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论述股权思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23

散户乙:论述股权思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网页链接

*2022.02巴菲特对我的投资影响巨大的两句话
   

我平时看书不多。买价投的书不超过五本,而且其中被奉为投资圣经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我根本就看不懂。印象里看过的两三本书也没有一本是全部看完的。我只看前面的部分:理念的部分。后面涉及到枯燥的学术部分就看不下去了。

我看巴菲特的书,目前只记住两句话:

1,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
2,不会花1秒钟去想着如何改变别人。

我看霍华德.马克思《投资最重要的事》只记住了:

第二层思维在投资中的重要性

这句话和巴菲特的第一句话对我的投资影响巨大。

*2023.11硬要说让我领悟价投的就是: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

网友:一MAN兄好,冒味请教,您从投资阶段二进化到阶段三是怎样领悟透辙的,就是从之前模式进化到十年分红收回投资本金的投资思路,并坚定持股不动摇,有什么心路历程触发这一改变。感谢!

一MAN:这事怎么说好呢?这么说吧,如果我吃饱一顿饭要十碗饭,当我吃到第十碗时就吃饱了。你关心和看重的是第十碗饭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之前的每一碗饭都重要。

硬要说让我领悟价投的就是: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这是巴菲特吃了十碗饭后总结出来的。但事实上这句话我20年前就会背了,但我一直没真的领悟,直到我吃完第九碗饭才有点明白。

投资这事可能还是要看缘分。巴菲特的几个孩子对投资都没有什么兴趣。说起来也是挺奇怪的一件事。很多人为了能亲耳聆听巴菲特的教诲,花几十上百万美元竞拍和他吃一顿饭。有人为了能参加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而买一股伯克希尔的股票,然后每年从世界各地汇聚到奥马哈朝圣。而他的几个孩子从出生就和他一起吃饭,想什么时候请教他都可以,但他们就是对投资没什么兴趣。是不是很浪费?

网友:说实话,认识一些投资做的好的朋友!其实都不希望子女从事投资!主要是太难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其实毫无所获!猪哥说的能理解那句话的人是极少数,他们曾经经历过的痛苦,挣扎也是外人无法体会的。

一MAN:说到这里了,就再展开聊聊。

投资这事吧,严格的讲它不同于一般的技能或手艺。比如,如果我有一项特殊技能或手艺,我可以不管孩子是否喜欢,硬逼着他学。我把秘籍、秘方、独特技巧传授给他,他就有了常人没有的特长。等到他靠着这门技艺既可以给别人提供需要的服务,也受到别人的尊重又可以养活自己时,他自然就会喜欢并有可能发扬光大。

但投资除了几条大原则外,并无秘籍或特殊技巧。说到底,投资除了正确理念,还需要综合能力,还有阅历累计,以及从足够多的失败中获得的经验等等因素。这些都是必须自己亲身经历,别人无法代替的。

投资也无固定模式,每一笔投资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成功如巴菲特也不能保证每笔投资都成功,如果再加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成分,仅仅靠文字学习或口头传授就成为成功投资者是不可能的。

因此,巴菲特是无法培养出一个像自己的人的。他只能在众多被市场长期检验证明是优秀的投资者中,通过长期观察,选择出一个他认可其投资理念和能力的人做接班人。

2022.02散户乙主要投资方法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一定要有股权思维。

(2)一定要严格选股:散户乙7年才有一个“不算差”的主意。

(3)买进前一定要计算好长期投资回报率:以净资产作为考虑,在净资产附近买进中国神华;以ROE作为收益回报率,以股息率作为自由现金回报率。

(4)价值投资是一个套餐,一定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2022.04喜欢的公司特点:股东权益回报率较高,分红率高,可持续

网友问:你眼里的好公司是个什么样子的?

散户乙:既然长期买入做股东,那首先就是要股东权益回报率较高,比较稳定。分红率高,可持续发展。历史最坏的时候也不太坏

*2018.08你对投资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态

心态来源于认识(2018.8.17)

  有人说:投资的心态很重要。我切身琢磨了一下,我的体会是:投资的心态不过是每个人对投资如何理解的反应。也就是说你对投资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态,而不是反过来。

  我对投资的认识源于巴菲特:投资股票,其实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大家都懂,但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就不一样。我的理解是,买股票,就要用买企业的心态去买。

  现实里有一家餐厅,超市或者工厂要转让一部分股权,你愿不愿意受让?决定你态度的重要因素当然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转让价格。到此,几乎100%的人都没有异议。但这只是投资态度的第一层意思。

  与第一层意思同等重要的是第二层意思:投资回报。现实里投资一家企业的回报有两种,

  第一种是(90%的人):企业还小的时候,我就看好它的未来,投进去,三两年当企业壮大后就将股份转让出去。这就类似于风险投资。价值投资中90%的人应该是冲着这一种回报来的。他们特别的在意企业每个季度的报表,只有每个季度的营业都快速增长,才意味着这家企业在扩大,一旦某个季度业绩放缓,甚至停滞,他们就会认为企业的扩张差不多了,企业的报表决定了他们是否继续持有企业的股份。投资这样的企业一般时间都不太长,三两年(对于持股一两天一两周的短线客,已经是长期价值投资了)。

  第二种是(10%的人):企业已经处于长期稳定发展期,根据历史数据已经可以计算出长期平均回报率,也可以根据章程知道他的分红率。如果觉得满意,就买入。抱着这种目的买入的价值投资者,他满意的是长期平均回报率。他们也知道,一个长期经营的公司,不可能总是快速发展,短期总有快有慢甚至下滑的时候。其实,现实里成千上万的好企业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也有极端例子,有的历史老店:绝不开分店、绝不延长营业时间。投资这样的公司必须时间长。

  我就是第二种心态的投资者。

  我还知道,我的账户市值,是随股价波动的。我的账户和大盘很像一个连通器,股价涨,市值就涨,股价跌,市值就跌。我这几年开始,已经不把市值作为我的盈利看待了,我只把分红看做盈利。如果你是一个老牌餐厅的长期股东,你是把餐厅今年的分红当做盈利?还是把昨天有个人来办公室想买你的股权而开出的价格当做盈利?

  我还知道,巴菲特长期赢利20%,如果我的账户在某几年盈利大幅度超过20%,那么我就已经清醒的意识到,在随后的若干年,我的盈利一定会大幅小于20%甚至市值出现负增长。这是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的。

  我靠分红可以有不错的生活。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没有什么需要花大钱的地方。如果你仔细看完我对投资的几方面理解和我个人的实际情况,那么,我的投资大致心态也就基本知道。

2023.1对于共性的巴菲特的东西,要反复思考、琢磨、实践

很多朋友都想在雪球上找几个好榜样来学习一些好的投资经验,这也是我们上雪球的主要目的。

但怎么学?哪些可以学?哪些无法学?我们要清楚。

今天外面零下十三度,还刮大北风,我就坐在暖气前试着把这事掰扯一下。

投资在大的方向上的极端就两个:

一个是赚市场的钱A。一个是赚公司的钱B。

把A和B用直线相连,假设,以中间为分界,越靠近A端,就是投资时考虑市场因素比例越高,考虑企业因素越少。反之,越靠近B端,就是考虑企业的因素越多,考虑市场的因素越少。

那么我们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在这条线上的不同位置上而已。

完全考虑市场不考虑企业和完全考虑企业而不考虑市场的是少数。大多数投资者其实是介于两者中间的,只是侧重不同。

雪球上有很多优秀的投资者,他们既有共性的部分,又有个性的部分。我们能学的,其实就是共性的那点东西。

比如:段永平,冬日,方丈,乐趣,鹿公,三方晋等等,都认为: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这就是共性的部分。但你如果跟踪观察就会发现,上述这些人买的股,平时的操作又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

我早年曾写过一个帖,大致意思是: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的硬件大概是由每个人先天的基因,智商,以及早期培养的学习能力等决定。它的操作系统大概由三观、阅历、对不同专业领域的认知等等,形成的思维方式等决定。有了这些初始配置,当我们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就会接收到各种参数,有选择的把这些参数输入到你的大脑后,就会得出一个答案。你会根据这个答案指导你应该怎么做。

这个答案是由你这台电脑的硬件、软件、输入参数等决定的。是很个性的,是学不来的。所以才有一部红楼梦不同人读出了不同的观后感,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

我们如果想学一个人,他很多先天个性的东西我们是无法学的,后天阅历我们也是无法学的。即使你跟着他同时走一趟西藏,你们看到的东西和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雪球上我们最后能学的东西不多,就是一点共性的东西,这点东西其实就是巴菲特的东西。而每个成功的投资者,只是在这点共性上加上了个人独有的个人色彩。

要想成功,就要把功夫花在这一点共性上,我们只要学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即可。不要浪费时间模仿其他人的个性,更没必要重复别人的每句话,那只是鹦鹉学舌。

对于共性的东西,要反复思考,反复琢磨,反复实践。最后,加上自己这台独特的电脑,就是属于我们自己成功的样子。

全部讨论

03-03 18:37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