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5喜欢:0
Seagen支付给荣昌生物的潜在总里程碑付款将高达24亿美元。荣昌生物将有权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Seagen区域净销售额从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的梯度销售提成。

Seagen从荣昌生物获得新型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许可。

维迪西妥单抗在广泛的实体瘤种当中显示出差异化ADC的潜力,并且正在作为单药以及与PD-1抑制剂联合治疗进行临床开发,这将进一步扩展和补充了Seagen产品管线的深度和多样性,标志着荣昌生物国际化战略得到实质性进展。



该协议利用了荣昌生物和Seagen在开发ADC方面的领导力和专业性,以及Seagen的开发商业化能力和全球化基础设施。

中国烟台市和美国华盛顿州博塞尔市—(2021年8月8日)— 荣昌生物(9995.HK),中国领先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和Seagen Inc.(纳斯达克:SGEN),ADC治疗药物的全球领导者和开拓者,今日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一种新型靶向HER2的ADC——维迪西妥单抗。

维迪西妥单抗结合了由Seagen最初开发的小分子-连接子技术和荣昌生物的新型抗体,该抗体在临床前模型中具有比曲妥珠单抗更高的亲和力和内吞率。作为单药治疗,维迪西妥单抗在尿路上皮癌、胃癌和乳腺癌等多个瘤种的不同HER2表达水平中均显示出了临床抗肿瘤活性。此外,与PD-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效果也在治疗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基于vedotin (vc-MMAE) 的免疫性细胞死亡 (ICD) 可能是该类ADC在免疫监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中显示出显著差异化效果的原因。

“维迪西妥单抗已经在多种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晚期癌症中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效果。”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表示,“Seagen是一家在肿瘤和ADC领域广受认可的国际知名的生物制药公司。我们很高兴与Seagen合作,最大限度地开发维迪西妥单抗的潜力,并惠及全球患者。我们相信这份合约的签订,标志着维迪西妥单抗技术上的领先性和在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是荣昌生物由一个中国本土公司向国际化生物制药公司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维迪西妥单抗于2020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的二线治疗。同年,荣昌生物宣布FDA批准了一项mUC适应症的Ⅱ期临床试验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维迪西妥单抗已在中国获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胃癌的有条件批准。2021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了维迪西妥单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新药上市申请。

“此次合作将充分利用Seagen在ADC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方面顶级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维迪西妥单抗的潜力。它也补充了我们现有的经营权以及为满足患者需求的创新型抗肿癌疗法提供了深度和多样化产品组合,” Seage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lay Siegall博士说。“作为一项具有多个开发机会的晚期临床产品,维迪西妥单抗的加入在战略上与我们继续扩大全球足迹,并向全球患者提供有意义治疗的计划保持一致。”

依本协议的条款,Seagen将支付 2亿美元首付款,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地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占权。荣昌生物地区包括亚洲(除日本、新加坡)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Seagen将主导全球性临床开发,荣昌生物则将承担全球临床试验荣昌生物区域的国际临床试验的运营以及相关费用。荣昌生物亦将负责所有荣昌生物区域特有的临床开发和注册申报。

基于多个适应症和多个产品的开发、注册和商业化里程碑的达成,Seagen支付给荣昌生物的潜在总里程碑付款将高达24亿美元。荣昌生物将有权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Seagen区域净销售额从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的梯度销售提成。

维迪西妥单抗(RC48)
维迪西妥单抗是一种新型ADC药物,它可选择性将抗癌剂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递送至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中。与曲妥珠单抗相比,该ADC中的新型抗体对HER2蛋白的亲和力更高,在动物模型中,与其他给药方案相比,显示出优异的抗肿瘤活性。近日,维迪西妥单抗在中国获得HER2阳性胃癌的有条件批准,并在多项HER2表达癌症(包括HER2低表达)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目前正在对多个实体瘤进行晚期临床试验研究。

荣昌生物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荣昌生物)是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危及生命健康的患者提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荣昌生物主要聚焦于新型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最有名的是单克隆抗体(mAb)和抗体偶联药物(ADC)。荣昌生物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在北京、上海、加利福尼亚和马里兰州设有实验室/办公室。自2008年成立以来,荣昌生物已经开发了10多种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新型药物分子。目前,有两款产品在中国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有关荣昌生物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网页链接

Seagen

Seagen是一家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对人类生活产生有意义改变的创新型癌症药物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Seagen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地区,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加拿大、瑞士和欧盟设有分支机构。有关公司已上市产品和强大的管线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网页链接,并在Twitter上关注@SeagenGlobal

(来源:礼来亚洲资本)

$甘李药业(SH603087)$ $恒瑞医药(SH600276)$

全部讨论

2021-08-10 12:49

转发:抗体偶联药物(ADC)全球与国内趋势纵览

原创 IQVIA艾昆纬


2000年,来自辉瑞的 ADC药物Mylotarg首次上市,ADC这个充满潜力与挑战的领域从此进入大众视野。从Mylotarg初次上市到2010年撤市的十一年间,并没有新的ADC药物上市。近几年,医药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ADC研发热潮。


截至发稿前,全球共有13个ADC药物陆续上市(图1)。在首款药物Mylotarg撤市之后,ADC市场并未进入冷淡期。2011年,西雅图遗传学公司和武田合作开发的ADC药物Adcetris在美国上市。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公司研发的ADC药物Kadcyla于2013年在美国上市。这两款ADC药物均取得成功。2021年6月,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获批上市,这是国内第三个获批的ADC抗体,也是首个国产ADC。今ADC领域已然进入高光时刻,预计未来五年里会有更多的ADC药物上市。赛诺菲研发的SAR408701已进入临床III期,展现出较好的临床预期。中国自主研发的ADC药物如东曜药业研发的TAA013已进入临床III期。

全球ADC药物销量增长迅速
已经上市的13款ADC药物正在向全球市场扩展,各地区都展现出较好的销量增长。

· 美国:ADC药物上市时间较早,上市药物数量高达11款,销量远远领先其他地区。从2016年到2020年,美国ADC市场销售额从3.28亿美元增长至14.7亿美元,CAGR高达45%。

· 欧洲:共有7款ADC药物上市,从2016年到2020年,销售额年均增幅为13%,销售额在2020年达到5.81亿美元。

· 日本:目前共有4款ADC药物上市,2016年到2020年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1%,销售额增长至2.22亿美元。

· 中国:中国市场刚刚迎来ADC药物的热潮。2020年,全球最早上市的两款药物Adcetris和Kadcyla获批在中国上市,在2020年总计获得57万美元的销售额。ADC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将迎来快速增长。

目前,ADC药物的适应症都集中在肿瘤领域,已上市的13款药物中,有6款药物针对实体瘤(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等),7款药物针对血液瘤。纵观ADC领域研发布局,临床试验阶段针对实体肿瘤的研发较多。而在准备上市阶段,血液瘤的占比则有所增加。各公司也在积极拓展ADC的适应症范围,如艾伯维正在研发的ABBV-3373也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可喜的临床活性。如何拓宽ADC药物的适应症范围,也将成为药物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

已经上市的绝大部分ADC药品研发中,大型跨国药企都承担着主要研发或者合作研发的角色,包括艾伯维、辉瑞、罗氏等。同时,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研发中的地位不可小觑。部分生物科技公司或将技术授权给跨国药企,或与大型药企合作开发。几家掌握ADC研发技术的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包括西雅图遗传学、Immunogen、ADC Therapeutics等。



纵观不同临床阶段的研发情况,临床I期中有超过半数的研发都由新兴生物科技公司主导,这个比例也随着临床阶段的深入而降低。已经上市的13款药物中,仅有4款药物为新兴生物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并实现商业化。这种趋势也说明,前期展现出研发潜力的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管线,在后期可能被大型药企收购或与大型药企合作。收购掌握ADC核心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也成为跨国药企拓展在ADC领域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

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药品趋于成熟,也推进了各企业在这个领域的交易。从国际角度来看,ADC的交易类型主要分为3种:1)药企合作开发药物;2)新兴生物制药公司授权大型药企核心技术;3)跨国药企收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以拓展ADC领域的布局。


· 合作研发方面,西雅图遗传学还与武田合作开发Adcetris。西雅图遗传学在美加拥有完整的商业化权利,而武田则拥有在所有其他地区将产品商业化的专有权利。


· 技术授权方面,Immunogen将技术授权给礼来和武田等公司,获得2000万美元的前期费用。在与诺华的授权交易中,Immunogen还将获得2亿美元的付款。


· 收购方面,规模较大的几笔交易包括勃林格殷格翰以12亿欧元收购NBE Therapeutics,默沙东以27.5亿美元收购VelosBio。合作或收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是大型药企拓展研发布局的重要手段。

中国市场的政策和准则正在促进研发和市场准入。“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旨在实现20-30种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包括具有新机制的药物、ADC药物、新疫苗等药物。“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扩大了对企业研发的资金支持,荣昌生物的RC48和启德医药的GQ1001从中受益。



中国ADC研发进展迅速



目前,中国在全球ADC管线数量上位居第二,有44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中国大部分的临床试验都处于I/II期阶段,共有32个。进入临床后期或NDA阶段的仅有13个。中国ADC研发中,针对HER2靶点和乳腺癌适应症的竞争尤为激烈。每个临床阶段都有50%及以上的药物针对HER2靶点;乳腺癌适应症在I/II期研发中占比22%,而进入临床III期阶段后,有超过50%的研发都针对乳腺癌。如何在集中于HER2靶点和乳腺癌的激烈竞争中找到突破口是值得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例如,ADC类药物可能是未来治疗尿路上皮癌的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向。

中国仍然是ADC的新兴市场。已经在海外上市的12款ADC药物中,有7款已经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Adcetris和Kadcyla已经在中国上市,这两款也是最早在全球上市的ADC药物。其他ADC药物在中国获批也指日可待。



除了跨国药企以外,许多新兴生物科技也在有条不紊地探索ADC领域。天广实生物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HS630临床I期试验;2014年,Miracogen开展了MRG003的临床I期试验。ADC领域在引领研发热潮的同时,也充满了风险和挑战。2021年,百奥泰决定终止已经进入临床III期试验的ADC药物BAT8001的研发及BAT8003的临床开发。



在众多参与研发的公司中,不乏有当地生物巨头自主研发的案例。例如,恒瑞于2019年开展的SHR-A1403临床I期试验。除了自主研发,很多的公司也选择以许可引进的方式进行研发。2019年12月,君实生物通过独占许可授权方式从杭州多禧生物获得许可使用 DAC-002。2020年10月,华东医药获得 ImmunoGen美国临床三期ADC药物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在中国的独家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各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ADC药物的研发。

在研发的不同阶段,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可以考虑相应的战略伙伴合作模式。在选择合作关系时,企业应当考虑地区和全球权益、适应症以及商业化权益的划分。常见的四种战略模式分别为资产剥离、产品许可、合作研发以及自主研发。

其中,资产剥离涉及出售公司的某项资产,商业获利来自预付费用,不涉及投资或成本。产品许可涉及向其他公司许可产品的开发权或者商业权,获利主要来自于前期预付费用,部分来自于里程碑费用。合作研发则是建立合资企业以更好的利用双方的资源,部分获利来源于前期预付费用和里程碑费用,主要利润来自于产品销售。自主研发可以保障对于资产的权益,并且从销量中获利,但涉及到的投资和成本都较高。这4种合作模式在ADC研发中都较为常见,推动企业研发进展以及商业化进度。



结语



中国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制药市场,并且未来将继续增长。ADC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和潜力,同时也考验各企业如何进行合理的战略部署。目前国内ADC药物都集中于针对HER2靶点和乳腺癌的研发,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领域中脱颖而出值得企业进行思考。随着对ADC的投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参与者通过合适的运营模式进入市场。在引领研发的同时,在上市前了解定价策略并提高患者的承受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甘李新晋董事尹磊的实验室好象就有研发抗体偶联药物(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