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对伊利的前景与风险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回复:29喜欢:6

刷到了一些对伊利的讨论,主要有几种观点,1)新生儿下降,奶不行了。2)如果伊利控制下营销费用那么后续利润和自由现金流非常可观。3)增长稳健的消费龙头,股息率也超4%,买入没啥问题。

作为一个持有伊利一段时间,不久前刚刚清仓的人,忍不住想说几句,其实个人对以上看法都不是太认同,当然观点3如果降低回报预期也说得过去,算认同一半。

先说观点:新生儿下降是不影响液态奶市场的,伊利真正的投资风险是牛奶生意模式本身决定的,营销费用也省不得。

下面详细聊聊我的看法:

一直不明白为啥这么多人一说老龄化就利好中药,而不觉得利好牛奶呢?中老年人当前喝奶比例并不高,而处于退休高峰的60后们,随着进入老年自身更注重养生+普遍会刷短视频受到媒体传播影响+儿女的督促影响,开始喝牛奶获得优质蛋白以及补钙的会越来越多。

液态奶不是只做儿童生意,中国人的人均奶消费量远远不够。即使出生率下降,但整个人口结构来看,80后90后喝不喝奶,要看小时候的习惯,有一定比例,可00后以及后续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是牛奶用户,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转化增量。全年龄段持续喝奶的人一定会变多而不是变少。而且说个不好听的,八九十岁陆续离开的老人,本来也没多少喝牛奶的,人口下降对牛奶基本盘的影响微乎其微。

所以液态奶的前景一定非常广阔,除非经济持续长时间低迷,更多人经济状况困难,舍不得喝或者喝不起。但考虑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是几乎所有消费都不太行了,没必要这么极端。

伊利作为奶业全国性龙头老大,在这里面一定有空间,不可能市场的增长没有伊利的份额,何况当前的运营效率也比蒙牛更好。这也是我之前买入的逻辑。

但为啥卖了呢?我认知中的风险是啥?其实是我对消费股还是希望有更好的差异化护城河,就觉得伊利没那么好了。

奶业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牛奶本身商业模式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奶是一个自然生物产物,而并非人造的口味。奶企某种意义上也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他很难做到实质性的差异化。巴菲特也说过,他不会投资牛奶是因为喝的时候可以超市随便拿一盒而不在乎什么品牌。虽然这样说的有点夸张,但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奶企挣钱很辛苦,建牧场(这里还有生物疫病风险),拼渠道效率,拼营销(很多时候是生造概念或直接高频洗脑),几乎所有奶企都这么玩。

所以这也是为啥奶企一直在营销方面投入重金,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综艺节目中都能看到有奶企当金主,并且让明星不断口播,为了品牌存在感,为了避免巴菲特说的那个人们可以随便拿一盒牛奶喝的情况,这个钱真省不得。

另外就是随着年轻人更注重品质,进口奶,以及一些渠道未来可能会做的白牌贴牌牛奶,都会冲击伊利蒙牛这些传统品牌。这里面包含电商与线下,尤其是一些新兴渠道,没有核心差异化的传统品牌会越来越艰难。

关于渠道的白牌牛奶,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比如京东京造牛奶,天猫牛奶,盒马牛奶,山姆牛奶,胖东来牛奶等等,或者以后拼多多再来个多多严选,主打品质生活,直接卖多多牛奶呢?说的这些略微极端,但这个趋势已经在慢慢露出苗头。具有品质信誉的渠道已经在做越来越多的白牌商品了。这也是一种新的消费倾向,信任渠道品质,无需过多思考判断。他们虽然还需要奶企供货,但一定会压缩上游利润和品牌影响。

总结下就是,奶业绝非消费类股票里的优等生,但这个市场本来优等生也不多,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生意模式本就如此罢了。长期投资价值在我眼中或许不如我的一些其他标的,但这也是个人选择问题。

说了这么多,你可以说我在唱空,但也不完全是唱空。

具体到个股层面,我认为伊利在短期(比如三年),还不会受到上面那些新兴渠道的很大冲击,小城市及县域市场线下货架还是极稳的。当前的估值也是绝对不贵的,70%+利润来分红,股东回报很厚道。加上奶业大盘我是看好的,这点毫无争议。预期不太高的话,年化10%收益问题不大。这也是我上面说认同观点3的原因。

差不多就说这些,理解可能不够深入,消费者视角更多一些,也和我周边环境与消费倾向有关,一定不全面,欢迎拍砖。但不欢迎骂人,骂人拉黑。

$伊利股份(SH600887)$ $蒙牛乳业(02319)$ $光明乳业(SH600597)$

全部讨论

看得出来你对伊利有一定的研究,也愿意去思考。你文中重点说的白牌奶的冲击,我之前也担忧过,但是现在不会了。
你也知道牛奶的整个产业链非常长,伊利现在是一家全产业链的企业,在业内控成本的能力一流。而那些所谓的白牌奶,不过是商超找一些小奶企代工加工出来的,这样的企业扛风险能力本来就低,进入卖场还要被收贴牌费(比如盒马、京东贴牌),这样的合作模式你觉得能够长久吗?
牛奶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伊利在行业中,从起步几千万的营收,做到现在千亿营收,百亿利润,绝对不会是偶然,未来每年保持10%的利润增长水平是大概率事件。只不过相比以前失去了高成长性而已。但是现在28元多的伊利,长期持有,一定会收获满满,只不过像巴菲特说的,没人愿意慢慢变富。
我投资伊利,是打算用10年的股息收回投资成本,因此我不会过度关注它的股价波动,而是关注业绩和股东回报。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伊利股份(SH600887)$

先叠个甲我不是杠是来讨论的,如果你说牛奶没太大差异化为什么蒙牛打价格战伊利却可以无视,结果蒙牛还被按在地上摩擦,要知道现在消费低迷的情况下牛奶没差异化的话不是应该选更便宜的蒙牛吗,为什么结果会反过来

05-08 16:01

渠道的白牌牛奶,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不仅是牛奶,其他品牌商品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前几天看到个山姆牛肉丸,也是类似情况。现在几个问题,一是白牌商品的市场份额能扩大到多少,二是白牌商品是否高中低端全扩张。目前的看法是白牌商品能获取部分低端市场,中高端需要产品开发推广、白牌很难介入,就伊利来说,最大的可能影响是毛利的提升,白牌成本、品牌并无多大优势。伊利、蒙牛低端液态奶已经是绝大多数购买首选,中高端产品的营销反过来提升品牌

05-08 16:49

如果只有8%和10%的收益,那还不如买长江电力,至少长江电力不用担惊受怕。我宁愿收益低一点。

05-08 23:21

不管是猫奶狗奶还是多多奶,他们能有多少牧场?委托加工,国内有几个厂家有持续的海量生产能力?进口贴牌,船运周期多久知道吗

05-10 15:50

白牌不是很核心的影响,因为全国奶源基本都被这几家企业垄断了,不会造成很大冲击。现在核心问题一方面是奶源过剩,虽然寡头垄断,但是寡头们前几年扩张较快,看他们资本开支就知道。另外就是液态奶需求是不是已经到了天花板,如果是,未来很难有什么增长空间了,因为奶不像白酒有提价逻辑。过去伊利还有安慕希这种大单品带来第二增长曲线,未来看不到了。目前可以看得清楚的就是高毛利的奶粉占比提升,然后继续下沉市场还能不能增长一点。这样也就很低增长。如果公司能持续加大回购注销,高分红,还能有投资价值。不然,空间都不大了。如果中国人均奶制品消费还有很大增长,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05-08 18:58

按这个逻辑白酒企业岂不是都陆续要倒闭了

05-08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