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品渗透率与股市炒作的关联分析1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科技产品的渗透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在某个临界阈值前后,市场可能出现炒作。

以下几个因素可能解释了这一现象:

1. 产品认知度

在渗透率达到临界时,更多消费者了解并使用这些产品,提高了产品认知度,吸引投资者关注相关产业和企业,而失败动力学角度,阈值突破代表走出试错创新的坑,不会火一阵就销声匿迹。

2. 规模效应

此时的产品销售规模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关注。相比之下,渗透率较低时,企业规模可能不足以吸引股市资金兴趣。

3. 媒体关注

渗透率超过临界时,媒体和舆论对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关注度更高,进而推动股市炒作。而在渗透率不够时,媒体关注度不够股市炒作氛围不支持。

4. 预期效应:

消费者对产品需求预期上升,使投资者对相关企业的未来业绩持乐观态度,推动二级市场炒作。而在渗透率仅为几个点时,预期效应较弱,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表现可能持谨慎态度。

具体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和案例比较:

1. iPhone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与股市炒作: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在2007年首次亮相,随后进入中国市场。在2010年至2011年之间,iPhone的渗透率在中国市场逐渐提升至临界值以上。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出现了对苹果供应链企业的炒作现象,这些企业的股价在一段时间内大幅上涨。

2. 光伏产业的发展与股市炒作:在2010年左右,光伏产业在中国市场开始崛起,光伏产品的渗透率突破阈值。在这个阶段,许多光伏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表现,其中一些企业的股价在短期内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3.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与股市炒作: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当时,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渗透率逐步攀升至临界。与此同时,股票市场上出现了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炒作现象。

同样在美国市场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案例来支持科技产品渗透率阈值与股市炒作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几个相关案例:

1. iPhone的发展与苹果公司股价:自2007年首次发布以来,iPhone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逐渐提升。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iPhone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某值左右。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股价开始快速上涨,从2009年初的约90美元上涨至2010年底的约320美元。

2. 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与特斯拉股价:特斯拉公司成立于2003年,从2008年开始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在2012年至2013年之间,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逐渐提升至临界值以上。与此同时,特斯拉的股价从2012年底的约35美元迅速上涨至2013年底的约150美元。

3. 社交媒体的崛起与Facebook股价:Facebook成立于2004年,凭借其在线社交服务迅速成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社交媒体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逐步攀升至突破临界值。与此同时,Facebook在2012年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IPO),其股价在随后的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

要注意的是,上述案例虽然支持了科技产品渗透率与股市炒作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关系是普遍且绝对的。另外临界阈值不同市场不同,一般在10%-20%范围,但正如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讲的,把黑天鹅变灰就足以投资参考。


$剑桥科技(SH603083)$ $昆仑万维(SZ300418)$

全部讨论

2023-04-23 23:12

目前在阈值范围徘徊的还有智能家居等等,而有的行业产品阈值达到30%以上,注意要退潮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