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必康大股东周新基:创新转型是九九久科技不竭动力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储能需求的高速增长及广阔前景无疑带动了锂电池产业链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而在今年,身处医药股板块的延安必康(002411.SZ)却凭借锂电池电解液核心原材料,营收占比大涨后仅占20%的六氟磷酸锂业务,造就了企业业绩倍增,一举扭亏的表现。

  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下游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离子储能电池主要用于发电侧的储能领域。而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方面,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一类是三元高镍锂离子电池,无论是哪类,都需要用到电解液,进而用得到六氟磷酸锂,仅六氟磷酸锂占新能源汽车的总成本大约为2.4%,同时也是近中期不可替代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据了解,延安必康的六氟磷酸锂业务主要是其下属子公司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九九久科技”)的主要产品。近期,全景网以投资者代表的身份,对话延安必康大股东,九九久科技董事长周新基先生,深入了解六氟磷酸锂龙头企业——九九久科技的成长之路。

  从基层来,勤奋好学铺垫责任之路

  九九久科技的前身是1968年建成的国营如东化肥厂,以为农服务为己任,主要从事单一的化肥生产,在行业内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1981年,17岁的周新基顶替退休的父亲来到如东化肥厂当了一名钳工,自此,便开启了在企业兢兢业业奋斗40年的历程。

  那时,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勤奋好学的周新基从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1983年,靠着自学考上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会计专业。1986年,周新基大学毕业后回到如东化肥厂担任财务科会计,后来逐步升职为总账会计、财务科副科长。

  1991年,周新基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书。谈起这次考试,周新基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注册会计师考试,之前是没有的,这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经济发展后缺少专业会计师。我完全是通过自学的,考试一次性通过,成为全国第一批注册会计师。”此后,周新基便作为优秀年轻干部得到培养,1996年时,被调任至如东化肥厂担任副厂长。

  周新基说,我的工作历程还是蛮丰富的,钳工属于最基层一线的工作,两年多的工作经验让我对生产一线有了充分的认知。而后,在化肥厂财务科工作期间,我对企业各方面的经营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完成了从国营企业一线基层员工到科室中层管理人员的转变。并且,凭借着财务出身背景和财务专业方面的能力,让我在担任企业负责人时能够通过财务报告准确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生产经营状况,有效统筹、合理利用企业运营资金,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不破不立,勇于担当实现老厂转型

  2002年,如东化肥厂没能逃过国企倒闭潮。因为效益差、严重亏损、净资产为负数在如东县政府工作会议上被宣告“死刑”,县政府决定拿出500万元买断所有员工工龄,关掉化肥厂。时任如东化肥有限公司、南通市丰禾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周新基见此状况,审时度势,勇挑重担,2002年 12月,在各方支持中,带领原如东化肥厂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南通市苏通化肥有限公司。

  “那时候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能不能把它救活,心里也没有底。与其让市场抛弃,不如放手一搏。”周新基这样说。当时化肥厂主打产品就是小氮肥,科技含量不高,生产工艺一般,缺乏竞争力。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周新基决定走上另一条前途未知的道路——向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方向转型。“那时,行业内没有大型化工企业看得上精细化工产品,这样可以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此后,企业开发了用途十分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苯甲醛、5,5-二甲基海因。又引进国家发改委鼓励项目——头孢类医药中间体7-ADCA。

  在转型生产医药中间体的道路上,7-ADCA遇到的首要困难就是技术。但在周新基的带领下,投入3000多万元,技术团队日夜进行技术攻关,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工艺上取得突破。2004年开车投产,2005年至2006年,扩产到500吨,迅速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实际上7-ADCA这个东西是很难做的,鲁抗、哈药、川药这些大型国企也曾经尝试生产过,都因为质量不过关而选择放弃。那时候的我还是有点盲目的,就认定了生产7-ADCA,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周新基说。

  随着厂区搬迁,公司攻坚克难,生产能力逐年提升,最终形成了年产2000吨7-ADCA的规模,成为国内头孢类医药中间体行业的一个标杆,国内市场实现了国产化,并且出口印度等国家。也正由于九九久科技生产的7-ADCA产品发挥的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10年5月,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上市后,九九久科技又成功开发了农药中间体三氯吡啶醇钠等产品,实现了由单一化肥产品向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发展的第一次战略转型。

  高瞻远瞩,成就两项龙头产品

  目前,九九久科技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药物中间体三大板块。新能源板块六氟磷酸锂产品产能已超6400吨/年,位居行业前列;新材料板块产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为12000吨/年,产能规模国内居首。药物中间体板块产品三氯吡啶醇钠产能为15000吨/年,5,5-二甲基海因产能为8000吨/年,产能规模领先。

  这背后,正是周新基的高瞻远瞩,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果断决策,顺利实现了由药物中间体向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的第二次转型。

  早在2007年,周新基预测化工行业会周期性波动,市场需求可能面临萎缩,便着手开始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研发锂电池材料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关键材料拥有一定的产业壁垒,更是被誉为锂电材料领域周期性最强的环节之一。他认为,高新技术产品一定会替代传统产品,企业开始向低能耗的清洁新能源和新材料方向发展。

  “我们是国内搞锂电池材料比较早的一批人,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锂’概念,那时候更多的电池是铅酸的。铅酸电池有两个致命缺点:铅的污染问题和电池能量密度低,注定不能适应未来潮流,我们决定试着开发新的电池材料。”周新基这样谈到。

  2010年,九九久科技成为中国第一批研发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之一,2012年开始投产。其研制开发的无水氢氟酸溶剂法生产六氟磷酸锂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由韩国、日本垄断的新能源市场。六氟磷酸锂产品,也广泛运用于手机、电脑、动力汽车、储能等电池领域,尤其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将来在5G领域用途更广泛。

  目前,九九久科技六氟磷酸锂装置设计产能为5000吨/年,实际产能已超6400吨/年,产能仅次于行业同类别公司天赐材料多氟多等。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的动力电池及电解液需求的增长影响,锂电池产业链相关的原材料价格较以前年度均有大幅度的上涨,尤其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从2020年8月最低价7万元/吨到2021年10月27日最低价51.5万元/吨,涨幅达到635.71%,六氟磷酸锂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高达68.87%。

  同时,九九久科技参与起草和制定了六氟磷酸锂产品行业标准和分析方法相关的行业标准,生产的六氟磷酸锂通过ISO/TS16949汽车供应链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多项高新技术产品荣誉。建立了稳定且优质的客户群体,主要大客户包括新宙邦比亚迪杉杉股份等,还包括珠海赛纬、香河昆仑等一批主流电解液厂商。此外,公司注重培育和拓展新客户,以不断改善和优化客户结构,一直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8月中旬和韩国Enchem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全景网了解到,根据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的需求拉动和六氟磷酸锂市场供需偏紧的现状判断,六氟磷酸锂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维持在高位。九九久科技表示,待上市公司完成债券兑付后,拟计划开展实施项目扩产工作,初步计划新建20000吨/年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以满足与客户的战略合作需求。

  当然,除了当下最热的六氟磷酸锂,九九久科技的另一行业龙头业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值得关注。

  “新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虽然投入精力晚于新能源材料六氟磷酸锂,但是却倾注了我更多的心血。”周新基说。早在2011年时,周新基就关注到国家层面对高技术产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重视,随即果断决策进入该领域,并取得了成功。

  周新基介绍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属于高性能纤维,与芳纶、碳纤维并称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而这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市场前景最可观的,它的强度非常大,是钢材的15倍,耐切割、抗冲击、防腐蚀,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建筑等行业。

  据了解,九九久科技原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为3200吨/年,位居国内第一。2017年,加大投入近6亿元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进行新增6800吨/年扩产,后续经过技术挖掘,目前已经达到12000吨/年,位居国内之首。不久前,还被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发布的《关于制造业单项冠军第六批遴选和第三批通过复核企业名单的公示》拟认定为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同类企业较少,产能达到1000吨/年的仅有十几家。而九九久科技已经建成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最大的生产基地,成为行业引领者和市场准则制定者。纤维出口美国、俄罗斯、韩国等17个国家,为国防和军民融合做出了较大贡献。与下游客户合作拓展军工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控股股东延安必康的发展铺垫了又一条路基。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优质的产品是抓住机遇的基础,凭借着2021年六氟磷酸锂的“史诗级”行情,九九久科技新能源产品六氟磷酸锂和新材料产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能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在整个公司的生产销售中占比已经达到60%以上。良好的业绩带动了控股股东延安必康业绩的“翻身”,也代表着延安必康转型的决心与成果。

  财报显示,延安必康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09亿元,同比增长4672.62%;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4.52%。一个月前,延安必康发布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度业绩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72%-193.39%。九九久科技的利润增长无疑对延安必康的业绩增长有着最大的贡献度。

  “我们的目标不单是低能耗、低成本,还要高质量绿色发展。创新转型是九九久绿色发展的持续不竭动力,企业将不断做精、做专、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周新基展望道。

  未来,九九久科技将通过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巩固和扩大行业竞争优势,提升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的业绩贡献度,实现九九久科技产品结构的根本性突破。并以打造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全球专业化制造商为目标,在新材料领域站稳脚跟,并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