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71亿收购贝拉米,雅士利沾不上光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出品:中访网零度调研

研究员:朱婷婷

临近年底,奶业又迎来一轮管线的减负和加码。

政策红利,联合版图成为主流

2019年6月3日,发改委今日印发《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

自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一孩和二孩的生育率有所回升。婴儿潮下新生婴儿0-3岁都需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奶粉行业需求向好。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到2020年国产品牌企业CR10要达80%,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卸载”了百亿规模的君乐宝的股权后,尽管此前有市场人士对蒙牛收购贝拉米后续市场计划开展是否顺利表示担忧,但蒙牛对此始终表现得信心满满。

近日,贝拉米在盘前发布公告披露,该收购计划已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审批通过。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在进博会期间和媒体交流时曾透露对贝拉米的未来大计。

事实上,卢敏放在9月份的一次分析师会议上,更详细地透露了未来对贝拉米未来线上线下的渠道运营策略,以及该品牌将如何与雅士利业务协同等热点。

他认为,贝拉米和蒙牛现有的奶粉业务(雅士利)是互补的,前者将成为蒙牛婴幼儿奶粉品类中超高端奶粉系列的补充。于此同时,贝拉米在婴儿辅食业务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据介绍,未来蒙牛的打算是贝拉米和雅士利各自独立运营。

此外,卢敏放还认为蒙牛可以在供应链和市场渠道等层面来推动实现贝拉米和雅士利的协同效应。具体来看,双方在原材料和成分采购、工厂生产设备等方面都存在协同作用。蒙牛在供应链上已经锁定那些有协同机会的地方。

例如,目前雅士利有一个配方的奶粉在贝拉米的Camperdown工厂生产。

雅士利配方注册运营模式之升级

当配方注册制实行后,奶粉行业进入新老交替的过渡期,渠道甩货和领先品牌发力,市场竞争较以往更为激烈,随着库存逐步出清,配方注册制几乎淘汰70%的奶粉品牌,腾出20%的生存于三四线市场的杂牌市场份额。

国产头部奶粉有望成为配方注册制和此次利好的最大受益者,外资奶粉产品、品牌下沉不难,但人力不足仍是限制三四线拓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同属三四线市场的国产奶粉有望收割杂牌份额。

9月初,雅士利国际蒙牛乳业同时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据雅士利国际财报显示,雅士利国际上半年营收17.4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净利润为3430万元。

6年前,蒙牛与雅士利联姻,蒙牛成功控股雅士利。双方联姻可带来双贏,一方面,蒙牛可补齐在奶粉业态的短板;另一方面,雅士利大股东也能功成身退,不再为食品安全、真假洋奶粉等烦恼伤神。

然而,在蒙牛的关照下,雅士利却没能让蒙牛放心,业绩连续下滑了6年,2016年产生了亏损,一度成为蒙牛乳业的“拖油瓶”,直到2018年上半年业绩才有所复苏。

为了扭转乾坤,雅士利这些年也很拼,试图以高端奶粉为切入点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雅士利国际的奶粉产品实现收入约为13.986亿元,与去年同期11.442亿元,增长22%左右。

其他奶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约为2.642亿元,与2018年上半年1.887亿元相比,增幅在40%左右。雅士利指出,主要是新西兰乳业销售基粉给达能SA子公司达能亚太有限公司产生。

在雅士利奶粉业务中,高端奶粉占比逐年提升。财报显示,高端婴幼儿奶粉在奶粉中的销售占比从2018年上半年的34.9%及2018年下半年的34.4%,提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36.4%。

2011年,雅士利耗资11亿元在新西兰打造奶源生产基地,主要从事乳品生产销售。但2015年该工厂竣工投产以来产能利用率较低,停工停产现象较为严重。

公开资料显示,新西兰乳业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分別亏损2000万新西兰元、亏损87.7万新西兰元及盈利349万元新西兰元。

由于雅士利奶粉卖的并不好,造成新西兰乳业工厂闲置,产能利用率较低。蒙牛收购雅士利后,雅士利当时正好赶上达能因为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和恒天然闹掰后,断绝了从恒天然引进新西兰奶源的后路,进而雅士利成为了达能的奶粉代工厂,供应奶粉基粉,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工厂限制造成的高成本。

雅士利毛利与其营收一样连年下滑,毛利率也深受影响。 2018年上半年,雅士利毛利率略有收窄,收窄2.9个百分点至43.4%,下降原因在于毛利率较低的基粉销售占比有所上升,高端化未能完全抵销代工毛利率较低的代工生产业务。虽然为达能提供代工服务,但是重金投入的新西兰工厂未能给公司带来多大惊喜,出于优化现有产能的考虑,雅士利在2018年下半年“瘦身”自救,14.9亿元向达能出售了新西兰乳业49%股权。

近年来,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以及“二孩”政策的引导,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销售达到2221亿元,同比增长18.6%。

其中,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中国市场表现更为突出。2018年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中国市场取得了46.8%的高速增长(销售额),这一数据远高于中国有机食品平均16%的增长率。

资本市场并不买账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投资者看重的除了眼下,更重要的是未来。

虽然雅士利在2018年一举扭亏,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连续三年下滑。

据中访网咨询食品产业相关分析师,雅士利正处扭亏阶段,公司急需加大市场投入,以此抢夺份额,销售费用的上升必定会拉低毛利水平。

在蒙牛和达能亚洲相继成为雅士利控股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后,都给予了雅士利强大的资源支持,然而2016年和2017年,雅士利仍然连续两年亏损,亏损金额合计高达5亿元。2018年,雅士利终于扭亏。根据其4月底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额30.11亿元,同比增长33.6%;毛利11.98亿元,同比增长29.5%;净利润5227.5万元。不过,公司经营溢利仍为亏损1.32亿元。

目前,雅士利集团旗下有雅士利、多美滋、瑞哺恩、朵拉小羊和Arla五大品牌,实现了中端、高端和超高端等层级市场的全面覆盖。

国内市场上,婴幼儿奶粉是刚需,行业又有品牌和硬件的门槛,所以,有的高端婴幼儿奶粉毛利率最高能达到300%,比普通奶粉高出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