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访谈王小刚:能力圈内寻找成长超50%的公司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8

#雪球投资人访谈系列# 

2012年7月3日,雪球财经采访了上海鼎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王小刚@wxgsh。王小刚先生从事证券投资近20年,擅长投资高成长股,目标主要集中于年利润复合增长50%以上的公司。其掌管的鼎锋8期、鼎锋4号过去一年来在可比的763只私募产品中分列第1、2名(截止7月5日好买统计数据。网页链接)。今年5月,王小刚先生到奥马哈参加了伯克希尔年会,收获颇丰。

访谈摘要:

(找高成长股)主要看三点。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是会有20-30%的复合增长。第二是看公司增速,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竞争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增速高于行业。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可靠,眼光是否长远,管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足够。

未来几年预期每年利润有50%以上的高成长的话,市盈率30倍以下就不贵,30-40倍可以接受,到了40倍以上,就要小心一点了。假如50%以上的成长现在二十几倍市盈率,我觉得就还算便宜,就相当于PEG在0.5。但PEG也是个大概,如果20%的成长,10倍市盈率; 或100%的成长,50倍以上的市盈率,这样的0.5倍PEG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一个成长速度可能导致风险,一个系统性风险也没法通过成长来回避。

访谈记录:

跟彼得林奇学习成长股投资

雪球: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投资这个行业的?
王小刚:
1994年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开始正式做投资。先是在美的集团待了两年,96年到国泰证券深圳分公司,99年国泰君安合并后先后在自营和资产管理部工作了6年,05年离开国泰君安; 06-09年在国元证券自营部工作; 09年底加盟鼎锋资产。到现在严格来讲是从业18年,不过炒股票是从92年大二时就开始了,也可以算是20年的经验。

雪球: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
王小刚:
我90年进大学,90年底上海证交所成立,引起了我对股票的关注。91年我和学校一批人一起搞了个中财模拟证券交易市场,在高校里我们应该是第二家。当时朦朦胧胧觉得这个行业是个朝阳行业,现在回过头看这个方向大致还是正确的。

雪球:在投资上,对您影响或帮助最大的人有哪些?
王小刚:
我工作以来的几位部门直接领导对我帮助都很大,这些直属领导水平都很高,领导的投资思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们都是属于所谓的券商派,券商自营出来的一个特点是持股集中、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中长期持有,一般持股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这样的时间跨度。 

理论上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林奇,91年我读他的《战胜华尔街》,书是90年写的,91年国内有中文版,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启发了我选择高成长股票的方向和方法,如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有感受、有理解的公司,比如说他提到的丝袜是在逛街中发现的股票。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要判断这家公司是不是有投资价值。林奇的方法对我帮助很大,后来我选的股票大部分跟消费类有关。

当然这个也可以归到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今年5月跟雪球一起去奥马哈,从美国回来以后,我觉得能力圈原则是我最大的收获。

林奇对我影响最大,接下来是巴菲特和芒格,他们也是极强调能力圈原则。另外,芒格说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实际上也是改变了巴菲特的。

雪球: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思想?
王小刚:
要晚,因为他们的书系统性的不多,林奇相对系统些。91年我在看林奇,到了04年我很迷茫的时候,也继续去翻林奇的书。巴菲特和芒格我此前接触过一些,但如果说系统性的,还是这一次去奥马哈,前前后后仔细地理了一遍。

雪球:您刚才说04年还很迷茫,那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比较坚定了呢?
王小刚:
真正稳定下来还是04年左右,我坚定地树立了从基本面去选股的理念。我理解的价值投资第一步是从企业的基本面入手,1996年我虽然就开始重视基本面调研,但是经历了琼民源、东方电子、环保股份、银广夏这些股票以后,对价值投资、基本面投资又有些怀疑,一直在反复,到了03年、04年的时候,当时在国泰君安的一批优秀的同事,自下而上精选了茅台等个股的投资策略明显非常成功,启发了我还是要踏踏实实从基本面去选股。

雪球:是过去积累的经验告诉你需要一个梳理?
王小刚:
没错。

雪球:那是通过什么方式梳理呢?
王小刚:
一是看林奇的书,再一个跟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的同事交流学习很有收获,学习怎么从基本面去选。

奥马哈之行的收获: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

雪球:这一次您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去奥马哈?
王小刚:
做投资要做到老学到老,明年我40岁,所谓四十不惑但我现在确实在投资上还有很多疑惑,我想借“朝圣之旅”把投资理念、方法和策略再系统地梳理一遍,好减少些困惑。另一方面,巴菲特今年82了,这样一个人物是几百年才会出现的一个人物,理论上做投资因为相对分散不太可能成为前几名富豪的但巴菲特做到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看巴菲特的视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快乐的人,这点我特别羡慕和想学习。正好做了私募,时间上相对自由,所以就想抓住这个机会去看看。

雪球:既是学习也是朝圣,可以这么说吧?
王小刚:
对。

雪球:那去一趟下来有什么样的收获?
王小刚:
主要有两个,第一,肯定了成长股投资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也是巴菲特73年以后的重要投资策略,过去我们说价值投资老是强调买的便宜,强调安全边际,实际上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时候市盈率大概十三四倍,比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高30%,这个股票的投资策略就已经不是买便宜,而是买成长,成长股策略也是巴菲特用实践来证明的成功的策略。我觉得估值是否便宜是说不太准的,10倍、20倍、30倍市盈率合理与否是说不清楚的,我只要咬定持续高成长的上市公司,在利润成长,假设估值不变的情况下,我主要赚利润成长的钱。

第二是能力圈的聚焦,股东大会巴菲特回答了很多问题,我最关注的只是一个能力圈。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上市公司很多,机会也很多,我们不可能把握所有的机会,我只把握我自己能把握的机会。遵循能力圈的体现就是股票数量先不要太多了,投资集中在少数自己熟悉的股票上来。

雪球:但这跟林奇的做法就有所差别了,他关注很多股票?
王小刚:
林奇因为后期的规模有200多亿,有流动性的问题所以股票很多。我觉得林奇的做法会把自己搞得很累,他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他开玩笑说隔两个星期回家的时候,几个女儿都不认识了,要靠女儿自我介绍知道谁大谁小,这当然是开玩笑,但他后来早生华发,1977年做基金经理,1990年就退休了,那时候他才46岁。巴菲特选的股票不多并且放得时间很长,所以可以做到八十几岁,又做得很快乐。我们可以博采众家所长,研究股票用林奇的方法,选高成长的、生活中能感受的、凭常识能判断的,但操作策略上可以集中,可以聚焦在几个股票,工作相对轻松,不用整天去挖掘新机会、也不用冒新的风险。另外目前我们的规模不大,我管理的规模不超过两个亿,10个左右的股票足够了。
   多一个股票有些人觉得多了个投资机会,我觉得也多了一些投资风险并且可能自己还不知道,同时也降低了对目前持有的老股票的关注度,因此我感情上有些抵制往我的组合里面新增加品种。

判断公司成长型的三个要素

雪球:如何用一两句话来描述您的投资理念?
王小刚:
依靠高成长公司动态价值的不断提升,获取长期较高的复合收益率,这应该算是我投资理念。投资策略上是自下而上精选复合成长超过50%的股票,选定之后长期跟踪,中长期持有。

雪球:说到高成长,判断一个企业在未来是否有确定的、持续的成长空间时,您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王小刚:
主要看三点。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稳定地发展,是不是会有20-30%的复合增长。第二是看公司增速,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竞争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增速高于行业。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可靠,眼光是否长远,管理是否到位,境界是否足够。

雪球:管理层怎么判断呢?
王小刚:
多调研、多接触。日久见人心么,第一次可能没法判断,但多接触几次管理层,时间久了就知道管理层的人品、能力和眼光了。

雪球:就这三个因素?
王小刚:
如果只是分析公司的话,主要是这三个。这三条满足了,再看定价。

估值方法:50%以上的高成长、30倍以下的市盈率

雪球:那您如何给公司定价呢?
王小刚:
我不太相信通过精准地建立模型来估值,我觉得不靠谱,因为假设因素太多了,长期来讲,公司价值是现金流的反映,这个理念我认同,但现金流也很难算,所以我个人认为估值是大方向上判断是否过高或过低就OK,不必精准地去计算。芒格不也开玩笑,从来没见过巴菲特用计算器算过公司价值么。

雪球:那大方向上您怎么把握呢?
王小刚:
说简单些的话就说成长股,未来几年预期每年利润有50%以上的高成长的话,市盈率30倍以下就不贵,30-40倍可以接受,到了40倍以上,就要小心一点了。假如50%以上的成长现在二十几倍市盈率,我觉得就还算便宜,就相当于PEG在0.5。但PEG也是个大概,如果20%的成长,10倍市盈率; 或100%的成长,50倍以上的市盈率,这样的0.5倍PEG对我来说意义也不大,一个成长速度可能导致风险,一个系统性风险也没法通过成长来回避。

雪球:您一般是看多少年?
王小刚:
最短先看两三年,争取看地越久越好,但太长了可能看不清楚。少数的行业,比如说医疗保健,我觉得长期可能看地更清楚些,伴随着老龄化、消费升级会持续成长,可以看5年甚至10年。理想状态肯定是看得越远越好。

苏宁电器为例阐述投资决策过程

雪球:过去的投资中,您如何发现投资机会?
王小刚:
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来发现:比如说苏宁,我在美的呆过,这很关键,它是美的的下游;另一个如汤臣倍健,因为我们家里人吃安利,我也经常吃,所以大概会有人印象和结论;再一个比如酒,我想大多数人都能了解中国的酒文化,我的组合里酒占的比例也很高;还有消费电子,我们不一定用苹果,但肯定都知道IPHONE、IPAD,苹果产业链上的公司去梳理也会发现些很好的公司。
对我来讲,重点方向是生活的中凭常识能有个大致判断的行业和公司,因为我们是投资者之前首先是个消费者。

雪球:从发现机会到最终实现投资,您的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
王小刚:
积极跟踪,耐心等待。按刚才说的三个要素去研究跟踪,行业的上下游、公司都了解清楚先,比如说歌尔声学我们研究员调研了五六次,我也去过几次,研究的过程一般会持续几个月才好确定这个股票是否适合投资。当股票定了后 看价位,有时候正好价位合适就很快买了,有时候价位太高就要耐心等待,如汤臣倍健是目标确定了后但等了一年才等到合适的价位,歌尔声学等了近半年才开始买入。

雪球:买入之后,卖出的时间点您是怎么选择的?
王小刚:
说老实话,优秀的高成长股不会太多,很少,找到一个优秀成长股也不太容易。因此对高成长股我倾向于长期跟踪但暂时不会长期始终持有。我会做波段,原因首先因为我们是公开产品,有个净值的波动平滑问题,不能全部随着市场去沉浮,不然净值大幅波动客户会有压力并且传导过来。但实际上做波段没有起到太多的正贡献甚至目前客观上还是降低了收益率,但我还是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平滑净值的作用。我现在的产品鼎锋8期和4期净值还在一块一毛七八左右,客户的承受能力相对有限,如果将来净值在两三块钱的时候,随着客户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我这边应该捂的时间更长一些,波段会少一些。另外一个因素跟估值有关,价位过高,我就拿的少一点,但不会不拿,还是会继续跟踪。再一个,跟踪过程中若发现管理层不诚信时,就什么都不看了,那肯定赶紧卖掉。管理层不诚信的公司我们无法判断和跟踪。另外如果行业已经有拐点了,比如家电连锁在09年的时候已经有拐点了,电子商务迅速崛起,这个行业不可能有高增长了,那就不做了。

雪球:对于价位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啊,比如说市盈率已经达到40倍了,您就会卖出一部分,但继续持有、继续跟踪?
王小刚:
40倍以上我会警惕,有可能会降低比例,然后持续跟踪,说不定等几个月半年之后,估值又合适了,那再加仓位,反复波段操作。

雪球:到现在特别满意的投资个案有哪些?
王小刚:
最满意的是苏宁电器,04年开始跟踪,07年放弃,跟踪期间上涨了共近20倍; 近一年来的汤臣倍健歌尔声学酒鬼酒等也感觉比较满意。

雪球:能否以其中一个个案为案例阐述一下您在投资过程中如何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何发现、如何确定、如何估值、买入卖出时间点如何选择?
王小刚:
还是说苏宁吧。做成长股历史业绩也很重要,可做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04年的时候我看他招股书,过去几年都翻倍引起了我的重视,然后我就跟美的的同事了解,03年有1个亿的利润,我说你们觉得苏宁发展势头怎么样,他们说很好,我说有没有可能过个几年利润有十几亿,他们说可能性蛮大,因此引起我的关注。

雪球:他们做出这个判断的逻辑是什么?
王小刚:
根据他们和苏宁合作的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他们认为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很大的变革,苏宁发展也非常快。他们这么一说,我就仔细研究,对比了一下百思买,百思买当时已经200亿美元的市值,苏宁当时30亿人民币,我琢磨中国的人口基数应该能支撑起一个非常大的家电市场,单个产品在美国和中国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中国消费的数量可能比美国还多,实际的情况你看苏宁去年的销售大概1000亿人民币。我是04年的国庆开始研究,到05年的元旦这三个月里我走了十几家门店,到美的也去走访和了解过。

雪球:看那些元素?
王小刚:
看这些门店怎么回事,是不是在扩张,新开的门店成功率怎么样。研究了三个月,再比较百思买,得出一个结论,苏宁在后面三年每年能增长50%左右,实际情况是每年增长接近1倍。所以05年元旦苏宁在50元左右时(按04年25倍PE左右)我确定苏宁可以投资。到了07年上半年,市场已经很疯狂了,苏宁也已经40几倍市盈率了,想着毕竟成长速度很高了,可能会回落(高成长股成长速度回落时对股价的杀伤力是蛮大的)07年五、六月份在苏宁复权1000价位左右的时间放弃跟踪,我放弃跟踪以后最高苏宁涨到1300元左右。07年很多股票都很高,所以拿着都不踏实。
还有第二个例子可以说说东方园林,09年底我刚到鼎锋,参加它的路演,路演时报告说成长速度很高,盈利预测给3块3,很多人都不信,有人提问时董事长说肯定不止,这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如果董事长说的靠谱,那就会远超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比如说2.5,有一个研究员给出3.3,董事长说不止,最后实际4块,我就研究,觉得它短期确实成长速度会很快,因为它拿到钱以后可以马上接单子,会加速发展,因为它是垫资做工程,拿到钱以后马上能垫资开始,新增的业务就非常多,所以第一年的成长就非常高。当时我们只做了一年,因为股价涨幅远超预期,到了10年的七八月份就没做过了。

雪球:有没有比较挫折的案例?
王小刚:
有,有很多!当然这个不方便说公司名字,我碰到很多董事长说的高增长没有实现,高成长落空。当然这里面有管理层的原因,也有我们对行业判断的原因。

识别伪成长:多调研+在能力圈内投资

雪球:您认为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是什么,用之前您说的一个词“伪成长”,怎么识别?
王小刚:
伪成长就是说预期的成长没有实现。要识别就是要前期多调研、多研究,提高对行业的认识,另外一定要在你有把握的范围里面,比如说高科技的东西,我们大部分人就判断不了。

雪球:调研时,您最关注哪些方面?
王小刚:
还是刚才说的三个因素,这个调研不是说只去公司,公司只是一小部分,外围的调研更重要,行业上下游、业内地位都要看,比如说要看苏宁肯定要看国美、百思买,看汤臣倍健,肯定要看安利。公司成长的持续性要通过调研去验证。

雪球:您个人的能力圈在哪些行业?
王小刚:
我们是投资者的身份之前,首先是普通的消费者,所以对消费电子(如手机等)、对健康的需求、应酬时对喝酒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能感受到,通过常识能判断的,具体点就是目前说的大消费领域。

雪球:投资这些行业的公司时,您觉得要关注哪些因素?
王小刚:
行业空间有多大这个很关键,舞台有多大影响公司的估值和增长空间。比如说保健品行业,我是很看好的,我现在40左右,是偶然吃的,我父母就是天天吃的,你现在还年轻,不会吃,但过个十几年,首先你会给父母买,其次给自己买,这个行业空间会很大。
第二个,行业好的情况下公司自己能不能做起来,所以还是要找目前已经有一些行业地位的,历史已经证明它有能力、已经做地好的公司。

雪球:如果一个普通个人投资者向您请教,您会给他一个什么建议?
王小刚:
我会建议他要有理财意识,要积极地做投资。但我不建议普通投资者自己做,因为要做的好很难。比如说我们做的调研、跟踪,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个人投资者很难做到。另外一个我们做了那么多年,有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个人投资者是没有的,对风险的鉴别和控制能力是需要多年的实践来积累的。我老王卖瓜一下,我觉得从私募基金里挑选一批能力也不错,人品也不错的,可以跟他们一起成长,因为就我了解我们很多私募基金经理是把投资是当做一个终身的事业来做的。

雪球:但也有个问题,私募是有门槛的。
王小刚:
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可以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公募产品,公募产品很多也不错,当然鉴别谁是比较好的公募基金经理也需要一些能力。

雪球:回过头再追问一个问题,您刚才说这么多年有很多经验和教训,那如果让您总结的话,有些什么教训呢?
王小刚:
教训其实很多,最大的就是投资理念,股价长期来讲是跟基本面挂钩的,但我用了十年才坚信这个道理。如果给一个教训的话,就是要早一点认识到这一条。
第二个,一定要注意公司的成长,如果选不出高成长的,或者说选了伪成长,还是风险很大的,这个很专业,一定要研究透,不能简单地说什么“夏天买啤酒、秋天买白酒”,如果按这个操作也太简单了。喜欢公司的产品只是第一步,是研究的开始,是否适合投资还得另说。

建议大家记住彼得林奇的一句话:大家想赚钱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钱投入一家成长型中小公司,这家公司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利,而且将不断地成长。
最后我补充一句:最好是持续数年业绩都能连续增长50%的高成长、大消费领域的公司。


================

[能力圈]我对成长股投资的一点理解
王小刚   
发布于2013-01-10 11:42 

        大学里我学到的最重要的理论是复利,看到的最重要的书是林奇的《战胜华尔街》。林奇的书让我对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决定毕业后做股票;而复利理论则让我相信:只要每年能够获得25.8%的复合收益率,10年10倍,20岁工作,60岁人人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时隔20年的今天,我投入地从事着基金经理这个职业,为年复合25.8%的收益率奋斗不息,一直以来的信念和策略就是:“高成长”。

一、理念
        一般我们这么总结:股价=市盈率(估值)X 每股净利润。
        这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投资根据其中的哪一点,投资分成了所谓的三大派:技术派、价值派和成长派。
        技术派主要研究股价,不看估值和利润,只看形象不看本质,仅仅从股价的趋势中来寻找规律。大部分初入行的投资者都多多少少看过不少技术分析的理论和书籍,但斌当年就精研过波浪理论,本人刚工作的前几年,技术分析的书籍也看过数十本。
        但技术分析易懂难精,很少有人通过技术分析最终大成功。江湖上虽确有一些天才,从营业部散户起家,仅靠几万几十万的资金,目前身家数亿甚至数十亿(这才是真正的屌丝大逆袭),但我等大部分人必须承认:智商和情商一般的情况下,不要想这等奇迹落在自己身上。
        价值派特别强调安全性(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确定性、坚固的护城河、高安全边际),投资的核心是便宜,近两年的银行、大秦铁路等都是价值投资者的重点跟踪标的。投资的逻辑是“价值回归”、“价值最终会反映到股价上”,对于未来的净利润是否高速增长倒不是重点,重点是目前的股价低于公司现在的价值。
        估值回归我个人不太能把握的是:一是觉得估值回归是个整体的、偏宏观的事,跟宏观经济、流动性都高度相关;二是回归的时间不好把握,等待回归的时间可能要以年计。前两年重仓银行股的同学,需极强的耐心、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耐心、心理承受能力都不足的本人,更追求每年都有一定的绝对收益,给客户以交待,给自己以信心。
       把重点放在净利润,尤其是未来几年的净利润上,假设目前的估值就是合理的,净利润每年增长50%,股价理论上也涨50%;买几个连续几年每年净利润增长50%的股票,不就每年都能赚50%,不就年50%的复利了么?不就60岁的时候亿万富翁了么?
        02年以来的茅台、04-07年的苏宁;近几年的10倍股歌尔声学、金螳螂等,不就利润不停增长,股价不停上涨么)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可能未来预期的净利润增长没有了,并且以前的净利润都是假的,估值也大幅回落,股价暴跌80%(银广夏、东方电子等)甚至摘牌了(环保股份等)。
        就我个人而言,做股价趋势时技术分析看不准、短线波段做不了;做价值投资时估值回升没耐心,安全边际算不清;我就踏踏实实研究公司,跟踪成长,做好成长股投资,不也可以长期平均下来,每年去追求25.8%的收益率么?

二、策略
        高成长投资最重要的,自然是净利润的成长速度。前提还是假设估值目前不变(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成长速度越高,成长时间越长,自然收益率也就越高。
        苏宁电器05-07年三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92%、109%、95%。假设04年底1万,三年下来1万就变成7.8万元了。
        实际上苏宁这三年涨了27倍,除了净利润增长之外,估值也提升了,从04年的20倍左右,提升到了07年底的50余倍,因为这三年指数涨了接近5倍。
        市盈率提升1倍,净利润也提升1倍的情况下,股价=(1+1)X(1+1)=4!,股价会涨3倍,市盈率和净利润同时提升,股价因此乘数效应上涨,大家可能知道,这就是戴维斯双击。
        成长的速度除了高之外,必须还得持续。周期股1-2年的净利润增长速度往往极高,但无法持续也无法预期,我们说的持续性是指在未来数年可预期继续保持。我们前面假设估值不变这种理想情况下,其实成长的速度和持续性都会影响估值。在利润增长1倍但估值回落50%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无法获利(我03-04年重点跟踪的江淮汽车就连续两年净利润增长50%但市盈率从20倍回落到了7倍),而估值不变的前提是:大盘稳定+公司利润增速维持+未来数年仍可持续。大盘是否稳定我们都知道不容易判断,但行业和公司的利润增速能否持续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些,近两年银行股在利润增长的情况下估值大幅回落至市盈率5倍左右,就是因为投资者对其未来的持续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估值是否稳定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行业前景和趋势,若投资者对行业前景看淡,预期成长趋势无法维持,估值就会混乱。如近两年的银行股、近半年的白酒股(尤其是五粮液),估值就一降再降。
        所以,成长股的核心就是看未来的成长速度能否持续。

        如何选择成长股:  前面提到了成长速度,提到了持续性,就本人而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请参考刘建位的《巴菲特如何选择超级明星股》)
        首先看行业增速,行业是不是持续、相对高速地增长。近几年医疗健康
        第二是看公司竞争力,看公司在行业里面的综合实力、江湖地位,是不是能够代表行业、增速高于行业。
        第三是看管理层,看管理层人品是否诚实可信,眼光长远,执行力强。
        第四是看估值,买入时不要贵地离谱,需要长时间的消化估值。成长股投资不象价值派,特别强调安全边际,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买得合理,不贵就好(我个人会参考技术分析、大盘综合情况下选择买点)。
        估值是门艺术,是略高还是略低很难精确判断,芒格开玩笑说,从来没见过巴菲特说过怎么估值,巴菲特则说是胖还是瘦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何必用称重器。

三、风险
        成长股投资最大的风险首先是买错了,其次是买贵了。
        买错了就是说碰到了伪成长。
        成长股投资的基础是对未来成长的良好预期,预期落空自然投资的逻辑就没有了。
        买贵了还好一点,靠时间还可消化估值,买错了则只能迅速止损出局,否则损失惨重(戴维斯还有双杀,十年前的东方电子、蓝田股份、银广夏、环保股份还记得么?近两年的重庆啤酒中恒集团也是教训)
        近两年在鼎锋团队的支持下,我们的选股成功率大幅提高,但估计成功率也就十之六七。2012年虽然本人管理的两期信托产品取得了28%的净收益率(包括业绩分成和管理费的总收益率大致在32%),但年初依然有几只股票选择错误,被迫中间止损出局。

四、书籍推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欧奈尔的《笑傲股市》
        林建位的:巴菲特如何选择超级明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