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远海控估个值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81喜欢:5

说实在的,给周期股估值没什么经验,雪球里学习了很多长期跟踪海运大V的贴子,这里只是做个细化,觉得不合理的欢迎讨论。

首先,我认为海控要定义为周期股,定位成成长股我认为不妥。

从驱动因素看,红海禁运是主要因素,引起海运绕道,明显的事件类推动,除非你相信红海事件永远得不到解决。其次,世界经济周期恢复,也是明显的周期股特性。海控虽然目前财务状况持续改善,但还不足以忽略上述两个周期性因素带来的影响。

因为不具有长期成长性,所以估值以期间产生的利润作为市值增加来作粗略估算。

本次估值采用CCFI指数来估值,按照今年2月份的指数1200为基础。按照21年12月历史最高值3300来作为参考,如果红海事件的特殊性,达到这一高点是有希望的。

这样从1200到3300,差额2100,取一半1050作为运价上涨平均幅度,这样相对2月份1200,有87.5%的上涨幅度。

24年1季度收入 482.7亿,净利润76.82.

运价涨价因素导致的收入增加作为利润,则季度增加利润482.7*87.5%=422.36,调整一下所得税,增加单季度净利润增加354.25亿,达到431亿

基于这个推算,如果红海事件

半年内解决(到9月底):市值为1516(1季度的市值)+431*2=2378,目前市值实际已透支

24年底解决:1516+431*3=2809 略超当前市值

1年内解决:1515+431*4=3240,大概有20%的幅度。

以上推算,没有考虑通胀因素,CCFI可能会超过3300的历史高值,另外,如果红海事件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会出现估值大幅增加。

总体来讲,目前市值已透支了部分未来利润,也就是市场看好运价,给出了一定的溢价。能不能继续买、继续持仓?关键是看目前运费上涨能持续多长时间。$中远海控(SH601919)$

精彩讨论

MrAll06-10 12:37

笑死了,你考虑账上1700多亿现金流了没有,都是废纸?一台超级印钞机,刚刚突破净资产就叫高估了?来来来,你用同样的估值标准,把大A所有周期股全都估一遍我看看,有哪个你认为是低估的?

闲云茶客06-10 12:41

中远海控是价值重估$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MrAll06-10 13:08

行,我不跟你讲这些口水仗的东西了。你就一句话告诉我:按照你的这套估值标准,你认为整个市场上的所有周期股,有哪个是低估的?

MrAll06-10 12:53

你看到1249亿流动负债,你看到其中900多亿的应付账款了吗?我告诉你里面藏了六七百亿的净利润没有释放,这部分负债都是虚增出来的项目你敢信吗?就你这点认知程度,你就别来秀了。在我们面前,你的认知水平就是个幼儿园小班。
即便是这样,我也还是可以问你,就按照纸面数据来算,先不管他藏没藏利润。你告诉我,整个市场上的周期股,按照你的标准算算看,哪家是低估的,说来听听?

BigHeadPig06-10 13:32

你这估值算法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竟然默认一季度的市值是合理估值.底层一错,后续皆错.你既然把涨价周期额外利润当做市值加算,那基础市值自然应该用底部利润来估算,去年运价才900,绝对的底部,230亿利润,取个整好了,200亿,随便你按稳态估值10/15/20pe来算,都在证明一季度市值本身就是绝对低估,所以才有现在的报复性修复,所以,按你的算法,海狗市值应该是[200*10+431*2,2000*20+431*4]之间

全部讨论

06-10 12:28

哪本书上写的周期股是这样估值的,我也找来看看,A股别的周期股好像也不是你这种估值方法,或者集运行业估值方法是特有的?

06-13 16:58

一季度利润67亿,不是76亿。

06-10 14:14

半桶水

06-10 13:11

有人看空是好事,当市场都是多头时,离回调就不远了。海控长期在10元的时候,空头的人怕是更多 ,没有多少人敢卖

06-10 13:04

全世界那一隻股票不是周期股?

06-10 17:07

这两轮的上涨主要还是事件驱动,事件影响了运费。这个看股价上涨和CCFI指数的对应关系就知道了。事件退朝就给不了这个运价和估值了。而估值的下跌会比运价的下跌多的多。这个看疫情以后的股价就知道。

06-10 16:45

比较想不通,这些没持有海控又来唱空的盆友们,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博爱的心,想方设法去解救那些真正持有海控的人?

以上估值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采用估值贴现的方法进行调整,比如假设到明年1季度解决,那么有20%的增值,但对于一个一年20%的收益,你自然会比一个年化10%的投资愿意出价高,这也是目前市场溢价的原因。

06-10 12:42

周期是钟摆,涨过头也跌过头,现在才到哪里?

06-10 14:16

如果你拿过半年每股2元的分红,大概就会改变看法了。如果从来不拿分红,就不太可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持股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