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行业的「技工贸和贸工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7喜欢:13


今天在一个讨论中国出国留学生的话题下,看到上边这条回复,有一些思考。

1.首先是重温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我个人看来,这是一条排除公司的策略,也就是凡是使用这个策略做事的公司,首先排除掉,不看。

这个话题在八九十年代是热门话题,国家对于世界先进成果引进,有「技工贸」和「贸工技」路线之争。当然现在用三四十年后的后视镜来看,结论就比较清楚了。可在当时呢,从国家领导人到企业家到北京出租车司机都十分关心、反复思考、慎重决策。在这个路线、这个策略下边,代表性的两家公司就是华为和联想。

2.其次是用这个思路,再次思考了一下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问题和未来出路问题,尤其是长视频平台。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网页链接,描述「爱优腾二十年战争」,其背后拼的就是资本+流量+生态,三者有先后顺序。资本就是钱,流量就是用户获取成本,生态就是生产资料和供应链。

不过今天我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一次迭代,钱固然是长视频平台最重要的因素,但对于他们来说,一笔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甚至接近十亿,最后买来的是什么?其实是买了个寂寞。

在十几年前贾跃亭创办乐视时,行业没有人在意版权,他用几千元几万元,囤了一批影视剧版权(乐视财报的摊销方式争议是后话,按下不表)。后来中国版权环境得以改善,长视频平台也开始花钱买剧,并且逐步升级进入版权竞赛,有点像当年美苏争霸的军备竞赛的态势。

但这个时候的版权环境已经完全变化,首先是版权贵了,其次更重要的是,版权周期短了。贾采购时,版权有效期是十年甚至更长得都有,而目前则以三四年为主。再次更更重要的是,无论当年白菜价也好,现在的黄金价也好,长视频平台购买的,本质还是播放权。我在快手分析直播网页链接中说爱优腾是个播放器,这也是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长视频几个亿买来的,是一部剧几年的播放权,这个剧背后的IP,和他们没有关系(长视频生命周期问题,在之前B战分析直播中有分析过网页链接)。孩子你抚养几年,未来由其他人抱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只能依靠广告+会员,一部剧一部剧的运营,因为下一部剧就不一定属于你了。典型的比如四平青年这个IP,浩哥可以卖给爱奇艺,可以卖给优酷,也可以卖给腾讯,二龙湖,是浩哥的二龙湖,不是爱优腾的二龙湖。而在版权到期之后,仅有的用户交互数据,如评论弹幕等,都成了无根之木,没有任何价值了。

这个过程,实质是平台在【租】内容,这是【贸】。

面对这种窘境,平台陆续开启自制之路。从屌丝男士,到盗墓笔记,到太子妃升职记,到最近的司藤。而奈飞是做到了极致,绝大部分都采用了自制模式。自制解决了剧的所有权问题,也就是可以无限期播放,但仍未解决剧的IP所有权问题。比如司藤作者开启司藤宇宙,这个宇宙和平台没有任何关系,仍然需要重新开始购买、改编、播放、宣发、播放。

这个过程,实质是平台在【买】了品牌某些品类之后进行生产,这是【工】。(当然生产也可能是委托其他“工厂”,也就是三方的片方或者工作室,按下不表)

从贸到工到技,内容行业的技,如果一定要类比,那就是IP,以及基于IP供应链建设,也就是【造】;而不是说拍剧的技术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基于自有IP的供应链建设,就是生产制造行业基于自有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化。这就是【技】。不谈资本+流量+生态三个层面的竞争,单独扒开IP和IP供应链建设,那结论跟上次的分析仍然一样网页链接,最后能跑出来的大概率还是腾讯

3.套用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个人结论是:内容行业「租不如买,买不如造」。或者说「贸工技,不如技工贸」

$腾讯控股(00700)$ $爱奇艺(IQ)$ $哔哩哔哩(BILI)$

@今日话题 @王海天-中概互联网 @Takun

全部讨论

Zillion-Allen2021-04-20 03:45

贝壳小亚2021-04-17 16:55

不能否认分发平台的价值吧?
就有点像腾讯的游戏业务,把握住流量入口,一样可以捏住众游戏生产厂家的喉咙。目前来看,只是由于长视频平台还需要其他平台甚至传统电视台竞争,所以承受了较高的版权费用。由于流量入口在爱优腾等手上,未来如果达到垄断地位,为了提高利润率,压低版权成本,也不就是分分钟的事。
产品/渠道,搭成的利益链条,未来谁在这个利益链条上分多,谁分少,还真不好说。

道隐潜行2021-04-17 09:47

厉害,把天花板说没了

老三来了没2021-04-17 08:44

漂亮

悠游故事2021-04-17 06:48

👍技工贸

Takun2021-04-17 06:33

追加$阅文集团(00772)$

村里听雨2021-04-16 18:08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也推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