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尽头是茅台,港股的尽头是腾讯,而我却是从券商股开始的长期投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2

经常看到的一个说法是,投资的尽头A股是茅台,港股是腾讯。作为“股王”级别的存在,从各方面来讲,这也是不无道理的。

一,A股的尽头是茅台

茅台不仅是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A股市场中的市值和股价表现佼佼者。其对整个白酒行业乃至A股市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虽然从开始踏入股市不久就关注过贵州茅台却一直没买过。也不是买不起,那时的茅台的股价可是才100块多点。

之前说过早期关注过很多的财经股票方面高手名人的博客,其中就包括原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的谢百三教授。一直印象中,谢教授是比较敢于直说的形象,不论是在电视节目中还是博客文章里。

他在博客里曾建议大家买贵州茅台,拿分红,我就印象颇深。当时茅台应该在100多一点的样子,我当时想着等到了100就买他,结果一直也没等到100所以最终也一直没买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与白酒股最初的结缘,当然100多的茅台没买,后续的茅台更不可能买了,这是一部分散户的通病。

但白酒股还是在脑子里留下了印象的,后来还是买了别的白酒股的,记得最清楚的应该就是洋河了,反正持股的体验不是很好。

当时股票论坛里一直有人争论谁是白酒行业的老三,排名到底是茅五洋泸还是茅五泸洋。于是心里就想着不管茅五洋还是茅五泸,看来茅五是公认了的,所以五粮液以就一直在关注着。

印象中多年前五粮液大概在120左右曾准备买入白酒股,然后又是之前的思路,也想着等股价接近100的时候准备买点,结果一手也没买,后来白酒股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郁闷的我好长时间都不想看白酒股。

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当去年又萌生了买白酒股的想法后,就想着立马付诸行动。看到五粮液来到了160,首先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了一点,计划是150以下买到预期仓位,没想到最低来到了130以下。

五粮液最终也成为我的A股持仓中的基础持仓,关于买白酒股的经历之前写过一篇《五粮液及一些对白酒股的模糊印象》。

二,港股的尽头是腾讯

腾讯作为港股市场中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其市值和股价长期保持增长,因此也成为了许多价投的集中地。

腾讯庞大的用户基础,形成了强大的社交网络效应。在社交、游戏、广告、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多元化布局,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还通过投资众多企业形成强大的投资帝国,进一步拓宽了护城河。

腾讯也是我去年开始买入的股票,当然关注的其实更早一些,一直没下定决心买。可以这样说,腾讯应该是每个买港股的人都绕不开的一只股票吧。

无论腾讯的“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理念还是创始人马化腾的为人处世风格,都是我比较喜欢和认同的。同期,因为持有恒生电子一段时间,对另一马也有关注,个人比较下来还是更喜欢小马哥一些。

所以,最终在23年三季报前腾讯又一次接近300时开始买入。腾讯也作为港股的基础持仓看待。买入的一些心路历程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腾讯还会腾飞吗?》。

可以说,五粮液腾讯基本上也是我倾注时间和精力最少的持仓股了,平常也就跟踪一下大的基本面上的一些信息。分别将其作为A股和港股的基础持仓准备长期持仓,当然仓位会有变化。

三,我真正开始长期持仓却是从投资券商股开始的。

这也许与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因为券商股可是有名的周期股,“渣男”般的存在。确实,但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让我思考了一个长期投资券商股的策略。

当然,至少从目前来看,对于我个人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虽然现在持有的券商又来到了“低位”,这个策略还是一直在执行着。

记得应该18年中的样子,我在以前零星买过一些券商股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构思了一个定投买券商的策略。

当时还给该计划取了个名字,叫“券商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来用余钱定投券商股,只在券商之间无脑调仓,不减仓。

记得最开始买的应该就是华泰证券国元证券申万宏源。当时,允许一人多户,好像刚开始一个人最多可以开20个账户,华泰网上开户势头很猛,我本人就在网上开了一个华泰户,后来这个券商组合就是在这个华泰户开始的,也因此千亿大券商就买了华泰。

其实之前也买过券商股诸如$国泰君安(SH601211)$ 、海通之类的但后来感觉都没什么大的特色,所以那次就没买,只是纳入组合观察了。而300亿左右的中小券商就买了国元证券,这可能也有一部分小小辛巴的因素。当然还买了一个申万宏源,主要是看中的是低价,当然后来那段时间低价券商涨得最猛的却是国海。

整体策略就是这个券商组合定投持仓至少三年,三年后视情况定投停止去蹲一个牛市,如果在这中间遇到券商行情则逢高退出。

这之后19年和20年都有一波小高潮,记得最清的是某天券商股的涨停挂单都悉数卖出了,一度让我以为牛市要来了,于是又买入还没涨停的券商维持券商的整体仓位,一直都没有舍得清仓退出,以至于高潮过后又是长时间的慢慢走低、震荡、横盘……

当然,这些都是马后炮,站在当时时点并不会这样认为的。其实后来看这些正符合之前对券商股的定性,上帝视角的操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整体关于券商这个操作策略是一个适合的策略,从结果来看券商组合(非某个具体券商)也取得不错的收益,也让我逐步开始从长期思路考虑一些可行的持股策略。

因长期关注券商,在这过程中逐渐关注到了一个券商铲子股恒生电子。恒生电子有支付宝的蚂蚁基金,从而慢慢开始关注另一个第三方基金平台和券商都有布局的$东方财富(SZ300059)$

当时,经常流传的一句话是“券商只有东财和其他”,我的券商组合逐步往东方财富切换,最终的组合策略也变成了“东方财富主动成长增强”。

至此,组合策略变为对标东方财富,财富管理的大金融组合。其间,关注了同样财富管理优秀的招商银行以及跌的比较多的中国平安,但其实一直没有买。

大概21年底,网信证券破产重组,$指南针(SZ300803)$好买财富还有一个期货公司参与,22年上半年指南针最终完成收购。东财的唯一的互联网券商身份貌似要改变了,所以这时关注了号称“小东财”的指南针,也慢慢挪了一部分仓位给指南针。

直至去年,券商股完全变成了东方财富指南针,并且指南针仓位超过了东财。券商的买入思路和过程见《网页链接{券商组合策略 东方财富 指南针 及其他}》一文。

目前,互联网券商组合持仓依然是我A股持仓的第一重仓。当然,指南针今年的拉胯表现使我今年的投资成绩依然在坑里徘徊,期待接下来的指南针能有点起色吧。

全部讨论

吊东财我亏了100多个

06-02 11:56

好选不选,选了垃圾堆

06-02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