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未完:与博力达思互怼的第四天 波司登业绩会称对股价有信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玩转港股(ihkstock)”关注我们

卢杉 报道

6月27日上午,近日频频上头条的羽绒大户波司登在香港召开2018/19财年业绩发布会。这也是波司登和沽空机构博力达思(Bonitas Research)对峙进入第四天,至今双方已经互怼了两个回合。

6月26日,波司登如期公布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营收103.83亿元同比上升16.9%,毛利率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至约53.1%,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约人民币9.813亿元,同比增长59.4%。提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06港元。

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在致辞中重申波司登聚焦主航道和主品牌的战略方向,并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资本信心低迷的环境下,波司登取得了理想的经营业绩。“2018年波司登转型重塑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2019年将是发力品牌的关键之年。”

波司登首席财务官朱高峰在会上分析了波司登各业务的财务情况,羽绒服业务中,主品牌波司登在往中高端转型的同时,与雪中飞、冰洁一起构建高中低的差异化品牌组合。女装业务上,还在做品牌内部的整合和协同。多元化业务如家居、男装如期收缩。

对于近日的沽空风波,波司登回应称一切以公告为准。上市以来,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高德康从未减持,短期涨跌很正常,对股价十分有信心,“没有花一分钱做股价维护。”

第一回合

6月24日,距离年报披露前两天,港股上市的内地服装企业波司登“闪崩”,一小时内直线大跌超24%,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后紧急公告停牌。这“意料之外”的一击来源于Bonitas当日发布的第一份报告,称波司登“执行管理层一如既往地腐败”,直指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和他的同谋从波司登少数股东手中偷走利益”,方式包括虚构纯利“波司登自2015年以来捏造了8.07亿元的净利润,多报了174%”、就多次收购向未披露之内幕人士作出多付款项、在未收到付款之情况下处置资产、过往向波司登内幕人士支付巨额红利等。

6月25日早间,波司登发布澄清公告否认Bonitas报告中的所有指控,“希望邀请Bonitas及其研究主管访问本公司,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公司的战略、业务布局及营运。”同时恢复买卖,复牌高开。

第二回合 

6月26日,双方进入第三天对峙,Bonitas再发第二份沽空报告,对于波司登的否认,Bonitas称“维持我们仍然做空波司登,并认为其股票最终没有价值的0.00港元。”

Bonitas称在此份报告中提供了新的证据,并维持此前的判断,认为波司登谎称购买Buoubuou来自独立第三方,谎称周先生于1998年创立了杰西,谎称Jessie收购后的实际收入贡献等。

波司登再发公告回怼Bonitas并称可能诉诸法律:“本公司认为,Bonitas在进一步报告中所谓的‘反驳’,与该报告相类似,包含具有误导性、偏见性、选择性、不准确及不完整之陈述以及毫无根据之指控及不负责任之猜测。本公司否认该报告及进一步报告内之所有指控。本公司将酌情于适当时候提供更多信息。鉴于对本公司造成的潜在损害,本公司正采取所有必要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对负责该报告及进一步报告的该公司或关联人士展开法律诉讼。”

波司登的的进一步澄清包括回应申报财务报表中虚构纯利:沽空报告指控其自2015年起虚构纯利人民币807百万元,多报174%;波司登认为其一部分公司并没有被沽空报告放入其中,还有不同财务报告期造成的时间差异影响、附属公司涵盖范围不同造成的影响,上述两个因素合并造成的差异为约人民币770百万元, 波司登认为沽空报告中忽略了此一事实。

对于虚构“杰西”的收购后收入,波司登称:杰西收入的差异乃主要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差异,因分别就收入以及销售及分销开支调增或然租金之金额而对净溢利并无任何影响。

对于杰西的创办人,沽空报告指称周美和先生并非“杰西”的创办人。波司登称该指称与事实不符:女士时装品牌“杰西”由深圳美宝和服装有限公司(周先生创办的公司)于1998年推出,有关业务其后由深圳杰西进行。周先生直至2008年并未持有深圳杰西任何股权的原因是,当深圳杰西于2001年成立时,倘若周先生作为香港居民成为深圳杰西的股东,则深圳杰西不能享有仅提供予内资企业的税务豁免。故此,当成立深圳杰西时,周先生两名亲戚张林海先生(周先生的妹夫)及赖雄亮先生(周先生的外甥)代表周先生作为深圳杰西名义上的股东,而自从深圳杰西成立以来,周先生一直是其法定代表人,这可以从深圳杰西的注册成立文件可见,而周先生亦一直是深圳杰西的最终实际控制人。

对于“邦宝”交易的卖方,沽空报告指称,涉及邦宝交易的卖方均非独立第三方。波司登回应:于2013年乃自兆宁环球实业有限公司(一间由属于本公司独立第三方即「邦宝」品牌之创始人- 陈先生(台湾人),最终控制的公司)收购「邦宝」品牌的控股公司30%权益,而非所指称从周先生控制的公司收购。关于2016年7月从其中包括劲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诚如孔博士及彼控制实体备案的权益披露表格所披露,该公司为孔博士最终控制的公司)等收购邦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70%权益。孔博士于关键时间已不再是本公司的关连人士,因为彼已自2014年5月15日起辞任本公司执行董事。

转型大考 

被质疑的资本运作之外,这家老牌服装企业能不能扛住此轮打击,似乎也是对波司登近年来“不断试错”的转型的成果考核。

从选择发展多品牌矩阵“碰壁”到回归羽绒服“主航道”,“这是头部企业成长的焦虑。当年在各自细分领域相对领先的企业,比如早年的李宁、美特斯邦威、百丽,都遇到过这个问题。”6月25日,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企业遇到成长的天花板,需要不断寻求突破去转型、去占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被天花板打回来,就像用老的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最基本的业务如果做得不够扎实,只能再回来、再去找、再成长。”

2007年在香港上市之后,波司登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寻求增长,从一家做羽绒服起家的企业逐渐走向“四季”化多品牌的路子,但也埋下了转型的伏笔。2013年之后,波司登业务开始出现下滑,据波司登自己的说法,“在传统服装业整体‘萎靡’的2012至2015年间,公司也受到产能过剩、过度扩张、品牌形象老化、产品差异化不足和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出现库存积压、营收下滑,业绩表现一度‘疲软’。”

于是,在第一次多品牌矩阵转型碰壁天花板之后,波司登选择回归老本行羽绒服业务。也就是高德康重申的“未来,集团将继续聚焦羽绒服核心主业,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升级产品及渠道。”

国内服装企业在经过20年的发展后,进入了低迷期。除了遭到做空,国产服装业已经经历了多年的艰难转型,有专注产品的改良、风格的变化、渠道的建设,亦有选择在资本领域长袖善舞另谋出路的。

安踏的收购之路、美特斯邦威的频频转型以及李宁转向“国潮”化,都是这些昔日服装企业龙头们成长焦虑的缩影。

当某一品牌在细分主营业务上难以往上增长,就容易转向其他品类做规模转型,比如收购、开始做多品牌矩阵,“但是多品类扩充都很不成功,只好再收缩回来,又转向销售上的创新。”马岗说,“一是近年来品牌又开始增加重点区域的渠道掌控力度,比如在大城市增加直营店的比例,这是渠道的改革。如果大的渠道品牌掌握不了,永远会被渠道牵着走,可以同甘不能共苦,这是不能掌握强渠道的弊端。自己建设渠道同样痛苦,但支持力和掌控力会更强,虽然比较缓慢,但是长期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效。”马岗认为,第二个维度是产品的转型,“这些品牌其实都有共同标签,在经历了20年的成长,他们的内部管理团队、设计师、经销商等,审美结构和固有的思维模式,都老化了、跟不上市场节奏。所以这两年他们都热衷于吸收新的元素、找新的设计点,去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对其产品的关注度。”(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