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13喜欢:2

$三聚环保(SZ300072)$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这两篇文章再次佐证草变油不是天方夜谭。从文章的信息看,秸秆变油到了该产业化的节点了。

现在就看谁的技术路径更科学,布局更合理、经济性更显著、产业化模式更适于大发展,到了考验管理层的能力、资源和格局的时候了。


从布局、技术路径看,三聚还是领先不少的。

全部讨论

关于秸秆变油,目前已经有太多的成功的报道,技术上肯定没问题,实验室里已经有好多条技术路径可行,问题的关键是一吨油的秸秆原料是俩吨还是五六吨甚或十吨,更加关键的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是否可行,这俩点决定秸秆变油的成本是否可行。
上面第一篇报道称东北林业大学王述洋教授2016年初经过18年攻关秸秆变油技术并且俩吨变一吨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未见后续报道,是否真的进入工业化存疑,需要有更多的资料佐证,毕竟在我们周围虚假报道屡见不鲜,不过还是但愿我们国家拥有俩家成熟秸秆变油技术。
山东寿光技术已有好多报道,技术来源于国外引进的热裂解传统技术,五六吨秸秆变一吨油,成本无法与三聚相比较,
广州一家国有研究院实现了秸秆变油,十吨变一吨,但是还在实验室里,
美国用2800万美元建成一套秸秆变油装置,日产一吨油,但是所产生物原油热值低至4000多不能加氢生产绿色燃油,建议在燃油中加入3-5%使用,属于失败技术,
为什么这项技术如此难呢,这是跨多学科的技术系统,任何单一行业无法独立完成,这是三聚的优势所在,

秸秆变油技术如此重要,前景如此美好,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头脑必须时刻冷静,前途有多么光明,道路就有多么曲折,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是直线式的,都会有好多次的循环往复,高峰低谷!
有足够耐性的投资者才能收获成功!

2018-09-30 14:00

三聚已经从技术不确定性的疑惑中走出来了,今后的不确定性是技术的经济性。碳基肥的经济性基本解决了,剩下是生物质油的经济性,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2018-09-30 11:07

秸秆制油不是新闻,关键是技术的经济性

2018-09-30 10:40

三聚已经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先以碳基肥快速抢占秸秆资源,为后续液化打下基础

2018-09-30 13:59

  
生物质清洁燃油,不等同于汽柴油。

据王述洋介绍,若使用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能技术工程中心提出的原料搜集和运输模式,1吨生物质清洁燃油的生产成本可控制在700元-1100元,按每吨1800元-2000元销售,单位热值造价显著低于锅炉重油和工业用天然气,可以给使用生物质清洁燃油的用户或企业带来显著的节支效益。例如,原来1年消耗1万吨锅炉重油的企业,若改用生物质清洁燃油,则每年可节省燃料开支380多万元。

2018-09-30 10:42

文中是2000吨产1000吨油,三聚是多少来着?

2018-09-30 10:03

看来生物质能源技术确实可行,现在就是比较谁的经济可行,谁先下单抢占市场,抢占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