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74回复:258喜欢:238
$乐视网(SZ300104)$
当我们在谈论乐视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乐视作为一种现象,恐怕只要炒股的,大部分都「不得不」关注。

买了乐视股票的,有的是死忠,6年赚30倍;也有的是投机,借助创业板领头羊做个高抛低吸。

没有买乐视股票的,有的是天生黑,从乐视上市以来就数年不懈的看空;有的则是曾经持有但觉得现在市值太高而卖掉的。更多的则是随便看看。

对于乐视的任何消息,无论是新的战略,对外投资,硬件销量,还是股价涨跌,都引起巨大争议。如果雪球是一个线下咖啡馆,可能每天都要有人因为乐视单挑或者斗殴。所以总有人开玩笑说,不论方三文个人看不看好乐视,作为雪球CEO,都得「感谢」乐视。

作为乐视员工兼自封的「乐视驻雪球民间IR」,曾经写过不少长文解说乐视,当然没有立春的高屋建瓴和理论建设,但每每看到流传甚广的误读,总是时不时加以回复,时间长了,拉黑不少无脑的乐黑,可能也被无数人拉黑。但既然雪球是一个股票交流平台,不少投资乐视的股民又以此为获取乐视信息的渠道之一,这样的努力就值得继续。所以对于最近重点被讨论和关注的几个话题,我觉得又有必要总结说明一下了。

1.「我身边没有一个人用乐视手机」、「我亲戚朋友几百人,家里一台乐视电视都没有」

乐视当年宣布做电视时,股价在此后的一两个月左右时间腰斩了。当时关注的是「视频网站到底应该不应该做电视」。普天盖地的文章劝诫乐视投资人:硬件投入太大了,TCL海信等国产悍将以及三星夏普等进口品牌一统天下,就凭乐视一个流量在视频行业排名10名以外的「小而破」视频网站,肯定要被活活拖跨。很多乐视投资人应该是接受了这种看法,股票也响应的腰斩了。

四年过去了,除了乐视,几乎所有跟内容相关或不相关的公司都在以自己生产或合作的方式进军智能电视。所以现在人们可能无需再质疑「乐视应不应该做电视」了,因为大家都在学,所以转而质疑「乐视到底卖了多少电视」这个问题,遇到乐视说「四月销量第一」这种新闻,当然得群起攻之。我想说,就像当年大家质疑乐视做电视的正确性一样,现在质疑乐视的电视销量,只对「西瓜党」有重大影响。所谓西瓜党,是台湾的一种选民外号,他摇摆不定,无论国民或民'主两党,都觉得无所谓。这些摇摆股民是大多数,他们相信了大部分舆论的分析,认为乐视做电视是重大的战略错误,所以纷纷卖出乐视股票,哪怕割肉,这就导致了乐视股价的应声腰斩。他们认为乐视电视根本就买不到600万,或者认为乐视宣称卖了600万但是数字是假的,所以卖出乐视股票,哪怕割肉,这次基本不会导致乐视股票腰斩了,因为经过做电视一事的割肉,多了几个人愿意再等等看,但总能导致上下波动或者徘徊不前。而对于乐黑来说,无非多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死忠,则正是低吸的机会。

所以「我身边没有看到人用乐视手机」这类言论,我奉劝所有乐迷,别争论,别解释,别气愤。国内手机保有量至少是5-6亿,乐视的销量1000万算什么,占比仅仅是1.8%,身边看不到人用太正常了,数字在这里呢。我在我家乡,我参加的很多行业会议,也基本见不到乐视手机。。只要你相信乐视手机的质量和性价比,那么你就去睡觉、喝茶和约会吧。既然跟持此类言论的人说存量和百分比无意义,不如就享受他们免费帮你监督的服务。你买了乐视,同时有成百上千没有买乐视的人帮你盯着老贾和乐视,恨不得拿显微镜和监控探头死死盯着乐视,你不是应该暗自高兴吗。

2.「乐视电视/手机质量太差」

我也有相同的结论,任何硬件,最好不要买第一代,因为不成熟。苹果一直到4才被普遍叫好,;小米1代则被戏称可以「摊鸡蛋」;特斯拉前两年动不动就起火,操控失灵,充不上电,续航有问题等等。这些又算什么呢。哪个小孩走路前,没有摔过。

所以,对于买到不良品乐视电视和手机的用户,我代表乐视致以十万分的歉意,我支持你态度强硬的投诉,要求乐视给你退货或者换货,如果乐视没做到,你得到老贾微博留言吐槽,把问题反馈出来。

而对于看到此类吐槽的乐迷,你们千万不要回一句「是你人品不好」或者「任何产品都有不良品」,如果愿意,帮忙咨询一下到底是什么问题,一来这有益于你持续关注乐视的产品质量,二来可以协助反馈给乐视,帮乐视持续收集并改进这些问题。我自己也有朋友买了乐视的产品遇到问题,我也非常乐意的帮他退货了。遇到这种问题,有气很正常,需要理解,但不必非此即彼,我想没有谁会为了黑乐视,故意买个电视或手机然后故意捣鼓点问题再拍图来黑,绝大部分应该是真的遇到了问题。我们举手之劳,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3.「乐视是一个庞氏骗局」、「乐视是下一个德隆」

这个问题几乎是月经贴,过一段时间就会在媒体,雪球大V或者公众号的各路努力下发表出来。然后底下评论就会板凳乱飞,打成一片。但无论哪一方都没有绝对优势,因为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这个问题太庞大,以至于我都不知道从何讨论。有一些大V如梁宏还愿意长文辩论,但我连这个意愿都没有。因为我此前也听过「这个冒着黑烟的怪物能跑过马车吗」-说的蒸汽机拉车、「阿里巴巴能成功就如航母驶上珠峰」、「UBER就是骗局」、「亚马逊/京东永远无法盈利」等类似言论。当然这些企业有的已经用成功自证清白,如阿里巴巴,有的还在努力证明,如UBER、亚马逊和京东。

公司有义务向股东说明股东关心的问题,但没有义务向所有质疑者说明一切。所以我建议,如果你已经投资了乐视,你又关心乐视到底是不是庞氏或者德隆,你可以把这个命题进行细化,以具体的问题在股东会提出来,让管理层说明。对于毫不care此言论,坚信乐视不是庞氏或德隆的股东,千万别跟那些人争论。西瓜党只能左右一时的股价,但无法左右公司的战略推进。并且当这种言论涉及人身攻击和造谣污蔑时,任何公司包括乐视都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不被诽谤和污蔑的权利。

有人说,个人对于公司,犹如凡人之于利维坦,都是弱势,如果质疑就被起诉,那谁来保障个人质疑的权利。我想说1.合理质疑从来被保护。如乐视做电视是重大的战略错误、乐视手机绝逼没有卖掉1000万台等。2.任何事情都有边界,我们都喜欢看八卦,但是当遇到偷拍自己残疾的女儿,我一万个支持李亚鹏起诉这个记者,用法律捍卫自己的隐私权。(当然最后李亚鹏扇了记者几个大嘴巴,我也支持。。)。质疑公司也一样,当你诅咒老贾绝症、摸黑老贾跑路、造谣乐视裁员等,那不好意思,只能法律说话了。你有质疑的权利,我有捍卫不被人身攻击和造谣的权利。

4.「减持」或「减持的钱去哪儿了」

减持的钱,除了无偿借给上市公司,到期后还会全部再购回上市公司股票。大部分人只关心坚持,一部分人关注到无偿借给上市公司,很少有人关注最终会全部购回上市公司股票。至于很多别有用心者,知道第三层意思但故意避而不提,进而把话题焦点引到「高位减持」和「股权变债券,债权优先对付」这样势必引起巨大舆论关注和谴责的方面,并且也是月经之势,每一段时间就刷一遍,每刷一遍,底下评论就又会打成一片。

至于「减持的钱去哪儿了」,很多人对最终只减持了25亿这个事实也进行忽略,只关注当初的「减持100亿」公告。这些低级的有目的的黑,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总有舆论市场。同行的逻辑,如果你买了哪怕一手,赶紧上股东大会发问。至于没有买股票而是进行有意误导的,那么恭喜你又制造了很高的浏览量和回帖,又多了一些西瓜党和乐黑粉丝。

5.「乐视市值太高,不值1000亿」、「XX才500亿,乐视凭什么1000亿」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无论用哪种分析逻辑,能条理清晰的说明白就行,无论证明的结果是值或者不值,无论是用PE PB哪怕PS,得以理服人,而不是没头没脑来一句「乐视就是不值1000亿,就是不值,就不值,就不,不」,或者「乐视就是值5000亿,就是值,就值,值」,这就是刷屏了。乐视如何估值,具体应该多少,未来能到多少,可能有一万种看法,然而这不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吗?「进来的和出去的,互道一声傻逼」,只有分歧,才有波动;只有波动,才能盈利啊。

贾总对乐视网的估值,证券公司对乐视的估值,梁宏对乐视的估值,我对乐视的估值,你对乐视的估值,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无论看到说乐视只值30亿的,还是说乐视值3000亿的,都有他们自己的逻辑,但最终盈亏的都是你的钱,而不是上面任何一个人的。,所以重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的逻辑。

6.「乐视就是PPT公司」、「乐视就会讲故事圈钱」

这又是一个比月经更频繁的类型,每天都能看到好多次。而每一次出现,又准能挑起多空双方的敏感神经,又是一轮板凳乱飞,雪球咖啡馆得坏多少桌椅啊。

最早看到这种帖子我也是气愤的,我也曾尝试让他看看甄嬛传和太子妃的播放量,让他看看二代手机的配置和性价比,让他玩一会超级电视,让他看场直播,但当我发现说理无用后,我就不再努力了。

乐视是不是只会做PPT,PPT有几个兑现了,几个没兑现;乐视是不是只会讲故事,讲的故事有几个兑现了,几个没兑现,这总是有据可查。彼得林奇说他管理基金时,一年拜访三四百家公司,每年近300天在拜访公司,虽然现在社会进步了,信息获取成本极低,但同样适用于了解一个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

当然,也许持这种言论的人已经拜访过乐视,或者使用过乐视的产品或者服务了,但觉得这些产品和服务一文不值,所以仍然持有以上言论,这是一种三观的坚持,我们得尊重。毕竟苹果那好,京东底下的好评率也才94%,跟小米差不多。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再好的床,也有豌豆公主;再贫瘠的土地,也总有些植物能生长。

7.「乐视(离职)员工说乐视这不好那不好」
把乐视换成任意一家公司都成立。
这个问题最火的是在知乎「乐视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这个问题下面,我也看过答案,9成以上是负面,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观。也是从这个问题开始,我对知乎产生了与之前不同的一些看法。「个人体验多大程度上可以参考,参考的价值有多大」这个问题,经常徘徊在我脑中。我之前发长文写过我在乐视工作的体验,想看的可以往前翻一翻。再此就不做复述。
除了从离职员工了解一家公司,也可以或者更应该从在职员工了解一家公司,毕竟前者是历史,后者是当下。
另外我认为在互联网公司,10-20%的流动率非常正常,也就是15个人的团队,每年走一个人或者进一个人。一方面是淘汰能力,另一方面补充新的技术或血液是必须的。我呆过的几家公司都是如此。当然上海携程或杭州阿里、广州微信这种一个城市只有一个超大互联网公司的情况,数据不知道会不会不同。但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这个比例不但不是不健康,而且非常健康。
至于高管,很欣慰乐视的高管稳定性较好,我入职2年多,印象里只有两个高管离职,一个去了光线的先看做负责人,一个去处不明。但这两年陆续加入的高管,都能很快的接受老贾的战略,认同乐视的生态,加入并有力推动着业务的滚滚前进。

9.「乐视生态是泡沫,一刹那的烟火」
这个话题跟第8个话题是同样类型。
乐视云有没有促进乐视视频的播放加速、全球分发、高清直播等稳定服务;乐视视频和EUI有没有让乐视手机观看内容的体验更好从而带动内容发展;乐视影业有没有为乐视视频带来性价比更高的内容和明星资源;乐视电视有没有让客厅体验更高并带动内容发展;基于乐视视频,电视和手机,以及云计算,乐视体育有没有占领先发优势并获得资本认可从而带动内容储备和赛事组织。这些有的人认同,有的人认为是泡沫。围绕着视频的「平台+内容+硬件+终端」这一大块,大部分人经过乐视和乐迷的持续宣传,大家都半懂不懂了。但汽车的争议就更大了。
汽车可以说跟原有的影业,视频,手机,电视,体育,视频云等,关联微乎其微。但汽车有自己的独立生态。我之前长文分析过,稍后会把链接贴在这里。
至于是不是泡沫,一刹那的烟火,触碰就会破,判断只能由自己下了。

纵观雪球,近期讨论乐视的应该主要是这几个「重点话题」了,边喝茶边在手机码字,不会非常严谨,希望能给关注这几个重点话题并且愿意讨论的朋友带来一点点帮助。

最后:
如果你买了乐视,无论你的盈亏,都是你自己的钱,跟乐黑、西瓜党和乐迷,一分钱关系没有,不要相信他们。
如果你是昆山法律和释老毛等一样的天生黑,完全可以忽略此文。因为我拉黑了他们,没准你留言我也会拉黑你。
如果你是乐迷,欢迎切磋讨论乐视生态。
如果你是西瓜党或者没有买入乐视,最好继续做西瓜党,因为乐视争议太大了,散户也很多,你的不买入,有助于筹码的进一步集中。

全部讨论

2018-02-22 15:48

乐视价值与股票投资现在要分开,单纯看乐视价值,5年内必须绝对肯定乐视战略价值,但被管理层玩残了。小米4千亿到40亿再到1,2万亿,乐视网被市场打成150亿不冤枉。单纯股票投资来看绝对失败,无需申辩。未来乐视价值在于掌舵人整合,整合好万亿市值完全可能,整合不好向暴风看齐。基因极佳,关键看后天抚养。当下最可怕的事就是怕孙贾瞎扯淡。

2016-11-05 07:18

2016-11-05 02:12

$乐视网(SZ300104)$ 有意思

2016-07-07 16:09

2016-07-02 19:40

2016-07-01 17:04

最近你的股票行情如何?

2016-06-23 00:08

深沪两市和创业板几千家股票,不看好不买就行,我是看不懂乐视的盈利点在哪里,感觉扩张太快,每一个伟大公司都是稳健发展的公司,并购扩张太快风险太大。

2016-06-22 18:05

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我身边认识的人有一部分在用乐视手机!我想一小撮认为性价比高的学生军会慢慢带动更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