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产品力看小米公司(结尾)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5喜欢:1

五、关于小米的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尽管小米股票下跌的厉害,但总的感觉,小米目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些理念带动了整个手机行业。比如:

注重效率,效率是公司在恶劣竞争环境下生存的根基。

性价比路线,没有人会拒绝高性价比的产品。

铁人三项,靠高性价比硬件引流,靠软件提升品质,靠服务盈利,这符合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思路。

手机 X AIoT战略,扩大了市场,形成了网络效应,有助于建立护城河。

发布小米12时提出“快,更稳”,针对的是近期质量和品控问题。超大杯访谈中,提出“把研发重心调整到用户体验上”,是对研发的纠偏。

虽然其中一些发展理念目前还没有很好落地,但至少努力方向是对的,这也是我被套却仍没有下决心放弃的主要原因。可是当前的竞争形势,并没有给小米留下更多的时间和试错的机会,荣耀、OV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在模仿复制小米的理念,如果面对这些厂商都不能保持市场占有领先,小米将失去规模优势。走性价比路线,再加上没有规模优势,小米将彻底失去未来。

我认为小米目前战胜荣耀和OV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是少犯错,逐渐扩大优势。这里从旁观者的角度提点初浅建议:

1.进一步优化产品定位

小米因米粉而生,为米粉服务,创造了10年飞速发展光辉历程,到现在也始终保持着最高的网络热度,有一大批忠诚的粉丝。这是小米的基石,也小米公司的竞争力。但对一个争取销量世界第一的公司来说,米粉群体人数还是太少,他们不足以支撑小米公司的发展,必须实现小米用户由米粉群体到非米粉群体的跨越。展望世界,更多的用户对手机懂的很少或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只想要一个延伸自我、方便工作、丰富生活的工具,追求的是简单、便捷、可靠。现在小米手机区分为小米和红米,小米转型对标苹果,满足大众化需求;红米扛起过去小米大旗,服务米粉、深耕米粉群体。这是一个好的布局。

小米数字系列要改变针对米粉的那些繁琐设置定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手机配置,减少用户非必要的操作和不解其义的设置,简单到“傻瓜”也能用好;硬件质量上,严格控制元器件和组装生产质量,延长质保期到两年,消除用户忧虑;使用专属材质、配色、服务,保持价格稳定,使高端用户体验到尊享价值;出新机旧机降价,满足价格敏感用户需求,延长产品生命期;在迭代更新上坚持先求稳再求快、先求全再求专,防止小米数字系列“翻车”。

红米手机应坚持超酷的调性、前沿的配置、极致的性价比。红米不应代表低端,高低端只由配置决定。

MIX应该单独成一个系列,定位在面向未来的探索性产品,具有超前技术或革新的用户体验,能引领手机发展的新潮流。其目标价值是探索未来、引领研发、验证需求、树立形象,而市场表现只是其次。MIX研发周期和研发投入应当不设限,能达到这个高度就推出,达不到就继续努力。回顾MIX的历程,全面屏算一代,够得上第二代的也只有折叠屏。目前这种MIX1、MIX2、MIX2S、MIX3、MIX4产品推出策略是对MIX品牌调性的降低。

2.优化产品质量

过去一些质量缺陷产品影响了小米公司的形象和用户口碑,当务之急是如何迅速扭转。这需要一个既可实际操作又便于宣传的里程碑事件,让广大用户知道小米手机发生改变并相信这种改变。当然大张旗鼓推行质量行动,可以起到作用,但同时做到不影响效率却很难。我觉得小米应另辟蹊径,公开承诺将小米数字系列手机保修期延长至2年。2年基本是大部分用户的换机周期,2年质保足以让用户放心购买;同时在竞品普遍质保1年的情况下,免费延长到2年也有很强的话题性,便于传播。延长保修的成本可通过提高价格来补偿,更重要的是可以倒逼公司提高产品质量。比如,建立责任共担的维修体系,形成研发、代工、供应商等谁造成的质量问题多、谁承担的费用多的成本分摊模式,以经济杠杆引导质量管理;通过两年质保期这个标准,建立部件和研发生产各环节质量管控基线,防止质量控制过度。

手机质量问题各个品牌都不少,但达到小米这种程度,肯定与“米黑”带节奏分不开。近几年小米法务部门打击“米黑”的案件不断被报道,但总的感觉是,投入大、收益小、效果一般,没有触及背后“金主”利益。我觉得应该充分挖掘“被黑”的宣传价值,借用法律的判决权威、被黑的事实、黑嘴的道歉,在小米店铺、网上卖场、公司主页大力宣传,拨乱反正,争取同情,影射背后“金主”。做到你越黑我,我越红。

3.继续改进实体店销售服务体系。

去年听了小米投资者大会卢副总的分析,很振奋,感觉线下有机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但同时也担心小米把这件事做过了,毕竟线下开店比线上销售更低效,线上是发展趋势。

线上购买手机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买时,手机还没见到就要付款;退换货时,没见退钱或新的手机就把原手机交给陌生人;维修时甲推乙、乙推丙,不知道谁会解决问题,还要花钱寄到陌生地方,来回十几天没有手机可用,更不知道手机里的信息和钱包安全不安全;打客服电话永远是听不太懂的普通话,智能语音客服只会一遍又一遍重复你不想要的答案。这样的服务对习惯网购的城市年青人不是大问题,但对众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老年人却很难接受。做线下市场关键要解决这些问题,打造展示、销售和服务一体的综合店,使不熟悉、不信任线上交易和不懂手机的客户,能够放心地购买,出了问题能就近就便解决。

4.加大互联网服务软件研发。

小米一直标榜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在互联网应用开发上一直鲜有值得称道的建树,每年财报能提的上的只有广告、游戏和电商。以高毛利的互联网收入弥补硬件低利润的战略没有很好地落地,超过5亿的miui活跃用户也只是个数字。

当前很多大公司已占领了互联网应用的先机,但拥有手机这个用户必备的端设备,只要站在用户角度、为用户着想,是有很多项目可做的。比如:

收费资源整合包销。bilibili爱奇艺、qq音乐等影音服务软件,知乎、小红书、今日头条等应用,每个用户都要都要下载安装不同的app,建各种账号,分别缴费订阅,分别收藏管理感兴趣的资源,对用户来说很麻烦,也不经济;对公司来说广告引流投入大,付费用户转化率低,收入波动大。小米能不能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让用户在一个软件,使用现成的小米账号,交一个打包的订阅费,就可以使用各家的资源。

改进小米云盘。小米本身提供云盘服务,但这个云盘只能作备份用,能不能在系统中虚拟出一个盘来,用于扩充手机容量;进一步像百度网盘一样提供跨平台和不同用户间文件分享;再进一步像dropbox一样提供更灵活自然的使用体验。

提供个人知识管理服务。在目前小米笔记已有的知识创建、收集、存储功能基础上,增加个人知识图谱构建、知识检索利用、跨平台使用等功能,打造成功能完善的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系统。

天星金融率先引入数字人民币,打通借贷与消费通道,增加支付使用频度广度,提升支付竞争力,增强引流效果,带动金融收入增长。

解决低频软件使用痛点。用户对低频软件期望是免安装、免注册、保护本机安全和个人隐私,用完即走。要反思目前快应用发展缓慢的原因,必要时探讨云计算技术能否更好解决问题,守好应用分发阵地。

5.提高研发效益。

研发有多重要,不需要我多说,关键是怎么搞好。如何搞好研发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觉得从大的方面讲涉及资金、人才和机制。

资金投入方面。小米公司在利润率不高,又投资造车的情况下,保持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已属不易。但在手机竞争白热化时代,多一分投入,就能多招几个高水平人才,竞争中就会多一分胜算。

人才方面。我感到小米最缺的是像乔布斯、张小龙、罗永浩那样的,能深入洞悉人性、精准定义产品的人才。内部要注意培养锻炼有设计背景、兼具人文和技术素养、坚持用户体验至上的产品经理队伍。

机制方面。单一稳固的上下级关系,可能导致决策中一言堂,下级思考更多地会受到领导意图和圈子利益影响,组织会变得越来越官僚僵化,内部摩擦成本会越来越高,最终失去创新能力。好的机制要能够克服这种因组织规模庞大逐渐滋生的官僚主义。因此,建立有利于内部竞争的多元多维科研决策体系十分重要。比如,市场导向的产品研发机制,核心竞争力导向的关键技术攻关机制,员工自觉自发的创新机制。

拖拖拉拉终于写完了,全篇五个部分,分四次上传。写作动机是自己买了小米的股票,现在跌了不少,超出了预期,需要反思对小米公司是否真的看清楚了。把它发出来,是想得到你们反馈,以你们的真知灼见,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认知。恳请不吝赐教!

全部讨论

2022-02-10 22:13

@粮厂研究员Will ,麻烦抽时间看一下这一篇,如还有些可取之处,请向小米公司转一下。虽然作为投资者,买进和卖出才是本分,但已经买了,总想他变的更好。所以也不由得提了些意见。并不是自认有多么高明,只是想群策群力总是有点益处的。

2022-02-11 21:28

我有一点不同想法,想和您交流,1,小米需要得是性价比而不是对价格妥协,卢十瓦这个称呼可见一斑。2,mix多好打产品品牌差异化输出的牌,又逐步演变成价格战了。3,苹果财报显示由于高端机销售理想,没有推出新的低端机型,而且凭借黑科技接二连三出现也暂时是维持住了局面。但手机市场继续萎缩,而苹果根据市场不愿进行手机端深挖了,极有可能做出来iphone13mini se之类的更下沉产品,现在还能跟你打技术牌,还有品牌调性,用户人群,推广覆盖等牌没有打呢。

2022-02-08 18:49

写的很有水平,赞

2022-02-08 17:21

写的非常好,不知道怎么给小米的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