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超融合报告出炉,中国自主创新力量崛起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喜欢:1

最近几年,超融合在中国市场的火热程度不亚于云计算、OpenStack等新技术,自2013年超融合概念首次在中国出现;到2016年中国迎来“超融合元年”;再到2019年超融合开始广泛落地行业市场。可以说,在短短6年时间内,超融合就完成了市场鸿沟的跨越。

在Gartner最新发布的《中国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中,也印证了这种发展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级用户正在将各种类型的应用部署在超融合之上。而值得关注的是,在Gartner这份报告研究的10家超融合厂商中,来自中国本土的厂商竟然高达7家,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超融合自主创新力量的强势崛起。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超融合厂商无疑已成长为本土超融合舞台上的有力竞争者,相信今后随着中国超融合自主创新力量的不断创新,也势必将进一步刺激中国超融合产业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市场发展。

超融合市场三大变化

我们知道,超融合自诞生以来几乎很快就赢得了企业级用户的认可,且从一个相对较小的应用范围领域,逐渐成长为目前企业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乃至未来实现多云管理架构中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平台。

确实如此,Gartner在报告中指出,全球超融合市场预计将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实现增长,到2023年整个市场规模预计将从31亿美元扩大到超过85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也正紧随这一发展趋势,同时整个超融合市场还呈现出了三大变化趋势:

引自《中国超融合市场竞争格局报告》

一是,超融合市场的应用场景正在迅速扩大。实际上,过去几年超融合已经在边缘和敏态应用场景中验证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但超融合的应用范围绝非仅限于此,其覆盖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不仅客户群正从中等规模客户向大型企业扩张,应用场景也从服务器虚拟化、VDI、分支机构场景扩展到数据库、私有云等关键业务场景。

二是,超融合市场仍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目前大中型企业对公有云的采纳率依然很低,2018年云迁移率仅为11%,混合云仍然处于早期,相反用户更倾向于在私有环境部署类似的云基础架构,这也意味着以超融合为代表的基础架构会成为众多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选择的主流模式。

三是,中国超融合市场的主流玩家也发展出了“三大流派”,包括通过产品差异化优势来赢得市场的纯超融合厂商,如Nutanix、SmartX 等;通过已有市场基础覆盖的传统数据中心供应商,如戴尔易安信、华为、华三、深信服VMware等;以及为客户提供私有化部署方案的云提供商,如QingCloud,EasyStack等。

值得一提的是,Gartner在这份报告更将SmartX作为其中的代表厂商做了重点介绍,指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生产就绪”产品已成为SmartX在市场竞争中的差异化标签。

不难看出,无论是从客户需求,还是应用场景,乃至未来增长看,超融合市场的崛起和爆发已是大势所趋。更为重要的是,以SmartX为代表的中国超融合厂商,其技术的领先性和落地性同样也走到了行业的前列,这让SmartX有实力,也有能力能够与全球顶尖的超融合厂商展开“同台竞技”。

中国厂商崛起的背后

那么,中国超融合厂商为何在短短六年时间之内,就成长为本土超融合舞台上的有力竞争者呢?在这背后,他们究竟有何制胜的秘诀呢?在Gartner看来,这离不开他们在产品、市场和生态三个维度的“精耕细作”,具体来看:

中国超融合自主创新力量崛起

首先,在产品层面,立足点就在于“差异化”。实际上,早在三年之前,整个中国市场能够看得见名字的超融合厂商至少有超过30-50家,且都宣称能够提供“业界领先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但今天这些厂商要么被“收编”,要么已彻底“出局”,而背后的重要原因,归根结底就在于缺乏核心的技术。

此前,很多超融合厂商往往习惯于“拿来主义”,而真正具备核心技术的公司少之又少,但作为最底层的基础架构,不掌握核心技术就难以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本土的超融合厂商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只有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才是走出差异化之路的根本所在。

Gartner在报告中就以SmartX举例,这家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持续专注于超融合领域以及分布式块存储技术,是中国率先探索该领域且一直深耕于此的专业厂商。Gartner指出,SmartX所有存储核心代码已全部实现自主可控,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使得超融合系统获得更优的性能及可靠性。

不仅如此,SmartX最新发布的超融合软件SMTX OS 4.0,更是在虚拟化、存储、容器、运维管理等方面得以进一步提升,具备了更丰富的生产级特性和运维管理的“灵敏性”。同时,SMTX OS在虚拟化的平台支持的丰富程度和管理能力方面,也达到国际一线厂商水平,真正为企业轻松搭建起了“生产就绪”的新一代基础架构。

其次,在市场层面,赢得金融、医疗行业等高门槛客户,以及高门槛客户的关键核心应用,无疑是检验一家公司市场成败的“试金石”。我们知道,这些行业客户历来都是最为“挑剔”的,其IT基础架构强调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超融合厂商要在市场中完成的更大市场突破,就唯有主动接受这些关键行业客户的“检验”。

同样,SmartX从成立之初,就通过专注和聚焦金融等关键行业,最终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而在此过程中,SmartX不但凭借更优的性能和可靠性等优势获得了用户的信任,同时也“力压” NutanixVMware等国际超融合厂商赢得了用户的持续认可。

在Gartner看来,SmartX在响应时间与服务效率上,相比国际一线超融合品牌更具优势,而坚持产品与服务的双重发力,既让 SmartX 获得了一批忠实客户,同时也支持了公司业绩上的长足发展,最终更巩固了其在中国超融合市场的重要地位。

根据第三方发布的报告显示,SmartX在超融合市场金融行业占有率跻身前三。其中,SmartX 成功赢得交通银行的信任,旗下产品成为首家进入五大行的国产超融合产品;SmartX 还获得中信建投东方证券、博时基金、方正期货等多家证券、基金头部客户的广泛支持。而在金融行业标杆“示范效应”的带动下,SmartX也正把自身的优势“复制”到了更多的行业,并在医疗、地产、零售等行业也收获了众多用户的支持。

最后,在生态层面,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对每个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变化之下,没有哪一家厂商可以凭借一己之力便可以满足用户的一切需求,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包容不同伙伴类型,倡导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携手用户打造数字化转型共同体,才能满足用户丰富而细致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在这方面,SmartX 也围绕“生产就绪”构筑了强大的生态解决方案体系,从底层硬件平台到虚拟化、容器、安全、备份以及CMP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合作伙伴支持。

目前,SmartX通过了主流硬件平台的“固件级”验证,可在几乎所有主流x86服务器供应商的认证服务器上运行;SmartX也与OpenStack及本土云管理平台可共同构建云基础设施,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此外,SmartX还通过与专业领域企业深化合作,以增强数据服务能力和安全性,满足用户的备份与数据安全等需求;为了支持容器化工作负载,SMTX OS不仅支持了 Kubernetes CSI,也和 Rancher进行了有效的管理集成等等。

由此可见,在技术、市场以及生态三个层面保持的专注和创新,无疑是以SmartX为代表的中国超融合厂商在激烈竞争中逐步“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这让它在面对来自国际一线大厂NutanixVMware的竞争时也不落下风,始终独占一隅,同时也真正成为了中国超融合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代言人”,引领了中国超融合市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落地。

SmartX的价值与启示

在我看来,Gartner在报告中高度认可SmartX的商业模式,背后也正是中国超融合厂商强势崛起的一个重要“缩影”。特别是SmartX通过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对技术研发的创新和投入,保持对超融合的实干和专注,在中国超融合市场上执着攀登,不仅重新定义和诠释了超融合乃至新型基础架构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让中国超融合的技术创新攀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更让全球看到了中国科技产业持续创新的活力与价值。

第一,从探索角度看,作为国内最早深耕超融合领域的公司,SmartX从谈概念愿景,到产品验证及技术落地,一直以来都肩负了整个中国超融合市场“拓荒”的角色,一路见证和参与了中国超融合市场的成长与壮大,而SmartX在此过程中不仅完成了自身的厚积薄发,同时也让中国的超融合市场最终跨越了鸿沟。

第二,从创新角度看,作为中国超融合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及“生产就绪”产品的“代言人”,SmartX在超融合市场上始终没有选择追逐市场热点和风口,而是围绕产品和技术创新这一个点做深做透,从零到一的搭建起了一个企业级的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的解决方案,并以差异化的优势为众多的行业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可选择的、具备自主可控能力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平台,真正让中国超融合的技术创新攀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从引领角度看,从私有云到混合云再到公有云,超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平滑过渡的解决方案;再加上随着大数据、云原生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同样也为超融合市场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而SmartX凭借着创新与专注,以及过去六年来在超融合市场打下的坚实基础,也必然能够在未来给中国更多的企业级客户带来无限的可能,同时也将继续领跑整个中国的超融合市场。

综上所述,在超融合落地中国的过程中,SmartX可以说既是市场的探索者,也是落地的实践者,更是未来的推动者。而这背后无疑是SmartX凭借专注和执着的精神,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对中国企业用户痛点的捕捉,使得SmartX在大量的成功实践中,逐步趟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超融合之路,这让SmartX能够在市场中不断创出好成绩,也实现了与中国客户的共同成长,更是其带给业界最重要价值与启示。

全部讨论

2019-11-20 06:44

最新的Gartner报告、NTNX重新回到第一的份额、48.3%

2019-10-12 09:23

这个市场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这从这么多厂家参与就能判断出来,技术不是壁垒。真正的竞争重点在销售渠道,这从$Nutanix(NTNX)$ 的股价走势可以判断。为啥股价大起大落,原因是虽然技术领先,奈何销售渠道不行。ntnx最终的命运可能是被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