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THE SUPERINVESTORS OF1984年巴菲特演讲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5

        段永平:如果有谁还不太理解什么叫价值投资,看看巴菲特 1984 年写的这篇东西或许会很有帮助。

       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核心:以 40 美分购买价值 1 美元的资产,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本质上就是买公司的生意,他们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出发点——他们都是在购买生意,而不是买股票。

      格雷厄姆的学生共同点:他们的投资,风险都是比别人低得多的。只要看一看他们在大市下跌时的投资表现就可以知道这一点。虽然,他们每个人的投资风格很不 一样,但在思想上有共通点:他们都是在购买生意,而不是买股票。他们当中有 些人,有时候会买下整个生意,其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买下某个生意的小部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所持的态度是一样的。他们有的持有几十只股票, 有的则集中投资在几家公司;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是根据一间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市价之间的差异来投资获利的

        编者按:1984 年,为了纪念由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所合著的《证券分析》出版五十周年,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了巴菲特来主办一场演讲。这篇文章, “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乃是根据当时的讲稿改编而成。文中, 巴菲特告诉我们,格雷厄姆的追随者们如何运用他的价值投资法,在股市中取得 非凡的成功。(文中的第一人称“我”,指的是巴菲特。)

       以下内容由网友黑色伤翻译,本人只是做了部分重点删减,由衷的感谢网友黑色伤的辛苦付出,造福中国价值投资的初学者们!

价值投资过时了吗?

      也许有人会问:格雷厄姆和多德致力于“寻找价值相对于价格具有一个显著的安全边际”的证券分析法过时了吗?

      今天,很多学术人员会回答说:是的。他们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所以,一切有 关经济状况和公司的前景的因素都会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这是因为股市中有很 多聪明的分析员,他们会尽量应用所有已知的资讯,使得股票不会偏离其合理的 价格。支持此理论的人认为,股市中是没有所谓的“被低估”的股票的;而那些 所谓“能够战胜市场”的投资者,也只不过是侥幸罢了。因为,根据其理论(价 格已反映所有资讯),拥有“长期战胜市场”的能力,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以下我将为大家介绍一批投资者。他们年复一年的,取得了比 S&P500 指数更好的投资成果。那么,他们的成功到底是不是纯粹的巧合或运气呢,这是 值得我们来验证一下的。首先一点,所有以下列举的这些成功者都是我所认识的 人,而且都是早在 15 年前或更久以前,就已经被认定为是优秀的投资者了,这 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说,我是在今天早上才从几千个名单中选出最成功的 那几个来给你们,那以下的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第二点,所有的这些投资记 录都是经过审查的(audited)。而且,我曾向有参与这些基金的人们求证,他 们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回酬,证实是与这些基金的财政报告相符的。

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资部落

     科学上的研究,通常也是遵循着这种模式的。比如说,你想要分析某种罕见疾病 的成因。如果你发现,全国仅有的 1500 宗病例中,有 400 宗是发生在同一个小49 镇的。那么你可能就会开始研究那里的水质、居民的工作性质、或其他的各种因 素等等。因为你知道,有 400 宗病例集中在这么小的范围,一定不是纯粹的巧合。 虽然你仍不知道疾病成因,但你知道应该到哪里去寻找。

    我要说的是,这世界上的人,除了可以用地理发源地来进行划分以外,也可以 用“知识来源”作为把他们分类。如果你在“投资世界”里做个统计,你就会 发现,有极高比例的成功者,都是起源自一个叫做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资部落的 知识小村庄。投资成功者在这个小村庄中的所显示出的高度集中趋势,并不能 单纯的用巧合、运气来解释。

    对于我所要介绍的这一批投资者们,我觉得可以把他们看作是来自于同一个“知 识家庭”,而他们的家长,就是格雷厄姆。但是,这些孩子们已经离开了这个家 庭,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猜硬币”。他们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各自买卖不 同的股票;而他们共同达到的成功,是不能够单纯以随机的巧合来解释的。我们 也不能够说,他们是因为追随着一个领袖的指令,而做出相同的押注的。他们的 大家长只不过是制定了一套“猜硬币”的知识理论,这批学生们呢,则是按照各 自的方式,应用那套理论去做出各自的判断的。

      这些来自“格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们所拥有的知识共同点是:他们都在寻找 生意(公司)的价值和其价格之间的差异,并从中获利。当他们做出决定要买入 某个股票时,他们是从不关心那一天是星期几,或是哪一个月份(这是那些“市 场有效”的理论家们所关心的)。无独有偶,当一个生意人要买入一项生意时, 他也是不太可能会去关心那项买卖到底是在星期几、或哪一个月份进行的。(格 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们所做的事其实是与这些生意人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是 通过股票市场来买入一项生意罢了)。

     我们的这批格雷厄姆多德式的投资者们,当然也不会去关 心一些诸如贝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或证券回报的协方差等等的参数。事实上, 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连这些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关心两个数字:价格和价值

九位格雷厄姆和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

    我先来回顾一下曾于 1954-1956 年在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工作过的四个人的经 历,以此来开始关于这一结果的研究。那里只有四个人——他们并不是从几千人 中挑选出来的。在修完格雷厄姆的课程后,我提出到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做义工, 但他却拒绝了我,在经过多次请求后,他终于雇用了我。那时公司有三名合伙人 以及我们四个“菜鸟”级的职员。我们这四个人均在 1955-1957 年离开了(公司 于 1957 年停业);现在我们可以得到其中三人的投资记录。

     首先,我们来看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沃尔特从未上过大学,但 参加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举办的夜校。沃尔特于 1955 年离开格雷厄姆—— 纽曼公司,并在 28 年间取得了表 1 所示的投资业绩。听了我所介绍的关于沃尔 特的事迹后,"亚当·斯密"在 1972 年出版的《Supermoney》,写了一篇有关 沃尔特的报道以下,是这篇文章中对沃尔特的评论:

       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消息来源。实际上,华尔街圈子里的人对他一无所知,也没 有人告诉他任何想法。 他只是查各种手册上的数据,并索取年报,这就是他的 信息来源。 在介绍我认识他(施洛斯)时,沃伦自己也对他进行了和我一样的评价:“他从来 没有忘记,他是在打理别人的钱财,这种意识使他厌恶亏损的心态更为强烈。” 他是完全诚实的,对自己的认识也很清楚。金钱对他来说是一种严肃的东西,股 票亦然,由此派生出他对“安全性”原则的坚持。

      沃尔特采取完全的分散投资策略,目前持有着百多只股票。他知道如何去寻找那 些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股票。而这就是他所做的全部事情。他从来不担心 那天是不是星期一,或者是不是一月份,又或者是不是大选的年份。他只是单纯 的说,“如果我能够以 40 美分的价格买入一项价值为 1 美元的生意,肯定有好 事情会发生”。他持有的股票数量比我多出许多,且他似乎没有兴趣知道所买入 的公司是从事什么生意。也就是说,我本人对他全没有任何影响力。这就是他的 优点,他几乎完全不受任何人的影响。

表 2.汤姆·纳普(Tom Knapp)

        第二个例子是汤姆·纳普(Tom Knapp),是我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工作 伙伴。在二战前,他曾在普林斯顿主修化学系。参战回来后,他成了沙滩的无业 游民。有一天,他得知多德在哥伦比亚开办一项有关投资的夜间课程。他报读了那项课程后,发现自己对投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申请进入哥伦比亚商 学院,并在那里取得 MBA 学位。其间,他有修读了多德和格雷厄姆开办的课程。 35 年后的今天,当我要向他求证以下的资料时,我又在海边见到了他。所不同 的是,今天他已是沙滩的主人了。

      在 1968 年,汤姆·纳普和埃德·安德森(另一个格雷厄姆的学生),和几个拥 有相同投资信念的伙伴,一起开创了 Tweedy, Browne 合伙公司。表 2 中列出了 他们这些年来的投资成绩。他们是通过非常分散的投资策略来达到的这些成果 的。他们偶尔会买入一间公司的大量股份,以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但在他们没有 控制性股份的公司,他们所得到的投资回酬并不亚于他们所掌控的公司。

表 3.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表 3 是第三个成员的投资成绩,他在 1957 年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企业。在 1969 年过后,他解散了公司。虽然从那以后,他仍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继续他的 投资事业,但是我找不到一个很好的标准参数来表达伯克希尔的投资成果。不过 我认为,不管从是从哪一方面来衡量,它的成绩都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表 4 、红杉基金(Sequoia Fund)

      表 4 是红杉基金(Sequoia Fund)的投资记录。这个基金的管理者,比尔•鲁安 (Bill Ruane)是我于 1951 年在格雷厄姆的投资课里认识的。毕业于哈佛商学 院,到华尔街工作后,他觉得自己仍然需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商业方面的知识,于 是就在 1951 年到哥伦比亚大学选修了格雷厄姆的课程;我们就是在那时候认识 的。在 1951 至 1970 年期间,他管理一个规模较小的基金,成果比起行业平均成 绩远来得的好。当 1969 年我要结束巴菲特合伙企业时,我请他设立一个新的基 金,来帮忙继续管理我的伙伴们的资金,这就是红杉基金的由来。这个基金并不 是在一个很好的投资时机设立的,当时我正要抽离股市呢。接下来几年,股市的 调整给他的投资表现带来的艰巨的挑战。值得高兴的是,我的伙伴们不但没有离 弃他,还不断的增加投资额。结果,大家都得到了满意的回报。

     这些,并不是“事后诸葛亮”的评论。比尔是我推荐给我的伙伴们的唯一人选。 当时我说过,如果他能够取得比 S&P500 高 4%的年回酬率,就已经是很好了。比 尔的不只超越了预期的成绩,其基金的规模还一直在膨胀。毋庸置疑的,资金规 模会成为投资表现的绊脚石。当资金不断成长时,并非说你不能取得比平均成绩 更好的回酬,但它的难度会增加。当你管理着一个 2 万亿美元的基金,而这规模 刚好就是整个经济体系里的资金数量,你就不再可能取得优于平均的回酬率了。

     我必须强调的是,我举的例子中,它们的操作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相同的投资组合。 虽然他们都是在寻找证券的价格和价值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决策是很不一样的。 沃尔特(Walter)所持有最多的股票,都是诸如 Hudson Pulp & Paper,Jeddo Highland Coal,NewYork Trap Rock Company 等等;都是些只要稍微有留意财 经版的读者都不会感到陌生的名字。Tweedy, Browne 所选的股票呢,大都是一 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大家可能连它们的名称都没听过。Bill 则钟情投资于 一些大型公司。这些投资组合中,出现重叠的股票是非常非常之少的。这些投资 记录,并不是一个人做了决策后,再让 50 个人来模仿他的。

表 5.查理·芒格(Charles Munger)

      表 5 是我的一个朋友的投资纪录,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曾开过一家颇具规 模的法律事务所。1960 年前后,我与其相识并告诉他,法律是一种很好的业余 爱好,但他还可以做得更好。他按照与沃尔特完全相反的做法,建立了一家合伙 企业。他的投资组合主要集中于少数几种证券,因此业绩较为波动,但其同样来 自价格低于价值的方法。他并不在意业绩的大起大落;正如其业绩记录所示,他 也是那个投资成绩突出的智慧部落的一个成员。顺便提句,这成绩恰好属于查 理·芒格,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长期合伙人。然而,他在经营自己的合伙 企业时,其投资组合与我和上述其他几人的股票品种几乎全然不同。

表 6 、里克·格林

    表 6 是里克·格林的投资记录。他是查理的一个朋友,毕业于 USC 数学系(又一 个不是商学院出身的例子),曾进入 IBM 从事销售工作。在我劝说查理后,查理 又劝说他。从 1965 到 1983 年,相对于 S&P 指数的 316%回酬,他取得了约 22,200% 的总回酬。

     这里要补充一点:说起来也奇怪,人们对于“以 40 美分购买价值 1 美元的资产” 这个概念,不是一点就通,就是完全拒绝。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不接受这个概念, 即使你跟谈论好几年,并拿出投资记录给他看,他的想法还是不会改变的。他们 就是没有办法接受。像 Rick Guerin 的例子,他没有受过任何商学院的教育,却 能够马上明白这个概念,并在 5 分钟内就开始运用它了。我从来没有看过有一个 人是经过十年时间才慢慢转变成价值型投资者的。它与个人的 IQ 或教育背景没 有关系。它要不然就是马上被领悟,不然就是永远都不明白。

表 7、是斯坦·帕尔米特

     表 7 是斯坦·帕尔米特的记录。他是密之根大学的文科生,毕业后成了 Bozell & Jacobs 广告代理的一个事业伙伴。我们曾在 Omaha 的同一座公寓里居住。1965 年,他发现我的生意比他的还赚钱,就离开了他的广告代理事业。同样的,斯坦 只用了 5 分钟,就接受了价值投资法。

      帕尔米特并没有持有的与沃尔特或比尔相同的股票。他的投资成果是靠他自己的 独立判断来达到的。相同的是,每当帕尔米特决定要购买一个股票时,是因为他 知道,他所得到的价值比他所付出的价格更高,这就是他唯一所关心的。他不去 看公司的季度盈利预测,他也不看公司明年的盈利;他不管那一天是星期几,也 不看任何人的研究报告;他对股票的价格动量、成交量、等等完全不感兴趣。他 只问一个问题:这生意值多少钱?

表 8.华盛顿邮报公司退休基金

    表8和表9是我有参与的两个退休基金的投资记录。我曾经对其发挥过影响力的, 就仅仅只有这两个基金;它们并非是我从几十个基金中挑选出来的。在我的引导下,这两个基金都转向成了由价值型的经理来管理。其他的退休基金,很少有跟 从价值型投资法的。表 8 是华盛顿邮报的退休基金。好几年前,它是由一家大银行来管理的。后来我建议说,如果他们挑选一些价值型的经理来管理基金,他们 将可取得不错的成绩。

     如你所见,他们的总体成绩一直以来都在同行中取得极高的排名。华盛顿邮报公 司要求这些经理们至少保留 25%的资金在债券投资中。我在表 8 中也列出了他们 在债券投资方面的成绩,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们在债券方面并不在行。他们本 身也是这么认为的。即使受到了这 25%(投资于他们所不熟悉的债券)的拖累, 他们的投资成绩仍然在基金管理方面名列前茅。虽然这个基金的记录所涵盖的期 限不是很长,但它代表了三个基金经理的许多投资决定。虽然这些人过去并不为 人所知。

表 9.FMC 公司退休基金

表 9 是 FMC 公司的退休基金。我从来没有亲自管理过这个基金,但曾在 1974 年 影响了他们的决定,挑选价值型的基金经理来管理它。在那之前,他们挑选基金 经理的方式与其他大公司没有什么不同。今天,由于那次“转型”,在贝克 (Becker)一项关于退休基金的调查中,它已是规模最大的基金了。去年,他们 共有 8 位基金经理;其中的 7 位的累计回酬比 S&P 的表现还好,全部 8 人在去年 都取得了比 S&P 还好的回酬。在这段时间内,FMC 基金的总回酬比其他基金的平 均表现总共多出了 2.43 亿美元。FMC 把这项成就归功于他们在挑选基金经理时的信念。那些经理不一定都是我会挑选的,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点:根据价值来选择所投资的股票

     好了,以上这些,就是来自格雷厄姆多德式的九个投资记录。我并不是在事后才 从几千个人当中选出这九个人来的。这个情况有异于我以一些彩票中奖者名单 (那些在他们中奖之前,我从来没听过的名字)来吸引你。我是在很久以前,就 已经根据他们的投资原则,挑选出了他们。我除了知道他们曾经学习过什么,也 对他们的智慧、人格和脾性有相当的了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投资,风险都是比别人低得多的。只要看一看他们在大市下跌时的投资表现就可以知道这一点。虽然,他们每个人的投资风格很不 一样,但在思想上有共通点:他们都是在购买生意,而不是买股票。他们当中有 些人,有时候会买下整个生意,其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买下某个生意的小部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所持的态度是一样的。他们有的持有几十只股票, 有的则集中投资在几家公司;任何情况下,他们都是根据一间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市价之间的差异来投资获利的

价值投资风险更小却收益更高

      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市场中存在着许多非有效性。这些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资者们 一直以来都是从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谋利的。当一个股票的价格受到华尔街 “羊群”影响,而被人们的情绪、贪念和恐惧把推向极端时,我们很难相信,它 的价格变化是理性的。事实上,股票的市价往往是不合理的。

    我还想说一个重点,是关于风险与回酬的关系的。有时候,风险与回酬是成正比 的。如果有一个人对我说:“我这里有一枝可以装六发子弹的手枪,但我只装了 一颗子弹在里面。你可以把它旋转一下,然后对着自己开一枪。如果你没死,我 会给你 1 百万。”我会拒绝他,也许还跟他说,1 百万不值得我这么做。然后呢, 他可能给我另一个选择:“你对自己开两枪,如果不死,可得 5 百万。”这种情 况,就是所谓的回酬越大、风险越大

     在进行“价值型”投资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如果你以 60 美分买入某个价值 为 1 美元的股票,比起你用 40 美分买入它,风险会更大。但是,后者的预期回酬却是比较大的。在价值投资中,潜在回酬越大,则风险越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华盛顿邮报在 1973 年时,市价是 8 千万元。可当时,你可 以轻易的以 4 亿元的价格把它的资产卖给任何买家。这家公司除了拥有 Post、 Newsweek 等报纸业务,还控制了几家强大的电视台。这些资产现在至少值 20 亿 元;可见,以 2 亿元买下它的人并不是笨蛋。

     现在,如果它的股价继续下跌,使得它的市价只剩 4 千万,则它的贝塔值就会增 加。对于那些认为贝塔值是衡量风险的重要指标的人来说,更便宜的价格会使得 这项股票变得更具风险。这真是奇妙。我从来都不明白,为什么以 4 千万来购买 一个价值 4 亿元的资产,风险会比用 8 千万购买来的高。当然,由于你并非亲自去管理这 4 亿元资产,你必须确保它的管理者是个诚实、有能力的人,这并不是 一项很难办到的事。

    你必须具有一些知识,才能让你有能力去评估某个生意的真实价值。但你也不能 太过信任这个估值。这就是格雷厄姆所说的“安全边际”。例如,不要以 8 千万 去购买一个价值 8.3 千万的企业。但你必须留有余地。当你建造一座可以承受 3 万磅压力的桥梁时,你只会让自己驾驶一辆不超过 1 万磅的卡车过桥。进行投资 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价值投资将继续长期战胜市场

     最后,有些有商业头脑的人可能会怀疑,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他们觉得,如 果“价值型”的投资者人数增加,股票的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将会减少。我要 告诉你们的是,自从 50 年前,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所合著的《证券 分析》出版后,价值型投资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在我自己运用它的这 35 年期间,没有迹象显示人们正转向价值投资法。这也许是人类的本性吧,人们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过去的这 30 多年,学术界的各种研究正是与 价值型投资背道而驰的。我相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已经有船环绕了地球一 周,但相信“地球是平的”的人却会越来越多。因此,市场上仍会出现价格与价 值的巨大差异,而学习格雷厄姆多德式投资的人们将会继续从中受惠。

      价值投资虽然简单,但是不容易,因为人们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接触过价值投资,但是正正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价值投资太简单,让大部分自认为很聪明的投资者瞧不上。二是因为价值投资是慢慢变富,没有人喜欢慢慢变富,都想通过投机实现一夜暴富,年化受益实现10%-20%的目标已经很棒了,但是投机者经常想的是买入一只股票短时间内就会翻倍。

       段永平:保持平常心(客观和理性),排除外界压力、诱惑、贪婪和恐慌,抓住事情的本源,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不对的事情不要做,发现错了马上就改,马上改的代价最小,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好价值投资呢或者为什么大部分选择投机呢?: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难道还有人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做的吗?看看周边有多少人抽烟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去做呢?那是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短期的诱惑。

段永平:很多人是明知是错还要做的,但错的事情往往有眼前利益, 有诱惑。比如:骗人的生意、抽烟、赌博(小赌不算,因为小赌怡情)等等。

段永平:“人们愿意做错的事情的原因是因为错的事情往往有诱惑。如果你这次赌对了, 那将会更惨烈地倒在下一个错的事情上。”

“Stop Doing List”没有 shortcut(捷径),要靠自己去积累,去攒,去体悟。 stop doing 就是发现错,就要停,时间长了就效果很明显。很多人放不下眼前的诱惑,30 年后还在那儿。错了一定要停,要抵抗住短期的诱惑。

全部讨论

2023-05-16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