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学院 | 美林时钟与大类资产轮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起起伏伏,时而繁荣昌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向上的自信;时而又陷入萎靡,失业的民众麻木绝望。

美国原来的三大投行之一美林公司,在2004年提出了一个投资时钟详细总结了自1973年-2003年,30年间美国的资产价格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表现,然后得出了投资者应该在不同的宏观形势下如何投资的规律,可谓是名噪一时。

01、大名鼎鼎的美林时钟讲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一国之经济总指标,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GDP,代表这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另一个叫CPI,代表这个国家国民消费的物价稳定程度。

美林用这两个指标将整个美国的经济运行分成了四个阶段:

复苏:通胀(物价)较低,经济加速增长,这是经济复苏,代表一切欣欣向荣;

过热:通胀(物价)高企,经济减速增长,这是经济过热的表现,可能经济增长到了尽头;

滞涨:通胀(物价)维持高位,经济增长趋于停滞甚至负增长,这是经济滞涨的表现,代表整个经济到了很恶劣的境地;

衰退:通胀(物价)回落,但经济仍然趋于停滞或负增长,这是经济衰退的表现,代表经济活力很差,消费者不愿意花钱,企业也不愿意生产。

美林观察了1973-2003年,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比如金银、煤、铁、石油、天然气等)以及现金(货币基金、银行存款等)这四大类资产的表现,发现了这样的规律:

复苏阶段,股票表现非常优秀,债券稍差,但现金和大宗商品都不太值得投资;

过热阶段,大宗商品表现得最好,股票稍差,债券和现金都表现得尽如人意;

滞涨阶段,经济非常恶劣,现金是最好的资产,大宗商品稍差,股票和债券都表现得极为恶劣;

衰退阶段,债券表现极好,其次是现金,股票和大宗商品都萎靡不振。

来源:网络(侵删)

美林公司的研究团队,首次从宏观经济周期的视角解答了投资者应该在不同时间段投资什么样的资产这一问题。

经济有好有坏,最少也有新常态。

日本自1950年开始,名义GDP连续47年正增长,其中1988年之前,38年间的绝大多数时候,GDP年增长率都超过10%;

韩国自60年代经济走上正轨,剔除掉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机,韩国保持了35年的高速增长,一直到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才告一段落。

中国从改革开放前后算起,已经经历了40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但是,即便是我们在经济建设领域发力狂奔,但也免不了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美林时钟是根据美国1973-2003年的数据总结出来的规律,美国早在20世纪初经济就已经非常发达了,金融市场也高度的自由化。那么美林时钟是否适用于中日韩在高速发展阶段的金融市场呢?

02、美林时钟能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吗?

答案是:并不太适用,需要改造。

以日本为例,9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所谓失去的N十年,长期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按照美林时钟的分析框架,日本根本就不存在过热和滞涨,只有复苏和衰退;

而中国,由于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经济周期经常表现为政策周期,这也不符合美林时钟的假设;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本身,2008年之后,次贷危机让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深度介入经济,在2009年之后开始了一波十年期的股债双牛的格局,这也打破了美林时钟的规律。

既然美林时钟出现了这么多的水土不服,那么美林时钟的理论还有价值吗?

答案是:依然有。

美林时钟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将宏观经济变化与微观投资表现相关联,从宏观维度提供了一个投资视角。而美林时钟的水土不服,更多地是因为选用GDP和CPI这两个指标来区分经济周期是否符合一国之国情。

显然,日本的经济系统中,日本央行对日本经济有决定性影响,同时,日本的外向型经济使得其经济实力的很大一部分其实不在日本国内,而是全球布局,所以用GDP来衡量日本经济是否繁荣并不准确。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资产的表现是有断点的,换句话说,股票市场很长一段时期并没有很好的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然而,在一些特定时期,按照美林时钟的框架,选用一些中国特色的指标来重新划分周期,确实可以帮助投资者找到有效的投资指引。

比如在2008年~2018年,中国房地产大跃进的年代。由于房地产占国民经济增长的比重非常大,同时房地产市场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影响也举足轻重(上游影响钢铁、水泥、政府财政收入,下游影响建材装修、家用电器等等),房地产指数可以很好地代替GDP,形成美林时钟的一个维度,从而对大类资产的轮动给出有效的指引。

再比如,在2000年加入WTO到2008年金融危机,我国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外贸占国民经济很大比重,此时,考虑使用外贸和外储的相关指数,能够很有效地为投资做出指引。

03、美林时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当前,由于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多变,中国经济面临一定挑战。如果是以美林时钟的分类,我们国家似乎处于“衰退”的边缘(通胀低位+经济临近停滞),美国则是正处于滞涨(高通胀+经济负增长)。

然而,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单纯的GDP已经并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出一国之经济情况了。中国经济当前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

短期困境:疫情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率上升,随着疫情缓解以及一定程度的政府扶持,预计很快就会好转。

长期困境:经济转型突围导致的产业自主化困境,这点,则是需要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再接再厉。

第一个短期困境,根据2020年之后各国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可以总结出,就业形式、企业利润、居民消费是比GDP更重要的指标。这三个指标好转,我们就基本可以走出短期的困境。从这点看,基建投资以工代赈最能拉动就业,可选消费的繁荣能够有效提振企业利润和国民生活质量,都可以加大关注;

第二个长期困境,参考中国历来的产业自力更生经验,耐心的配置在那些国产替代领域的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国防军工、新能源、先进设备、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行业。可以参考华兴的8月专题榜单《中美大国博弈下的国产替代新趋势》。

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降息周期,从侧面也验证了我们似乎正在穿越经济上的短期困境,再次向繁荣迈进。在这个阶段,全部都投资在股票市场未免太过于激进了,适当的增配一些债券资产,能够很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参考另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在投资中加入债券ETF?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降息周期下,债券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投资回报。

@今日话题 #经济周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基于自身独立的判断,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于本文中任何来源于公开信息或第三方等的数据、报表、信息,华兴证券不就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