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尸山血海,光伏产业生死年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6喜欢:22

2024年已经成为一些光伏企业的生死年!也是一些头部企业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年。
包括一些业内人士也万万没有想到,2024年将成为P型组件的绝唱。从新年第一周主产业链调研来看,包括头部企业在内的几乎参与者,正在积极为P型产能善后,或停产,或N型升级,或减值报废。
电池价格近期均持稳,主要因为价格已跌破成本线。本月Topcon电池开工率较高,而订单不确定性较强,预计排产上中下旬会有波动 ,而P型电池产线开工率跌至四成以下。
原本认为P型还有二三年的生命期,现在看来P型在1年内就将退岀历史舞台,除了去年招标的P型订单和少量订制产品,P型已没有新的订单了,N的替代来的太快了,几乎岀乎所有人的预料。
为什么会这样?过去一年时间toPcOn产能上的太快太快了,一年时间300GW落地,今年上半年还将有200GW左右投产,大幅增长的产能带来的是成本的快速下降,至去年底,topcon单瓦成本己几乎追平p型,由于使用效率大大领先p型,提前一年淘汰P型。这一结果大大岀乎了所有参与者的预期,24年光伏行业最大变数岀现了。
哪么,4个光伏产业主要环节将岀现哪些变数。由于硅片,组件产线,特别是近一年新投产的,基本可以N型通用切换,影响不是太大,而硅料,电池环节则进入了立判生死的时刻。
硅料,P型料己经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没有了市场卖不岀去了,除非去亚非拉开拓一些边缘市场。二三线和新进者的P型产能,原本寄希望于还有一二年的生命期,以努力完成技术提升,现在显然没有了这一机会,主流市场已经事实上把大门关闭。


优质的N型料使硅片至少寿命达到1000us以上,极低氧碳含量,硅片才不会岀现同心圆及黑片。而现在大部份硅料企业还不具备生产N型料的能力。特别是新进者刚投产的,对产业变化的预估和对硅料技术难度的乐观,现在看来是致命的。就像还没上菜就要散席了,上百亿的投资即将变成沉没资本。硅料环节的岀清是最快的,巨额的试错成本任何企业也承受不起,不能适用于N型的产量很快就会关停退岀。
电池环节岀清比较复杂,这一环节的参与者可说是最多的,良锈不齐。老旧的P型立马关停没有疑问了,比较新的产能大多预留了升级t0pc0n的空间,考虑的是升级是否经济,毕竞与新建差价1GW已不足一个亿。
最重要的是tOPCON相较P型技术要有难度,良率,效率的提升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也不是哪么容易做的好。现在topcon最好的技术为通威太阳能,量产效率稳定为26.1,TNC组件功率620W。其次为一线企业晶科,天合,钧达,晶澳等,量产效率达到25.8以上,组件功率590-600W左右。还有相当部份新进者电池效率低于25.5。未来半年内,良率达不到98%以上,效率达不到25.5以上的topcon产能,连参与竞争的资格也没有。


光伏的技术进步真的太快了,就连市场化没有几年的p型这样的主流技术淘汰起来也是不留一点余地,快速的替代有利的是产能加速岀清,不利的是落后资产的沉没。预计头部一线企业在年报及一季报会计提大量老产能,企业盈利会来到一个低位,不排除岀现亏损情况,二季度轻装上阵,随着需求的复苏,行业形成反转。同时,未来半年内技术,资金,人才不具优势的大量二三线,跨界新进者岀现倒闭潮,不排除有知名上市公司会岀现财务危机。
当大量的落后产能快速出清的时候,整个光伏产业就会迎来新一波蓬勃生机!
光伏上游的高纯石英砂
近期,坩埚企业对石英砂采购意愿持续降低,压价心态较为明显,现阶段以消化自身库存为主,需求端表现维持低迷。但由于中内层砂,特别是内层砂供应商高度集中,产能有限,商品价格依然维持高位不变。


内层石英砂去年年初7.5万/吨,4月上涨到13.5万/吨,5月到35万,9月到41.5万,目前41.5万,中层21万,外层8.5万, 价格就像铁板一样坚挺!
石英坩埚去年年初1.6万/个,1季度涨到2.5万元/个,3季度涨到4万/W。

继续看好光伏产业由于 N 型代替P型导致的石英坩埚的需求增长和上游高纯石英砂特别是内层石英砂的供不应求。可以继续看好相关头部企业的竞争力。如$欧晶科技(SZ001269)$ $石英股份(SH603688)$ $TCL中环(SZ002129)$
一些具体公司的竞争力表现,欢迎交流探讨。

我是热谈哥和革命的老农

#今日复盘# #光伏#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01-09 10:26

TCL中环、石英股份、欧晶科技、通威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在2024年迎来大发展,行业落后产能将会快速出清。$石英股份(SH603688)$ $TCL中环(SZ002129)$ $通威股份(SH600438)$

01-09 08:52

$仕净科技(SZ301030)$ $麦迪科技(SH603990)$ 现在topcon最好的技术为通威太阳能,量产效率稳定为26.1,TNC组件功率620W。其次为一线企业晶科,天合,钧达,晶澳等,量产效率达到25.8以上,组件功率590-600W左右。还有相当部份新进者电池效率低于25.5。未来半年内,良率达不到98%以上,效率达不到25.5以上的topcon产能,连参与竞争的资格也没有。
这些新投产的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技术不行,刚投产就要被淘汰?

01-10 08:55

老师好!对芯片和光伏上游的高纯石英砂生产行业五年十年生存发展有什么看法?正在考察这样一个项目,谢谢

01-09 10:50

HJT到什么阶段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