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报|弘阳地产:回归经营效果显现 做行业长期深耕者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 风财讯

(来源|凤凰网风财讯 作者|陈文莉)

8月底,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再度重申,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房住不炒”到“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房地产政策正在发生新一轮的“迭代”。

弘阳地产(01996.HK)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曾焕沙看来,“行业规模仍在,人们改善居住品质意愿仍在,(企业)只要顺应政策趋势,满足客户需求,就能穿越周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执行董事兼总裁袁春直言,面对这样的形势,行业要回归居住本源,城市要回归供需本源,房企则要回归经营本源。

而弘阳的做法是,聚焦深耕、双轮驱动、利润优先、客户认同,进而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稳健发展。

上半年,弘阳实现总营收129.6亿元,同比增长34.7%;毛利润27.3亿,同比增长12.1%;净利润9.9亿,同比增长10.6%;归母净利润7.4亿,同比增长9.1%;毛利率21.1%,净利率达7.6%。

曾焕沙表示,去年初弘阳就确定了“提质增效”目标,要求以利润为中心,向经营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债务结构。

聚焦深耕 “做实”销售额

起家于江苏的弘阳地产,始终坚持“做透大江苏,深耕都市圈,做强中心城”的策略。

财报显示,上半年弘阳共获取21块土地,平均楼面价1.1万元/平,预计售价接近2.3万元/平,利润空间,充满想象。

其中,江苏省新增货值近60%,一二线城市占比近78%。截至6月底,弘阳总土储面积2100万方,大江苏和都市圈占比为6:4,中心城占比达到70%。

高经济产值区的深耕,上半年弘阳合约销售额同比增长56%至491亿元。其中,长三角贡献了72%,大湾区和成渝都市圈17%;一线、新一线及二线等高能级城市则贡献了近80%的销售额。

“双高”之下,弘阳地产的销售额,愈发显得成色十足。

上半年,弘阳的合约销售均价同比增长15.6%至16920元/平。在持续销售项目中,86个项目的均价有所增长,其中48个均价增长超过5%;在36个主要布局的城市中,有18个城市的市占率较去年底有所提升,且其中9个城市的市占率增加超50%。

袁春坦言,“上半年完成接近50%,2021年(弘阳)在手可售货值1550亿,总体去化率约六成就可以完成年度销售目标,我们非常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

双轮驱动 打造核心增长“第二极”

如果说住宅开发,是弘阳地产的一个核心增长极,商业则是其“稳健”计划中重要的第二极。

袁春表示,弘阳的“双轮驱动”与其他企业,不太一样。

“很多地产企业是先做住宅再做商业,弘阳正好是反的,从这点上弘阳是有商业基因的。”

先天基因的存在,让弘阳对商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

弘阳很清楚,某种意义上住宅2-3年可以看到收益,但是商业要做10年,所以,做商业不是遍地开花,而是做一个成一个。

“做商业首先要懂商业,并不是为了做住宅而获取商业。”

的确,真正的“住宅 商业”双轮驱动,是既可通过商住联动提升住宅投资效益,也让商业资产的估值能够自行成长。

以“南京弘阳茂”为例,弘阳商业将其打造成了首个将“双Mall 游乐演艺”模式跑通的商业项目,成为了南京的潮玩风向地标,并获评了“2021商业地产标杆项目”。

据介绍,常州1936、安庆的弘阳广场预计将于明年三季度开业;今年8月份拓展的潍坊商业项目落地开业,租金收入有望持续高增长。

“只要我们坚持战略,未来住宅毛利率在逐渐收缩,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我相信未来弘阳商业一定能脱颖而出,成为弘阳核心竞争力。”袁春表示。

回归本质 向产品和管理求红利

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回归”已然成为了关键词,而企业若想要发展,核心还是长期主义。

“一个企业未来要长远地发展,肯定不能看短。长期主义的核心是要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袁春表示,下半年弘阳更重要的是在经营战略指导下,持续做好产品和服务,这才是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源泉、基础和能力。

“行业规模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但集中度在增加,集中度一定是未来能把产品和服务、客户放在至上的位置上,这样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运营上,弘阳通过“六个一体化”降本增效,在71%所在城市的平均开盘周期快于当地标杆及同侪房企,74%首开项目销售均价优于竞品。同时,新虹桥采购联盟12家房企,形成超过5000亿 的规模,实现成本优化11.27%。

品质上,上半年整体交付近15000套,整体交付率83%,第三方实侧实量约88分。

服务上,弘心服务2.0升级,客户满意度91分,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袁春告诉风财讯,“如果你得不到客户的认可,我相信一定会被市场抛弃。弘阳非常坚定,未来持续要为客户提供好房子。”

债务管控 拓宽安全边界

如果说2021年之前是以发展创造安全,2021年以来的叠加调控行情,让行业更加明白“安全创造发展”的逻辑。

这一点,弘阳地产想得很清楚,近年其不断降低杠杆就是一种体现。尤其到今年上半年,弘阳地产的融资成本,已经有所下滑。

据风财讯了解,今年1月,弘阳成功发行了一笔年期最长(4年),规模最大(3.5亿美元),利率最低(7.3%)的美元债;5月份,弘阳成功发行了第一笔绿色债。两笔债均超额认购10倍以上,足见资本市场对其认可度之高。

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降低了弘阳的融资成本至7.62%。

截至6月底,弘阳短期借贷104亿,比去年同期下降8.9%;账上现金余额175.75亿,完全能够覆盖短债。而深耕战略及运营能力的提升,弘阳上半年回款率91%,处于行业高位,进一步筑高了现金流“防火墙”。

“三道红线”方面,剔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69.4%;净负债率是53.9%,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刨除受限资金的现金短债比1.3,维持“绿档”。

首席财务官申广平表示,“公司内部对现金流管控比较精细化,基本对现金流铺排覆盖未来一年的每一天,确保它不会出问题,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