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并购东风,龙年的利安隆能成龙吗?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0

2024-01-06 18:51

还没步入龙年,A股一众龙字辈股票就已经反复活跃。跌了一年的利安隆,能趁着并购韩国IPI的东风迎来拐点,在龙年成龙吗?

买入利安隆比较偶然,一直买入的也不多。记得当时应该是在关注化工行业,偶然就关注到了利安隆,看着年K连涨了6、7年,虽然涨的不多,但趋势相当不错啊。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还有人说可以“按手买入”,公司本身是抗氧剂龙头,又刚收购并表润滑油添加剂企业,还有所谓的第三曲线业务,前景那是相当不错滴,于是,买了一点。但持股过程中感觉他主要是靠外延并购取得的发展多一些,加上手中的另一持股科达利大幅下跌,就挪了一些仓位给科达利,利安隆仓位一直很低。当然,结果差不多,这部分仓位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躲过了利安隆的下跌却亏在科达利上,只是把亏损账记在科达利头上而已。

利安隆的并购一直也算比较成功的,所以就这么关注着。过往比较大的并购就有:2017年,并购浙江科润布局紫外吸收剂;2019年,并购衡水凯亚补充光稳定剂产品;2022年,并购锦州康泰开拓润滑油添加剂产品线。历次并购均助力公司快速成长,可以说并购整合经验丰富。也因此,此次并购韩国IPI,市场也给出了较正面的反馈,近期股价也一改颓势,有了一波连续的小回升。

利安隆就此迎来拐点了吗,希望如此吧。

全部讨论

关于此次并购的PI项目,利安隆也进行了一些相关说明:
PI(聚酰亚胺)材料与碳纤维、芳纶纤维一起,被认为是制约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三大瓶颈性关键高分子材料,也是“金字塔尖”的高分子材料。
PI能够长期在-269°C到400°C 范围内使用不变形。
PI材料在加工性能、机械性能、绝缘性能、阻燃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辐射性能等诸多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解决问题的能手”,因而广泛应用于柔性屏幕、可穿戴设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防火阻燃、光刻胶、电子封装、风机叶片、汽车等诸多领域,上述应用领域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5G通信、柔性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柔性PI材料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尤其是2023年开始,全球OLED屏幕头部面板厂家资本开支明显提升。2023年4月,三星显示宣布在韩国牙山园区建设全球首个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8.6代OLED显示面板生产工厂;2023年11月,京东方公告在四川成都投资建设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项目产品主要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显示屏,主攻中尺寸OLED IT类产品,该产线为国内首条高世代OLED面板产线。 此外,苹果公司已明确规划,未来Macbook air和pro均全面切换至OLED屏幕,为OLED笔记本电脑面板发展铺垫良好的基础。这些集中的资本开支和未来规划无疑将带动面板行业加速转型发展,全球头部面板厂官宣大世代OLED IT线体规划落地,中尺寸OLED屏幕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OLED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尺寸应用上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PI材料未来必将是快速提升的赛道。
利安隆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一直在寻找技术门槛高、市场空间大的国产替代新业务领域。在仔细研究了16个国产替代关键材料后得出的结论是:PI薄膜技术壁垒高、性能优越、未来消费趋势不可替代,被称为“黄金薄膜”。
从需求端评估,制作PI薄膜的PI材料是卡脖子材料中海外技术成熟、国内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国内产能有限,市场未来容量巨大、国内紧迫性最强的材料。
从供给端来看,按应用类别的不同,PI材料的成品PI薄膜可分为电工级、热控级和电子级。国内已实现热控级和电工级PI膜的大规模生产,目前传统的电机领域、车轨交通领域使用的电工级绝缘胶带以及热控膜可实现国产化,而高性能电子级PI薄膜仍基本依赖进口,这也是利安隆将推动国产化电子级PI膜的原因。
电子级PI薄膜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主要用于AMOLED柔性屏、高端FPC的FCCL、高端QFN封装和动力电池等领域,随着5G的建设以及全球电子产业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促使国内电子级PI薄膜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产能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韩国,以上几个国家占据了全球电子级PI薄膜总产能的80%以上,主要行业玩家有韩国SKC、美国杜邦、日本的东丽杜邦、宇部兴产、钟渊化学等企业。国内产能以热控膜、电工膜为主,建有少量浆料产能和探索性电子膜产能,主要集中在瑞华泰、国风材料、时代新材、丹邦科技、中天电子、鼎龙股份等企业。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巨头存在差距。
鉴于国内独特的下游产业发展优势,以及国内供给端技术、产能的现状瓶颈,利安隆基于自身稳固的产业基础,聚焦PI材料赛道,在全球扫描行业技术先进企业,关注到韩国企业IPI,并迅速与其建立了联系。
从公告中看到利安隆入股的是全资控股韩国IPI的中资企业,该中资企业为韩国IPI公司创业团队按照双方设计的合作框架在中国宜兴设立。公司将在宜兴快速建设中国产能和研发中心,形成韩国研发中心和中国研发中心、韩国产能和中国产能并行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格局。
IPI公司具有成熟的YPI、TPI技术,并在韩国拥有YPI浆料产能525吨、TPI膜涂覆产能348万平方米的工业产线。目前,TPI和YPI产品已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应用于FPC行业的FTPI产品,在韩国客户和中国客户均有验证。 应用于芯片封装行业的PTPI产品,已开始供应中、韩、菲律宾等客户。YPI产品已通过韩国知名面板企业前期测试,即将进行量产测试,同时国内的主流面板厂测试也在全面推进。
IPI团队成员借助韩国电子材料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充分利用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领域的黄金创业资源,能够协同LG、三星等领先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其技术能力、工艺标准都达到和钟渊化学并驾齐驱的水平。
利安隆和IPI都具有科学家基因、创新基因,且文化背景类似,由于IPI的财务投资人持股比例太高,同时随着PI产业下游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在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IPI后续打开市场通道。因此双方进行了深入沟通,并探讨通过股权深度合作的方案。
利安隆对PI材料领域的战略规划也进行了说明:
境内外双研发中心、双产业基地:在韩国、中国分别设立研发中心和量产产能。将韩国成熟PI材料技术引进国内,打破国内自主研发技术进程缓慢的局面。并以海外成熟产能直接复制到国内的方式迅速打开PI电子材料的国产化替代空间,保证产能的充足及供应链的稳定。
中韩企业优势互补:通过收购IPI,利安隆可迅速掌握PI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达到国际头部水平,未来将利用在韩国的环境和人才优势,继续保持技术水平的领先性,确保长板足够长的同时,还弥补了IPI公司现存的市场开拓短板,有望在国产替代新材料领域迅速成为国内领导者。同时,利安隆在产品品质管理、市场拓展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在顺应国产替代需求的过程中抓住机会,迅速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
技术储备:目前IPI公司已有29项韩国及国际专利布局申请,已获取了16项授权,其中不乏国际头部客户需求的技术储备。未来,公司将根据下游客户发展趋势和方向,不断储备技术,保持技术水平的行业领先。
公司对一些问题的回复:
问:公司与同行业比较,有什么差异化优势?
答:(1)PI是我国卡脖子材料,尤其是电子级材料在国内还基本没有实现工业化; (2)中国下游行业资本开支提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3)公司将形成比国内同行业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比日韩同行业有明显市场优势的格局。
问:根据公司公告可见,公司已经在宜兴进行了产能规划,请李总介绍一下未来境内外双基地产能规划。
答:公司拟在宜兴经开区投资建设柔性基板材料国产化项目,新建设YPI生产线、TPI涂覆生产线。规划用地约86亩,分两期建设。
韩国现有独立的研发中心,有产能YPI 500T、TPI 400万 m²。
宜兴一期建设后达到境内外产能合计YPI 1500T,TPI 1200 万m²,项目一期2024年底试生产,用地约50亩。
宜兴二期建设后达到产能合计YPI 2500T,TPI 2400万m²,项目二期用地36亩,预计2026年底试生产。
问:公司未来将开发的客户涉及哪些领域?
答:针对公司现有量产的产品,主要扩展YPI、TPI市场方向,未来开发的客户主要是面板厂、FCCL工厂、芯片封装厂。南亚未来将是芯片封装聚集地,公司也在南亚开发芯片封装的客户。
问:完成此次收购后,公司目前三大事业部的组织架构是否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公司管理该业务的主要人员是谁?
答:完成收购后,公司三大事业部不会做调整,PI并入新材料事业部,该项目由经营电子化学品多年的一位企业家韩艳东先生负责,韩总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生产运营经验,具备国际和国内双重市场管理能力,非常熟悉电子消费品上下游产业链情况,并且韩总本人跟投了并购IPI项目。由他来担任CEO,由他来管理团队,公司寄予韩总厚望和信任。
问:该类产品目前的市场空间是多少?产品的预期价格水平或公司现有/规划产能未来的产值预期?
答:根据势银研究的数据,目前我们现有的量产产品YPI、FTPI、PTPI国内市场空间大约为30亿。公司现有产能对应的产值超4亿;一期产能建成后的整体产值约14亿,二期产能建成后的整体产值达到20亿以上。
问: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同行业有哪些?公司的份额是多少?
答:与公司相关的几个产品主要的同行业,YPI:钟渊化学、宇部兴产、鼎龙股份;TPI:宇部兴产、钟渊化学、美国杜邦。公司目前占市场份额很小。IPI产能释放时机欠佳,营销团队有提升空间,所以我们用公司的优势补齐短板。
问:Apple Vision Pro将在2024年初发售,其中显示屏幕是Vision Pro的核心硬件之一,成本占比最高,IPI产品是否可应用于该领域?
答:头显设备中的柔性AMOLED外屏和独特要求的FCCL均使用PI材料,这类客户也是我们的现有客户和未来主要目标客户,目前IPI公司已经针对柔性AMOLED屏客户的上游供应商进行了对接,特殊工艺的FCCL已经应用于头显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未来将是很好的PI材料应用领域。柔性屏终端行业正在更新并测试新一代的PI浆料,对浆料环保要求较高,尤其是头显设备,公司会稳步推近智能穿戴领域客户的开发。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