身山水间,往来于尘世,结亭栖隐处,尽是柳暗花明。

岁月流转,千年已逝。

而今,宝能·滇池九玺取《潇湘图》之意境,将“滇趣”与“宋韵”完美地结合,呈现出一幅古今交融的中式合院画卷。

揽都市之繁盛,敬河山之美,拥抱诗意人生!

01 余韵 一颗印到一方九玺

说到在云南的生活,就不得不提那传承千年的“一颗印”民居。它不仅是红土高原多元文化的代表,更是昆明人对“临水而居”生活情结的寄托。

公元794年,白族先民从大理出发,开启了前往拓东城的迁徙之旅。那时,位于滇池周边城内或近郊兴建了不少造型独特的民居:

建筑结构:暗藏玄机——

多为四合院形式,平面方正整齐,中间围成院落,被老昆明人亲切地称为“天井”,如印章盖地。

楼阁装饰:精雕细琢——

厅堂、门楣、门雕、格扇、栏杆图案家家各不相同;色彩丰富、工艺精湛,展现了人们对精致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脚下是一方花团锦簇的院子,头上是一方晴空万里的蓝天……

不同地域、民族和时代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需求和审美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颗印”民居逐渐被赋予了更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其方正的结构体现了“和谐”与“稳重”的哲学思考,反映了人们对“方正”与“中庸”思想的追求。

以位于景星街吉祥巷18、19号的懋庐为例,整个平面布局追求方形,以天井为中心,以正房为统领,形成了主从分明、符合“礼制”的空间秩序。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老昆明”人居情怀,在这座距今150余载的“一颗印”老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一颗印”的建筑风格并非单一传承,而是一个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融合演变的结晶。这里不仅有汉、彝、白族先民共同的生活积累和建造智慧,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三千年滇池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余韵尽在草海!

阳春三月,漫步在草海西福路的园林景观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无论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还是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都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俯瞰整个院落,轮廓方整、布局紧凑,与外墙的烟红柳绿相映成趣,形成独特的四方形结构,宛如一方刻画精美的印章。

这种传承与创新之下,“一颗印”的深厚韵味得到升华,更融入了“天、地、人、和”的中式典雅建筑特色和文化元素。

滇池九玺,一个放松和滋养的理想居所,它不只是一方高品质的中式合院,更是一个能够感受到余韵交织的高端人居品质之地,是一方承载着滇池“余韵”的精神家园。

02 礼乐 院落三进格局尽显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苏轼的诗句道出了宋代门庭的雅趣。传统的中式庭院,其精髓在于“院落三进”的布局,特别是围绕“一颗印”与“宋式宅院”打造的IP,其三重入门的礼序更为讲究。

宝能选址于草海这片宝地,亦是如此。在建筑、围墙、大门围合起来的空间系统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道门第”,这不仅塑造了归家的仪式感,更将滇池高端居所的雅致生活进行了重新演绎:

一重园门,庄重而静谧——

首进为“礼”,以园门为界,宾客进门即受礼遇,显现主人的尊重和待客之道。醉掩金铺、结彩张灯下,宛如时空之门引领着古朴与宁静。跨过这座寓意吉祥与美好的园门,途经曲折蜿蜒的回廊,峰回路转的人生伏笔就此埋下。远望围墙,隐隐茅堂,没有繁复的装饰和堆砌,返璞归真,更可领略诗意生活的奢侈与舒适。

二重院门,层次与序列——

第二进为“乐”,这里是院落的核心区域,也是家庭聚会和娱乐的场所。树、石、瀑、廊、亭等元素层叠布局,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融合了自然之美的宋式园林的雅致。阴阳交替、五行轮转,无论是品茗论道,还是赏花赏月,都能在此找到心灵的归宿,享受生活的美好。

三重宅门,得体而简约——

第三进为“居”,是家庭成员的生活空间。宽敞明亮的房间布置着精美的家具和装饰,营造出舒适和温馨的氛围。砖瓦、木料,抑或现代的石材、铝板、LOW-E玻璃等建筑材料,大道至简,无论何种选择,都不会失去传统的韵味,并以其独特的姿态诠释着尊贵与典雅。

登堂之雅,演绎风骚。特别是庭院和宅门之间的“四水归堂”,自然衔接出开阔舒适的“归心”空间,令人心旷神怡。生活方式的“天人合一”,则是草海中式合院“精神空间”的独特魅力所在。

历经千年风雨,结合了“一颗印”与“宋韵”的院落三进格局,不仅将传统的礼乐文化与建筑艺术完美融合,其简雅的风格、朴素中蕴含的风韵,也与新中式“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理念不谋而合,创造出一个能够“净化”灵魂的精神居所。

浮生逝如水,素心简言行。聆听忘我时,坐定入虚空。

滇池九玺所呈现的“礼乐”格局,充满了对古典生活方式的崇敬。微风拂过,耳边总能响起古老的歌谣,置身于此,恍若穿越至宋代,与文人墨客共赏风月,体验错位时空下的生活情趣。

03 观想 雅俗共赏庭院拾趣

“一街·三坊·十五巷”与“一径·五园”的别致院落景观,将围合式的空间布局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建筑集群层层递进,自此滇池九玺的整体建筑群落与园林布局初露峥嵘。

为何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说穿了,是因为“滇趣”融入了生活的点滴,而“宋韵”则展现了雅致的情趣。这与当下昆明人的生活状态高度契合,他们既与世界接轨,追求时尚,又深谙历史文化,怀念传统。

两者的结合堪称雅俗共赏,所到之处皆是让人拾趣助兴之所:

春日桃花烂漫,绚丽绽放;夏日紫薇盛开,如火如荼;秋日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冬日松柏傲雪,坚韧不拔。

深深庭院内外,四季不败的花海关不住。它们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换,为庭院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每一季的花草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再访宅院,门前一对宋式抱鼓石静立左右,贵气非凡。“天圆地方”的基座上,栩栩如生的貔貅雕刻守护着家园的安宁与富贵。

抬头望去,一块定制匾额高悬于门庭之上,上面镌刻着“湖光秋月”四个大字。匾额上的字迹古朴典雅,苍劲有力,它不仅是门楣的装饰,更是主人心境的写照,展现着高雅韵士的情怀与追求。

踱步至回廊,各式窗棂映入眼帘,或明眸善睐,或傲立如松,或幽深如谷,或坚如磐石,或淡泊名利。图案设计精巧,线条流畅,有的如“鱼跃龙门”,有的似“招财进宝”。余晖透过窗花的缝隙洒落,形成斑驳的墙影,与窗花的精致图案相互映衬,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视觉效果。

再入门庭时,错落有致的布局中,精心挑选的自然元素被巧妙安置。风水山石之间,仿佛蕴藏着天地的灵气,传递着禅意与宁静。阳光为山石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更显其庄重与神秘。

观想之下,不禁让人发出“几时归去,作个闲人”的感慨。

即便想要离开这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也仿佛置身于宋代的阡陌街巷之中。每一步都是自然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景都是雅趣与文化的交融,每一处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品味。

04 滇藏 山水之傍叩问苍穹

徜徉于草海山水之畔,我们的每一步都是与自然的对话,每一瞥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滇池九玺不仅仅是一处居所,它代表着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人生追求的映射。

我们在这里“滇”藏的,不仅是那些可见的风景,更是那些不可见的情怀。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岁月的沉淀,共同诉说着一个关于时间、空间和人文的故事。

横杆寻杖,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采用干挂石材、真石漆等优质材料,高规格精工打造出了简约而大气的外观,既经久耐用又历久弥新。

勾窗阑槛,每一处设计都体现着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层层露台的设计巧妙地将室内空间自然延伸至室外,拥揽着多重美景。多套房的精巧布局,不仅呈现了峰、层、舒、居的体验,更保证了开放空间的通透感,同时巧妙维护了各自的私密领域。

歇山抱夏,每一种居住的选择都是一种信仰和态度——

每层极致挑高,营造出空间的阔绰感,使居住者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超大私家花园的赠送,更是将生活的丰盈与私密完美融合,让居住者尽享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

听涛、望海、观潮,我们在这里叩问苍穹!

宝能·滇池九玺,这里是诗与远方的交汇点,是人生追求的问心之地。它就是一幅永不褪色的《潇湘图》,等待着每一位懂得生活、品味生活的人,在滇池的波光里,传承和续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