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买房还是炒股?或许你更应该关注一下现金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5

买房,还是炒股?

这是最近三土城市笔记读友群(目前群友已突破扫码入群的人数上限,还想加入的可以先添加三土的个人微信tgnf1987,我单独拉入群)里大伙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它也困扰着三土。这种困扰,估计会贯穿整个2020年。

PART 1 │ 壹先说楼市。

最近的楼市有点看不懂:

一方面,北上广深杭等一线、新一线城市纷纷迎来楼市“小阳春”,诸如深圳豪宅8秒清盘、成都某盘万人摇号、上海年后首个开盘项目认筹率超过160%等新闻,撩得人们内心焦虑不已:房价是不是又要大涨了?不抓紧出手是不是又要全款变首付了?

但另一方面,驻马店、海宁等三四线城市却已经扛不住了,开始明里暗里松绑楼市。一些高周转的房企,更是直接开启打折促销模式,像岳阳碧桂园项目,从年前9100元带装修,断崖式降到5800元;而位于长三角的句容碧桂园凤凰城,也从1万多跌到目前的七八千。

市场分化还不止于此。

这边厢,一手房市场热火朝天,三土的朋友圈如今每天都被各家销售发的售楼处火爆图文刷屏。

那边厢,二手市场还是冰汤不动炉。根据米宅地产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第11周,杭州二手房成交只有4.8万方,同比、环比分别下降54%、40%。

一二线城市尚且如此,三四线就更不要说了。

为了测试楼市水温,从去年起,三土就在网上挂了一套房。最近虽然陆续有中介过来询问卖不卖,但听到我说“房价一分不降”(因为我压根没打算卖)后,便都没了音讯。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几种:

1、因为限价,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存在套利空间,购房者自然倾向购买一手房;

2、新房开发商营销手段花样百出,二手房房东完全无法匹敌。除非急需用钱,往往不愿意大幅降价,成交量自然上不去;

3、因为疫情导致的社区管控,二手房带看量几乎为零,看不了房,自然也就没法交易。

表面上,这些影响的只是二手房,但反过来倒推一手房市场,在急着掏腰包之前,必须了解并想清楚这么几个问题:

1、并不是所有新盘都存在倒挂差价;

2、那些存在明显差价的楼盘,普通人未必买得到。为啥?关系户太多了。比如杭州城北的某楼盘。(以下是该楼盘销售跟三土的真实对话)

3、即使你手粘仙气,顺利摇到,但如果二手房市场持续冷清,想要迅速出货,还是比较难的。

事实上,目前政策面对于“房住不炒”的坚持并没有放松。虽说上海部分银行降低了首套房首付比例至3成,但这更多是银行的自选动作,君不见北京部分银行反而将该比例从3.5成调至4成了吗?

就连这一波一二线城市的“小阳春”,更多也是因为市场的恐慌情绪所致,而非政策刺激的结果,不能用2008年、2015年的货币政策经验来判断。

所以,如果你非要问我现在该不该买房?三土只能模棱两可地回答:一二线可以,三四线不妨再等等。刚需买房可以,投资客建议再等等。

等啥?等政策信号。啥时候政策风向变了,比如放宽限购、下调房贷利率,再进场也不迟。现在这种情况下,买到固然一时爽,但如果后续市价横盘个一两年,卖又卖不出去,保不齐炒房炒成房东,最终悔断肠。

PART 2 │ 贰

再说股市。

相比楼市,股市受全球政经疫情的冲击无疑更大。

目前,欧美疫情的拐点尚未出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第三波浪潮已现端倪。虽然上周召开G20峰会宣布将启动5万亿美元经济计划,美联储更是开全闸泄洪,但这一轮危机的“经济底”在哪里,只有上帝才知道。

中国呢,疫情最危险的阶段倒是已经度过了,但距离经济复苏还远得很。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8.3%。中游制造业受冲击最明显,很多行业同比都出现50%以上的下跌。

综合来看,一季度GDP负增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关键是负多少?至于全年的小康目标和脱贫计划,现在看来也要黄了。

此前,中金公司已经将2020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此前的6.1%下调至2.6%。这可是改开以来,从未有过的最低数值。

而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到股市上。

诚然,A股、港股目前已经到了跌无可跌的程度——7PE的恒生国企、8PE的上证50、10PE的沪深300,看上去十分诱人,三土自己也加了那么一丢丢仓,但绝不敢有任何抄底的想法。

中国股市,“地板底”下面还有“地狱底”,“地狱底”下面还有十八层。考虑到近期北向资金大举外流,以及接下去即将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度财报肯定非常难看,我估计A股还会有一波调整。

这种大环境下贸然抄底,很可能抄在半山腰。

当然,也有人说,你看巴菲特最近都已经频频出手了,先是2月27日斥资3亿多人民币扫入达美航空97.6507万股,紧接着3月3日又投下25亿人民币增持纽约梅隆银行至8900万股。问题是,人家巴老爷子可是手握1000多亿美元的现金啊,而这两次出手,总共才花了4亿多一点。

什么概念?假设你手头有一百万现金可用于投资,现在买了4000多元的基金,你有感觉吗?这算抄底吗?即便股价翻番,那点收益对你有个屁影响啊!

当然,如果你动用的是手头的闲钱,而且做好了长持三五年的打算,那么现在逐步入场建仓,坚持每月定投,倒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问题是,据我观察,虽然大家都知道定投法则,但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很少。毕竟都是普通人,手头资金都不多,需要花钱的情况却不少,今年要结婚,明年要买房,后年可能又遇上家里谁生病,很难有大笔闲钱“存”在股市里两三年甚至三五年不动的时候。

就像最近,很多人既想抄底股市,又记着上车楼市,无奈手头资金有限,始终举棋不定,左右摇摆。

而摇摆的结果就是,虽然上证指数从1990年12月发布至今,平均年化涨幅达到12%左右,但购买指数基金的人很多却亏了。

那么,现在进场的你,能够坚持的住吗?

PART 3 │ 叁

过去有句话,叫作“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现在似乎有点变为“乱世也囤房囤股,盛世也囤房囤股”的感觉了。

但不管是买房,还是炒股,赚的都是未来的钱。问题是,如果你都活不到未来,那么“未来的钱”对你来说就没有半毛钱意义了。

所以我觉得,在当下这样一个乱云飞渡、迷雾重重,根本看不清疫情啥时候结束,经济啥时候复苏的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应该放平心态。相比活着,什么赚钱、增值、抄底、翻番,都是尼玛浮云。

什么叫活着?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现金流不断。

怎样算现金流充沛?有的说,你要预留未来半年的家庭生活开支;有的说,你得留出未来一年的房贷钱。具体留多少钱,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但一条底线是,避免发生2015年股灾、2018年P2P爆雷潮时曾出现的,因为现金流断裂,还不上各类借贷,或者因为杠杆太高被压垮而轻生的悲剧。

这么说,可能有读者觉得我保守了。事实上,相比新韭菜,经历过多轮经济危机、股灾、P2P爆雷潮的老司机,往比较谨慎,或者说保守吧。毕竟,就当下这种糟糕的经济环境,谁也说不准哪天不会失业,没了收入,你们家的余量够撑多久?万一再遇上些别的麻烦,你们家的房产能快速变现吗,抄底的股票你舍得割肉吗?

所谓“未雨绸缪”,是时候考虑一下这些问题了。

最后,附上一张西南证券复盘的历次危机四阶段,以及期间大类资产表现图,各位自行理解吧。

(更多长三角区域城市分析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三土城市笔记”或“三土演义”)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