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的最后一次美元加息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

跟市场预期的一样,7月份美元加息25个基点,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使得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达到5.25%-5.50%,创2001年以来新高,符合预期。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份(当时为零)以来第11次加息。可能是符合预期,原油的表现只是微跌,接下来就应该炒作9月份的美元加息了,这样才能恐吓一下大宗商品市场,最主要是限制原油的价格。单看纸面上的数据,好像美元加息起到效果,核心CPI在下降,但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这是市场的假衰现象,事实是美国还没有效的控制住国内的通胀,如果把核心CPI去除掉能源的跌幅,现在的核心CPI还在6以上。由于快速加息,美国现在就像坐在跷跷板上,美国的中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倒挂相当严重。中长期国债的流动性存在问题。真的可谓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基于下面的原因,我个人判断这是美元最后一次加息,接下来要为明年的降息做准备。不是不想加息,而是不能加息。再继续加息的话,中长期国债市场会暴雷,再现银行危机。

实际上的国债交易并不是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买进去就坐等吃利息,到期退出。正常的国债交易是中长期的利率会比短期国债的利率高很多,30年期限的利率比20年期限的利率高,半年期一年期的短期国债利率最低,但现在的美国国债因为短期快速加息,短期美国国债的利率远高于中长期国债。 实际上的国债交易并不是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买进去就坐等吃利息,到期退出。国债市场是每天都在围绕短期收益率做买卖交易的,通过杠杆放大原理将交易规模放大,0.01%的波动放大到1%来赚钱。而且由于国债本身的稳定性,所以很多国债会用来做金融抵押品,实际上100亿美元的国债在市场上中对应的是3000亿规模的金融衍生产品。现在的情况是由于美元的加息,中长期国债贬值,相当于市场中的抵押品在贬值,给银行带来巨额的账面亏损。持有越多中长期美元国债的银行,账面亏损越严重,硅谷银行的例子,就是因为持有太多的中长期美元国债,账面亏损严重,又不太好变现,导致现金流问题,遭到挤兑。瑞银虽然没有持有太多的中长期美元国债,但他算间接持有,因为持有过多的中长期美元国债的金融衍生品。好像前天出的一条新闻,美国地区银行西太平洋合众银行(PacWest)宣布将与加州银行(Banc of California)合并,在银行业危机的余波中进一步完成自救。加州银行市值百亿美元收购市值300多亿美元的西太平洋银行,上演蛇吞象。西太平洋银行也是持有大量中长期美元国债的。

如果再进行加息的话,市场上的流动美元会变的相当紧缺,不可避免的发生银行挤兑现象,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银行危机。美国政府计划在8月份发行大概8000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正在加息缩表的美联储是不会买的,美国自己的商业银行在5月份才处理掉了1000多亿的中长期国债。现在美国的处境就是,你不加息,国内通胀压不下来,造成全球金融危机,你加息,银行受不了,所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加息,现在加到5.25%,纸面上的CPI也很体面,起码看起来通胀控制住了。但是现在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上涨,那就只能通过言论恐吓市场。没必要在加一次,导致危机爆发。现在预期的结果是维持一段时间的高利率,CPI数据变得好看了,直到银行撑不住,开始降息。我看美国的银行很难撑住太长时间,所以预计明年一季度要开始降息。我们可以可以卡着时间窗口降准,填补美元的市场份额。

这只是延长死亡倒计时,因为这次通胀是全球性的长期性的结构型通胀,并不是美国政府说的短期通胀。旧的体系在崩塌,毁灭之后才能重新开始。现在的状况是美元加息也很难压住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大宗商品(SZ399979)$ 看涨$中国海洋石油(00883)$ $煤炭ETF(SH515220)$。关于全球性的长期性的结构型通胀要等周六在细聊,我好好想一想如何简单明了的说明。这一篇由于时间问题,写的很赶,流水了一点,但大致是这么个意思吧,希望别见怪。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2023-07-27 14:20

很好。

2023-07-28 07:52

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