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8喜欢:0

$三聚环保(SZ300072)$ 在今天(9月11日)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耗时3年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秋冬季重污染有四个主要成因,相互叠加造成了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

研究发现,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是京津冀区域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最大,是重污染的主要来源。

2018-2019年秋冬季的PM2.5来源解析表明,工业和民用散煤、柴油车对区域PM2.5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6%、17%和16%,也就是贡献最大的三个方面,是重污染的主要来源。

柴油车进入了黑名单。柴油车今后可能成为重点治理对象。对生物柴油的推广利用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二代生物柴油国内产能少,不利于政策的出台。国内推广生物柴油不一定完全照搬欧洲的强制措施,有可能通过提高石化基柴油的碳排放税,利用这部分资金补贴生物柴油。内循环---羊毛出在羊身上。

全部讨论

国内一代生物柴油推广不顺利,国家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一是中国是人口大国,对与人争地争粮的项目本身就不过于鼓励;二是早期一代生物柴油的技术、设备也不完善,大部分产品稳定性较差。生物柴油人还是很值得佩服的,在没有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竟然使生物柴油的技术、设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很了不起的。
二代生物柴油的产量一旦到一定的规模,国内出台相应的政策是大概率事件。从诸多角度看,国家没有理由对二代生物柴油置之不理。
三聚和中石化的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一旦成功,生物柴油就会迎来巨大转折点。生物质液化技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事实。但从“草变油”理论的诞生,到今天也有20、30年的时间了。从时间周期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该到出成果的时间节点了,即使初期成本较高,实属正常,任何技术都是在不断完善、升级的,这个过程也是生产成本下降的过程。
中石化宣布建设万吨生物质液化装置,是一件好事,能佐证三聚搞生物质液化的大方向是对的,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可以这样说,生物质液化示范装置无论年底是否准时投运,这项技术走到现在,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问题。但最后花落谁家现在不能下结论。但是,三聚和中石化首先迈出了第一步,在起跑阶段是领先的,这是事实。这项技术值得期待,有资格用“颠覆性”三个字。
现在是开荒(产业开发)初期,无须担心多几个开荒者。生物柴油本身比石化基柴油价格每吨高几千元,但添加5%的混合柴油就高不多少了,完全可以通过调节消费税、少许补贴等措施,让他们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二代生物柴油的产能应该是出台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有中国的国情。

2020-09-12 12:38

“东郭”“海棠”二位先生,请教:如果三聚中石化直接液化万吨级都开车成功,虽各有千秋或即使三聚技术稍超中石化,但中石化毕竟乃央企资本规模优势等远超三聚市场会被中石化迅速垄断,那届时三聚所谓的MCT直接液化还有可能产业推广吗?谢谢二位指导!

2020-09-11 18:11

本月二日国常会要求“柴油车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