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金融 | 2019首届南开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在津举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19年8月24日,首届南开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在天津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以“新时代、新金融”为主题,围绕金融科技推动金融业转型发展、赋能金融供给侧改革、助力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等议题展开,邀请南开校友及业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深入交流,带来了一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对话与精彩分享。

本次高峰论坛由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及南开金融校友联合会金融科技委员会联合主办,并得到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和北京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先生、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鼎诚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亮点精彩回顾

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科技发展把金融技术的进步推向新的轨道

开幕式上,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首先发表致辞。他认为,金融科技不仅针对当下,更面向未来;科技的发展会将金融技术的进步推向新的发展轨道。王新生指出,金融要依托于知识,而又不仅停留于知识;金融有价值层面的追求,而又不仅与利益相关联。同时,他希望南开金融在这南开建校百年之际能够重新启航、再塑辉煌,并号召南开校友借此次论坛发出南开声音、给出南开方案,为国家新金融的发展献计献策。

随后,论坛进入嘉宾主旨演讲环节。数位南开校友及业界精英、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对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精彩见解。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金融科技的监管问题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分析认为:我国当前的金融科技监管逻辑是注重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和应用属性,而非科技属性和技术属性;金融科技监管的理论基础不属于物理学或 IT学,而属于金融学。由此,他表示,法律界、央行及政府其他部门,都应有一个共识,即金融科技的监管逻辑和责任要归于监管最终的使用者,而不是发明者和拥有者。最后,谢平提到金融科技平台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提供金融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服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而“信息互联平台从事金融活动、从事金融信息业务中介和业务撮合,要接受准入管理”是第一次提出来,这是对目前中国金融科技的监管最严格的一次提法,值得注意。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科技助推保险行业新旧动能转换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邢炜指出当前保险科技面临着战略规划、管理方式、数据、人才、新风险、风险跨行业传递与放大、创新不当等多方面风险与挑战。他提出央行监管和金融科技要为保险行业搭建平台,发挥积极作用;保险公司需增强数据收集能力,打通内部用户数据,引入外部数据,打破条块分割,建立敏捷、高效的系统;保险业各个主体需要具备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并分步骤实施、分层次推进,以避免单个保险市场主体投入产出的不匹配。

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拥抱金融科技,促进金融升级

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指出,互联网新时代正在走来,我们要在这一大格局下看待金融科技,而非只站在金融领域看科技。同时,互联网信息化发展使中国迎来了历史机遇。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特性的发挥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足够大的空间与流量,而中国地域大、人口多、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快,具备了互联网应用方面单一国家最好的条件。王永利还表示,互联网相关科技推动越来越多的金融功能融入到经济活动中一体化、流程化、自助化运行,正在深刻改变金融的发展轨迹、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网络支付、网络交易、网络资管、金融监管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四大重点应用领域;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坚持本质,注重应用,解决痛点;金融机构未来一定要朝着专业、合作、改革的方向迈进。

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市场强监管下,金融科技的投资逻辑

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资本控股董事长盛希泰表示,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金融无论是披上科技还是互联网的“外衣”,都是为了回归金融的本源,即金融为业务核心,科技为高效工具及先进模式。他指出了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三大关注点和四大机会。第一关注点是合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重点,金融科技强监管成常态;第二关注点是风险,金融科技市场风险仍在,考验着监管方式;第三关注点是金融本质,即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意识的颠覆,“信息能够传达的范围就是金融市场的边界”。四个机会则分别是:第一,市场变化。金融科技下沉驱动惠普金融,服务更多长尾用户,新兴市场国家移动互联网发展成为金融科技出海契机;第二,人群变化。90/95后是互联网原始居民、金融科技的主流用户;第三,技术升级。底层技术形成融合生态,推动金融科技进入新阶段,脸书发布数字货币Libra,行业变革已到眼前;第四,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口,ESG投资已成为国际市场主流趋势。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金融科技研究与教育现状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为与会嘉宾梳理了金融科技的研究历程及教育现状。根据社会科学研究网报告,金融科技相关研究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基于社交媒体的金融科技研究热度颇高,数字加密货币、网络借贷、众筹、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研究主题次之。数据显示,2019年是金融科技领域科研成果爆发的年份,从国家分布来看,中国处于世界金融科技应用前沿地位。她表示,市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和金融学科自身发展的变化,是金融科技教育探索的两大根本动力。最后,她介绍了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在金融科技研究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即基于金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依托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政府债务管理研究中心,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债务问题所开展的系列研究。

鼎诚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科技赋能塑造我国寿险业未来

鼎诚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指出,大众性、长期性、可变性和多频性是养老和医疗保险业务管理的四大特点,养老和医疗保险是我国寿险业的未来,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由此,他展望了寿险业应用科技的未来场景:第一,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赋能寿险庞大、频繁、密集的给付服务;第二,大数据赋能寿险公司对客户的日常管理和价值体现;第三,AI技术赋能寿险业务处理提升效率;第四,科技赋能将改变寿险公司IT管理模式;第五,科技赋能寿险产业的生态环境。寿险公司只有在提高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开放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社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平台,才能适应未来寿险业的发展。

新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海:数字驱动的零售银行转型

新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海首先介绍了新网银行的创业历程。新网银行自创立起,便始终坚持三个基本追寻:技术立行、单品战略与平台金融战略。新网银行的技术特点是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对于零售金融的五个观点:关于趋势,未来五年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民授信的时代;关于格局,未来银行的零售业务会出现急剧分化的马太效应;关于流量,线上客户的价值在迅速“打折”;关于技术,技术垄断的铁幕将被打破,尖端金融科技将从少数大行和巨头拥有的专利变成区域性中小银行普遍拥有的技术红利;关于场景,未来五年金融科技的进步很有可能使场景从护城河变成马奇诺防线,去场景化大势所趋。

汇元科技董事长吴洪彬:新支付赋能企业级服务

汇元科技董事长吴洪彬介绍了汇元科技在新技术驱动下重构支付系统的经验。他认为,要从支付走向企业级服务,支付需要对接各种垂直场景、垂直行业,与之深度融合,并为这些行业提供赋能服务,打造解决方案。未来的新经济因为各种技术的出现,或者是新技术的驱动,尤其是和传统企业的重构,能派生出很多新的方向。作为价值的提供者、整合者与放大者,服务商需要把支付作为底层,在每一个方向点都与这个行业已经存在的、有一定基础的合作伙伴合作,从而推动基于聚合理念的聚合支付服务。

凡泰极客CEO梁启鸿:数字化转型从社交化金融服务网络开启

凡泰极客CEO梁启鸿指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关系管理有三个层次:信息化服务、社交化服务、价值化服务。他认为,未来很多金融机构的员工的焦点应该在于数字关系,传统金融机构应该专注于数字关系的管理,即数字关系归人管理,投资能力、配置能力归算法管理。最后,他总结了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时代转型的五条做法:解决远程信任关系问题;将自己的服务能力网络化;让员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服务客户;团队作战;拥抱社交公共平台。

在论坛最后的圆桌对话环节,大业信托总经理战伟宏、泰康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邢怡、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多元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魏凤春、况客科技CO-CEO欧阳明清、汇成金科创始人王伟刚、南开金融科技委员会联席秘书长、中证金牛总经理徐建军就《财富科技与资管行业价值再造》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未来银行之路》 中信出版集团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战略规划部刘兴赛为论坛嘉宾带来了自己的新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未来银行之路》,该书是对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深入思考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未来银行的可能形态以及行业竞争图景。同时,由中信出版墨菲出版的《加密资产》《被人工智能操控的金融业》等金融科技系列图书,也得到与会嘉宾的热烈好评。

《加密资产》中信出版集团

《被人工智能操控的金融业》 中信出版集团

文章来源:中信出版墨菲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