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归的路线成熟与否讨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7喜欢:3

#颗粒硅# $协鑫科技(03800)$ 

颗粒硅在多晶硅的总出货量中占比也还很低,仅有5%左右。颗粒硅具备成本低、流动性强、碳排放少等绝对优势。

“目前,国内颗粒硅制造商只有协鑫科技和陕西天宏,根本原因是其工艺、技术、人才、设备等关键要素设有严苛的“壁垒”,行业难以掌握。”改良西门子法更为成熟,绝大多数厂商投资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多少带有一些“赚快钱”的心态。中来今年也宣布140亿投资颗粒硅(没那么快)。

 

一家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龙头企业人士向记者明确表示,不会考虑颗粒硅,“改良西门子法有成本优势,我们非常确信。评判不同技术不能只看成本,还要对产品质量能否达标、综合能耗等做全方位评估。况且,经过我们的评估,颗粒硅单吨成本最低是3万元左右,而我们的新产能已经可以做到3万元以内。”

 

特变电工在一份项目投资公告中也提到,硅烷法等多晶硅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并逐渐成熟,协鑫科技已开始利用硅烷法进行颗粒硅规模化生产,成本可能随着规模化生产不断降低;但硅烷法对设备及生产安全性要求高,存在硅粉单耗高,辅材费用高等难点问题,目前客户仍将颗粒硅料与多晶硅料掺配使用。

 

中环股份协鑫科技等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投资的项目包括10万吨颗粒硅以及约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等,总投资达120亿元。根据公告,上述两家公司代表的合作双方在相关项目公司中的股权比例拟定为40%、60%。

 

协鑫能科现在与中环、晶澳、双良、上机等下游厂商都有战略合作,但由于颗粒硅产能还没有最大化放量,目前能够满足的市场需求量占比还太小。现在多晶硅国内每个月市场需求约在6万吨左右,而国产和进口的总供应量也只有6万吨,其中颗粒硅占比仅5%左右,所以说建设新产能是当务之急。”

 

主要问题之一是颗粒硅杂质较高,能否满足下一代光伏技术N型硅片、电池片的使用,仍有待验证。相比于目前主流的P型电池,N型电池需要纯度更高的硅料。

 

由于颗粒硅在生产、包装、运输过程中,容易吸杂且相互摩擦容易产生硅粉,导致寿命偏低或者碳含量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N型硅片上大规模使用。

 

保利协鑫在今年业绩会上表示,其颗粒硅金属杂质稳定在3pbb/W,未来在杂质控制上希望小于1pbb/W。保利协鑫在试产的N型硅料已有明确结果,未来可保障60%-70%的N型硅料供应。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颗粒硅规模化生产较为艰难。截至目前,保利协鑫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力推颗粒硅量产的公司。今年3月,3万吨颗粒硅产能已达产。但这仅占去年全国多晶硅总产量的6%。

 

保利协鑫对颗粒硅的关键成本、能耗等数据披露较少,且缺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也是业内质疑的地方。

 

保利协鑫正在努力扩大颗粒硅产能,已在江苏徐州、四川乐山及内蒙古包头,分别规划建设了两个10万吨及一个30万吨颗粒硅制造基地。其中,30万吨颗粒硅是保利协鑫子公司江苏中能与上机数控(603185.SH)共同投建,预计总投资180亿元。上机数控在一期6万吨颗粒硅项目中参股35%。

 

这是下游硅片首次参与到颗粒硅的生产中。近日,保利协鑫又拉上了中环股份,为其硅料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保利协鑫曾向界面新闻表示,颗粒硅整体投资思路是,将在未来新建产能上,与下游重点客户进行股权方面的合作。

 

保利协鑫预计,今年底其所有硅料产能将达36万吨,其中颗粒硅产能达30万吨。

 

作为硅料下游的硅片厂商,在满足产品需求的前提下,更多考虑的是硅料价格,而不是技术选择。颗粒硅想要获取市场主导权,大规模量产后价格能否真正实现下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协鑫科技

上半年协鑫科技多晶硅产量4.01万吨吨,其中颗粒硅产量1.12万吨、棒状多晶硅产量2.89万吨(不含联营公司3.23万吨),光伏材料分部利润72.34亿元。据此计算,在多晶硅产量仅比上半年少约1.4万吨的情况下,三季度公司光伏材料业务实现净利润近55亿元。

 

公司颗粒硅相较于棒状硅的成本优势持续拉大。协鑫科技颗粒硅毛利已达205元/公斤(含副产硅粉利润),棒状硅毛利151元/公斤,颗粒硅产品毛利高于棒状硅毛利54元/公斤。

 

“三季度以来,徐州6万吨达产,乐山10万吨投产,公司颗粒硅持续放量,叠加新区域以及新装置的优势,颗粒硅生产成本持续降低,毛利再创新高。”

 

协鑫科技在公告中还更新了乐山基地投产情况,目前,乐山10万吨颗粒硅项目第一模块2万吨已达产,单晶料比例超95%;第二模块投产顺利,预计10月下旬可达产。根据此前公司公布的信息,协鑫科技颗粒硅日产量已达251吨,产出量连创新高。

 

协鑫科技本周还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发行A股的初步提议,预期采用2022年9月30日作为上市申请基准日。

 

西门子法棒状硅市场份额未来不存在被颗粒硅颠覆的可能,因为整个行业里面除了协鑫做颗粒硅,其他所有公司都是用西门子法。”生产棒状硅的通威股份董秘此前公开表示:“颗粒硅现在所称的成本优势,可能是相对于西门子法的平均或者落后产能而言有优势,对比我们西门子法的龙头企业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未来颗粒硅可以一定程度作为行情紧缺的补充,也不排除技术进步后进行高比例的使用。”

 

改良西门子法生产的棒状硅能耗高、成本高、纯度高,与之相比,硅烷流化床法生产的颗粒硅则相反。未来,颗粒硅是否能够替代棒状硅,关键点在于成本优势能否覆盖质量劣势、下游应用效果如何,以及硅烷安全问题能否解决。”

 

过去棒状硅一直占据主流市场,颗粒硅囿于技术门槛高、攻坚难度大而导致产量有限,无法迅速大规模推广。但是此次乐山协鑫颗粒硅项目成功投运,对于整个多晶硅行业来说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可以说是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规模化产出的元年。

精彩讨论

wishHUIDAwell4ever2022-10-18 10:35

谁也不敢正面刚颗粒硅减排的事,因为有法国证书背书。其它质量什么的,尽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看看这两年友商对颗粒硅的评价,从不好用,到能参着用

全部讨论

2022-10-18 10:35

谁也不敢正面刚颗粒硅减排的事,因为有法国证书背书。其它质量什么的,尽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看看这两年友商对颗粒硅的评价,从不好用,到能参着用

2022-10-18 10:58

棒状硅企业见都未见过颗粒硅生产过程,评价有何公平合理性吗?

2022-10-18 15:49

折磨好的事,股价2.2,可笑!

2022-10-18 15:48

画饼充饥!

2022-10-18 14:50

目前每天出产251吨还要多,怎么能是5%,看来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2022-10-18 12:19

记得通威自己提过成本4万。另外通威的电价补贴取消/降低后,成本/利润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

2022-10-18 12:02

不仅不生产,还没使用过,仅凭传说和想象。

2022-10-19 02:52

颗粒硅明年就30%了,模块化产能起来也快的。

2022-10-18 15:36

TW董秘睁眼说瞎话吧?

年底,颗粒硅就占到市场的15%,明年三月份大概2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